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贤
摘 要: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内容相对枯燥一些,课堂上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上好理论课是信息技术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
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这两章的内容我一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但是感觉教学效果明显要比后面几章的差很多,尤其是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每
次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班里有10%的人还记得就很不错了。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考查方式是初一学年结束的时候网上统一上机考试,随机从题库里抽取20道判断题和30道选择题,在这50道题目里,关于操作的题目,学生可以打开软件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而抽到的理论题,如果没有平时在课堂上的积累,往往就束手无策了。从2005年工作至今,我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看到课表上是信息技术课很开心,但是一听要在教室上理论课就个个无精打采了呢?本文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学生在电脑房上课,他们便兴高采烈、拍手叫好;一旦安排在教室里上理论课,学生便怨声载道、注意力不集中、偷做其他学科作业。面对学生的这些情绪,很多老师上理论课的时候往往是自己一口气讲到底或把教材重点读一读让学生划一下,很少和学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动脑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完全成了被动的听众,长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增强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
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换句话说,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
能。在初中教材中,教授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占了较大比例,而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予以辨别、甄选。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完成相应的操作。隔离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就不能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也就无法完善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的实践操作就缺少了指向性和评价标准。
笔者通过连续三年对本校新生所做的一项调查———“你认为信息技术课学的是什么?”,发现大部分新生把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电脑上机操作课。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忽略甚至是否认了信息技术理论课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既然信息技术理论课内容是我们不能避而不教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学不再枯燥,让我们的学生不再讨厌和害怕理论知识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发挥其指导性呢?笔者就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理论课,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以下探究:
1.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
在信息技术课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抽象出来的,而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要使抽象的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首先得采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讲“二进制”时,初一的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进制,于是我就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来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最早学习的数字与运算法则是什么?
生:0、1、2-9的数字,法则是加法……
师:对,我们最开始学习的就是十以内的加法,之后是两位数的加法,在两位数加法的学习中,老师是不是经常会说,要注意逢十进一?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别忘了进位。像这样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记数的方法叫做进位记数制,简称为“数制”或“进制”。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十进制了,那么,大家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进制呢?
生: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师:那我们平时会不会说我做这件事情用了130分钟呢?
生:不会。
师:我们通常怎样来描述?
生:我们一般会说,我花了两个小时零10分钟,也就是说逢六十进一,这就是60进制。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每一种数制的进位都遵循一个规则,那就是——逢N进一。
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进制的概念,学习下面的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也就有了基础。因此,我认为通俗简单的语言是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的重要基础。
2.将实践应用到理论课的课堂中
理论课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操作,如果只是把理论课内容单一地归为识记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完以后就会觉得理论知识的学习毫无用处,所以,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江苏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二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介绍了计算机存储器的单位换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花很多精力去讲解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MB=__KB,1GB=__B。”往往忽略了讲解进行单位换算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认识了不同的存储单位,学会了它们的换算方法,但学会了这些理论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会去关注一首MP3音乐的文件大小,也不知道一本电子书通常有多大,发送邮件时,通常不会先去计算附件是否超过了E-Mail的限定容量。学生学了却用不起来,缺乏感性认识,只会死记那些公式,这样的教学还有意义吗?所以,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学生先将自己电脑中的教学视频通过自己的QQ邮箱发送给我。学生都会很开心地打开QQ把邮件发给我,发送的时候才发现,视频文件超过了邮箱默认的附件容量,需要使用“超大附件”,还得安装插件,这个时候,我就顺带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另外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想安装超大附件,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学生一般都会想到将文件压缩或者是修改文件的格式,这样一来,本来枯燥的单位换算课就跟实践操作结合了起来,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3.借助多媒体技术让理论课更有趣
一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的信息量较大,从出现背景到前景展望,
从计算机结构到各个元件的功能,从抽象难懂的概念到现实运用的意义,理论课中大部分内容是需要进行练习来巩固的。以往,教师一般是通过幻灯片展示练习题再让学生起来回答,这样的课堂了无生趣,对学生来讲毫无吸引力。所以,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味,我通常会借助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来设计课件。比如在讲“走进计算机网络”这一章时,有一节内容是讲计算机网络设备,学生对于这些设备的名称和功能很难记住,所以我就用flash制作了一个游戏,学生先自学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将游戏中的各个设备连接起来,只有连接正确才能上网,这样一来,学生都跃跃欲试,当发现自己的连线出错时,有的学生查书,有的和同学讨论,他们都在动脑想问题,自己动手寻找答案,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这充分说明理论课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让他们更加喜欢理论课。
总之,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石,如果理论知识缺乏或生疏,将大大影响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甚至削弱了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上好理论知识课程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步。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更有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