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LIU Li.Basic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Liao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Liaoyang 111000,China
心力衰竭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年平均病死率40%~50%,其死亡的原因1/3~1/2为心力衰竭进展及其并发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丰富患者对心力衰竭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按照护理程序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持续性、全程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2010年12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38±20.62)岁,大专以上学历11人,高中学历23人,初中学历15人,初中以下学历11人;心功能Ⅲ级35例,Ⅳ级25例。对照组由于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实际参加健康教育者为58例,男28人,女30人;平均年龄(60.75±13.25)岁;大专以上学历12人,高中学历20人,初中学历17人,初中以下学历9人;心功能Ⅲ级32例,Ⅳ级2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心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组均由有较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跟踪式的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入院时、治疗期、恢复期、出院前、出院后5个阶段进行教育。每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均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联合教育。①入院时教育。按照入院护理手册对患者进行医院规章制度、医院环境和标本采集的介绍。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教育档案,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日常饮食习惯、休息和活动情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康复的信心、应对能力、对长期用药的态度、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整理分析资料,罗列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②治疗期教育。根据患者对心力衰竭知识的认知程度、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本期重点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服药知识、饮食习惯、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谈话和发放宣传卡片及心力衰竭知识手册的方式,利用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进行心理教育和服药知识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服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方法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培养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意识。在非治疗时间,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共同协作,帮助患者了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正确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③恢复期教育。本期重点进行患者的自我防护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知识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采用集体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每周进行1次集体化教育,集中讲解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护理、康复知识。根据患者对有关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向患者讲解可以进食以及需忌食的食物种类,教会患者正确掌握食盐摄入量的测量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与患者家属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戒烟和运动计划。④出院前教育。本阶段重点进行生活、服药和复诊指导。患者出院时发放出院联系卡及服药指导卡,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交代家属督促其按时用药,教会患者识别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告知患者到医院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超声、体重与水肿情况。指导患者每日保证足够的休息,并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110次/min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在春、冬季节或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可以应用流感疫苗或肺炎链球菌疫苗。提醒家属关心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以免因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最好少食多餐,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⑤出院后随访教育。采取家庭访视或电话回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提醒,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监测血压、病情,预约回院复诊时间。
①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初中以上学历者,直接填写问卷,初中以下学历者,由护理人员以提问的方式,协助患者完成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表118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回收率100%。②电话随访统计出院后1年内心力衰竭复发再入院率、病死率、遵医嘱服药情况、生活质量和定期复查情况。
表1 2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 例(%)
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遵医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再入院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是现有健康教育的延伸与拓展,现有的健康教育仅在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两个阶段进行,而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则是从患者跨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它包括入院时、治疗期、恢复期、出院前和出院后5个时期的持续性教育,在实施中针对性更强,能正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在每一时期的需求,更能体现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更具有实施价值。
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也有所创新,在每次实施前均先评估患者健康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能力,采用个体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反复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知识传播及生活方式指导,教育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互动性强,图文并茂,指导中注重护患之间的双向交流,使患者对心力衰竭知识的认知度由不了解逐步过渡到熟练掌握的程度,60名观察组成员中仅有4名患者未熟练掌握心力衰竭相关知识,但也能说出常用药物服用方法及生活注意事项,教育效果较好。
心力衰竭患者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均需要坚持长期服药。服药依从性的高低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有明显相关。患者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更改或停用药物,否则会发生严重后果。对照组患者中有10名患者未遵从医嘱服药,而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中仅有1人未遵从医嘱服药。实践证明,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不遵从医嘱服药的不良后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患者到医院治疗时,会因疾病的折磨及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不良情绪,当患者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与医护人员发生摩擦,发生医患纠纷。全程健康教育需要医护人员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运用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宣传健康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地拉近了护患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 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