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聚星 钱晓平 龙艳芬 徐 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等特点,列为“血瘀证”范畴[1],兹探讨治疗肝郁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按文献[2]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且中医诊断为肝郁血瘀证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23~46岁;病程7个月至15年。对照组年龄26~45岁;病程6个月至16年,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或)非经期下腹痛及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舒肝消癥汤灌肠:当归20g,赤芍 12 g,白芍 15 g,柴胡 15 g,红花 9 g,益母草 15 g,三棱 10 g,莪术 10 g,乳香 15 g,没药 15 g,香附 20 g,路路通 15 g,延胡索 20 g[3]。每日 1 剂,加水 1000 mL浸泡2 h,一煎40 min后取汁100 mL,再次加水1000 mL,二煎30 min再取汁100 mL,两者混匀后,将药液凉至温度约36~38℃,嘱患者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可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以患者疼痛明显一侧为主,若双侧疼痛,则交替选择,润滑肛周后,用一次性灌肠袋导管插入肛门16 cm左右,打开开关,药液缓慢流入,约5~10 min注完,最少保留2~4 h。经期较平稳者,选择经前7 d灌肠治疗,若经期不稳定者,选择结束后7 d进行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选取针刺任脉穴中极、关元,双侧经外奇穴子宫穴,双侧三阴交、地机、血海及太冲穴[4]。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针刺入穴位中,要求局部酸胀感,以上穴位接电针6805-Ⅰ型,电量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40 min,经期较平稳者,选择经前7 d针刺治疗,若经期不稳定者,选择结束后7 d进行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自月经周期结束后第1日始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每片含药物10 mg),每日1次,每次10 mg,直到下次月经周期,连服3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3]。痊愈:治疗后腹痛及症状消失,痛经积分恢复至0分,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症状好转。有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内症状不再加重。无效:腹痛及其余症状无变化者,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中药灌肠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等作用。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主要位于盆腔,故灌肠方法尤为有利。药物直接进入肠道循环,迅速起到治疗作用,且药物不经肝脏,也减轻了肝脏的负担。
中药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赤芍活血通经,散瘀消癥,行滞止痛;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红花、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路路通能通十二经血;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10]。现代医学表明,当归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其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赤芍中所含芍药苷、挥发油有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解痉的作用;白芍对子宫平滑肌呈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扩张血管等作用[5-7];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乳香挥发油有镇痛作用;5%香附浸膏对实验动物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其收缩力和张力[8-9]。
由于肝主藏血,主疏泄;脾主统血运血,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故肝脾在女子正常月经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肝脾功能失调,继之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渐成瘀滞,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主要原因[4],故取腹部穴位及肝经、脾经穴位。中极为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关元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与疏导通利相结合之功;子宫穴是经外奇穴,局部取穴,可调气血止疼痛。三阴交是血病、妇科病要穴;地机穴为足太阴脾经郄穴,善治痛经,为临床验穴;太冲具有疏肝燥湿之功;血海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且操作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贾曦,左蔷.论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概念[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271.
[3]曹泽颜.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0.
[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6-280.
[5]王珍,罗爱鄂.抵挡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J].广西中医药,2009,32(1):19-20.
[6]刘冠春.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5,25(5):37.
[7]廖希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J].中医药信息,2008,25(9):24-25.
[8]李莉,谷青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优势及对策[J].新中医,20l0,42(5):7.
[9]Lundeberg T,Lund I.Is there a role for acupuncture in endometriosis pain or endometrialgia[J].Acupunct Med,2008,26(2):9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