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片段与评析】
□里可以填除0外的任何数
“商不变性质”巩固练习片段
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完成了基本练习后,教师出示习题:在□里填上什么数,使商不变?
(32×4)÷(8×□)=4 (32÷4)÷(8÷□)=4
(32÷□)÷(8÷2)=4 (32÷□)÷(8÷□)=4
反馈时,教师着重讲评最后一小题。整个过程如下:
师:这题该怎么填?
生1:填4。
师:有不同答案吗?
生2:填1。
生3:可以填1~9各数。
生4:可以填任何数,只要相同就可以了。
师: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5:0除外。
师:是吗?
生:因为任何数除以0没有意义。
师:□里可以填除0外的任何数,只要相同就可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商不变性质。
师:(板书a)如果老师用a表示这个数,行吗?
生:我还有一点意见,应表明a不等于0。
……
(评析:仅仅是一道习题,教师能如此挖掘其中的极限思想,并在反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加以概括和抽象,最后用字母a表示□中的数。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与■相等的分数写不完
“分数的基本性质”延伸练习教学片段
在学生完成了一些巩固练习后,补充了这样一组习题:
■=■ ■=■ ■=■ ■=■
反馈讲评后,要求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写一些与■相等的分数。
反馈情况如下:
师:你写了几个?
生1:我写了7个。
生2:写了10个。
生3:33个。
师:如果有时间让你们继续写,还能再写吗?
……
(评析:■=■和要求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写一些与■相等的分数,这些教学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极限思想,这样的设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巩固和理解,又巧妙地使他们从“数量”上感悟与■相等的分数“写不完”,有“无限多”个。)
和0.3相等的数有很多
“小数的性质”最后的练习设计
把下面各数中大小相等的数分别写在两个圈里:
3.0 0.30 0.030 0.300 3.000 3.00
和0.3相等的 和3相等的
■ ■
学生集体完成后,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更深的挖掘,继续就“与0.3相等的小数还有哪些”展开了教学。
师:与0.3相等的小数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有。
师:你能写出哪些?请写在纸上。
等学生写一些后,教师组织反馈。
师:你写了几个?还有吗?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写的情况。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让你一直写下去,怎么样?”学生表示还可以不断地写。紧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这些小数都和0.3相等?”从而引导学生再次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说明理由。
(评析:这样的练习设计,能“使人人有事可做”,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片段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上了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个圆)要知道这个圆的面积,怎么办?
生1: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
生2:把圆平均分。
师:(大屏幕上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把两个半圆使劲
拼)还是一个圆,转化不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怎么回事?
生3:平均分的份数不够多。
师:是这样吗?那我们再分得多一些,请大家仔细观察。边说边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小扇形,并试图拼成长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生4:16个拼起来,比较像长方形。
生5: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圆。边说边用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小扇形,64个小扇形……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下去会怎样?
生: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
师:这些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这个圆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也可以自己动手把圆纸片剪一剪、拼一拼、看一看还能不能拼成其他学过的图形?
……
(评析:当圆分割成的小扇形的份数增多时,每个小扇形的曲边就会逐渐变直,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当圆分割成的小扇形无限增多时,所拼成的图形便转化成了长方形,从而可准确地求得圆面积。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非常自然地体会了用“无限逼近”来求得圆面积的方法。同样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是通过分割、拼补成长方体进行的。)
【体会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内容需要让学生初步具有“无限”的观念,远远不止本文所收集的这些。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去领略“无限”的含义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老师在具体进行教学时,往往不等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简单地列举了几个例子,就急于把结论和盘托出。即使运用归纳法,也总是有不“到位”的感觉。而从这些课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们都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感悟“无限多”。这些教师之所以能这样做,除了用心去挖掘教材内容外,教师自身丰厚的数学功底也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