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民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要素。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由于小班具有人数少、教学设备先进的优势,更便于实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促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的计划性
课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世界的载体。小学数学中,精心编排了“准备题”“例题”“试一试”以及“思考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单元学习和单课教学时要指导学习这些内容,促进学生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便于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
二、学习的体验性
课堂教学时,教师尽量减少讲解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大胆去实践,去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带着自信心去问教师,学生才会获得对学习过程的情意喜好,更有利于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便于学习过程的调控。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及计算”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充分感知他们身边所熟悉的物体,如:课桌面、树叶片、游泳池、黑板面等等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从中也领会、体验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处理。浅显的问题要引,重点的问题要导,引导学生自求自解,难点的问题要拨,重视过渡和迁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认知特点和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必须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并提倡不同学生达到不同标准,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