针刺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3-11-30 05:19邱有法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6期
关键词:泸县胸痹稳定型

邱有法 李 程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县 646100)

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1]。笔者近年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执行,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按胸痹执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6~70岁,平均63.2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4~69岁,平均62.5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甘油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双)、足三里(双)。针法:内关平补平泻,足三里针用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胸痹”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以气滞、痰浊、瘀血为标,故益气活血在治疗胸痹时具有重要意义[3]。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阴维脉的穴位,历来就有“心胸内关谋”的经典论述。大量观察表明,针刺内关穴能够调整左心室功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射血时间延长,心输出量增加,而且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前负荷,使心室在舒张期能够充盈完全,改善冠状动脉的循环供应,使缺血、缺氧的病理状况得到缓解[4]。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合治内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足三里健脾胃、补气血以治本,配合选取内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观察表明,针刺内关、足三里具有显著的抗心绞痛作用,疗效肯定。同时,针刺治疗还有副作用小、创伤小、成本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7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9-30.

[3]李韶勇,张建平.恬心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4):5.

[4]朱现民,侯静玥.一穴单刺在内脏绞痛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90.

猜你喜欢
泸县胸痹稳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