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文 周明浩 虞 敏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0)
笔者近年采用针刀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急性风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0例,并与采用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的36例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镇海中医院门诊患者76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年龄在20~68岁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中药加味四妙汤:苍术12 g,白术 12 g,黄柏 10 g,川牛膝 10 g,酒地龙 10 g,生薏苡仁30 g,生石膏20 g,土茯苓12g,当归 10 g,生甘草10 g。若红肿明显可加金银花15 g,连翘15 g,木通10 g,泽泻12 g等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退肿之功;若痛甚难耐者,可加延胡索15 g,制乳香、没药各12 g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功;胃纳不佳者可酌情予炒谷麦芽各20 g,炒鸡金12 g以达健脾开胃之功;若腹胀便秘者可酌情予制大黄10 g,柏子仁10 g,火麻仁10 g以通便润肠。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周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针刀治疗:取患者在最疼痛的部位选择3~4个点,严格消毒后,用一次性4号针刀作“十”字形交叉切开术,逐层切开皮肤,浅深筋膜,有关节囊的地方,尽量切开关节囊,挤压出部分组织液和少量血液,予以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每5日1次,共2次。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按文献[1-2]评定关节疼痛、肿胀评分的变化。优为治疗前后肿胀分数差值为6分;良为治疗前后肿胀分数差值为4分;中为治疗前后肿胀分数差值为2分;差为治疗前后肿胀分数差值为0分。
2.1 两组关节疼痛改善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关节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关节疼痛改善比较(n)
2.2 两组关节肿胀改善比较 见表3。治疗组关节肿胀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关节肿胀改善比较(n)
目前中医学从“痹证”角度认识痛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风湿热、风寒湿型、瘀血型等几种类型。风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证型,其病因主要为正气虚衰,或素体肥胖,多食甘厚,脏腑气化障碍,三焦水道失于通调,涉水冒雨,感受风湿,寒邪化热。病机为风、湿、热三邪相搏,痹阻关节,郁于经络肌肤而致。湿、热郁于关节经络,出现关节红、肿、热。血脉瘀滞故见疼痛;风性走窜,故关节发病突然、游走性。湿性重浊,故下肢关节多见。湿浊留滞关节则关节肿胀。笔者在经典方四妙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味,自拟为加味四妙汤,其中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清热燥湿;川牛膝、酒地龙活血化瘀,引经下行;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生石膏清热泻火;当归凉血;土茯苓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清热泻火、活血消肿之功,以标本兼治。根据临床中的具体情况,或红肿明显者,或疼痛剧烈者,或胃纳不佳者,或腹胀便秘者,或关节发病突然有游走性者,或发作于上肢者等情况,予以适当化裁,而增加疗效。
针刀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针刀在痛风的急性发作的干预治疗中起了很好的作用。痛风患者的局部肿胀、疼痛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体内尿酸太多,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滑囊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随之释放趋化因子,引起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出现炎性反应。小针刀切开术,逐层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及关节囊,挤压出部分组织液和少量血液,可以有效地释放关节腔的压力,降低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的张力,有效地减轻关节的肿胀,缓解关节疼痛,重新建立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炎症物质的吸收。临床中针刀治疗效果确切,在止痛消肿方面往往立竿见影。
本观察表明,针刀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的减轻方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7.
[2]谢晶,沈霖,杨艳萍,等.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