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无锡 214023)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病,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1位病因,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1]。小儿肺炎起病急骤且发展迅速,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往往会引发其他疾病,病情严重者家长多数会选择住院治疗,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差,住院后至少需要2位家属陪同,其治疗的隐性成本较成年人高,医生在选择药物方面除了考虑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外,药物的“经济性”逐渐被重视。笔者对某院3种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笔者搜集2010年1—2010年12月在某院五病区(儿科)住院的患儿病历,根据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2],且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入选病例共120例,按当时治疗时所选抗菌药物分为3组,标记为A、B、C组。A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个月 ~3岁,平均(10.68±0.0048)个月,平均体质量(9.69±0.0025)kg;B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个月~3.5岁,平均(12.22±0.0046)个月,平均体质量(10.22±0.0012)kg;C组40例,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1.11±0.0032)个月,平均体质量(10.50±0.0010)kg;3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A组应用头孢甲肟(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0.25 g,每支34.4元),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小儿电解质补给液中静脉滴注,q12h,总疗程7~10 d,平均(7.6±2.4)d;B组应用头孢唑肟(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支0.5 g,每支20.2元),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小儿电解质补给液中静脉滴注,q12h,总疗程7~10 d,平均(6.9±2.2)d;C组应用头孢美唑(四川合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支0.5 g,每支29.9元),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小儿电解质补给液中静脉滴注,q12h,总疗程7~10 d,平均(7.21±2.0)d。
查阅病历,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体温、咳嗽、咳痰、双肺呼吸音等变化,查阅检验报告观察痰培养的变化过程及治疗前、后胸部X片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
参考《呼吸病诊疗全书》[3],将患儿的治疗效果大致分为3种:治愈、好转、未愈。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基本吸收;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大部分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无吸收,或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细菌学疗效按清除率进行评定;并统计3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所分析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3组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在临床疗效方面3组两两比较(A与B组、A与C组、B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 1 Clinical efficacy of 3 groups
2.1.2 细菌学疗效比较:A组患者40例,有14例患者分离出菌株18株,其中13例患者的17株菌株被清除,清除率为94.4%;B组患者40例,有17例患者分离出菌株20株,其中15例患者的18株菌株被清除,清除率为90.0%;C组患者40例,有16例患者分离出菌株17株,其中15例患者的15株菌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8.2%。经统计学分析,3组细菌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阅患儿病程记录,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分析该不良反应是否与用药相关。A组未发生不良反应;B组有1例出现皮疹,其严重程度为“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当即停药,经患者家属要求次日换药治疗;C组有1例出现皮疹、瘙痒,其严重程度为“一般”,不影响正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由于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不影响治疗,故忽略不计。
在住院过程中花费的医药费为直接成本,但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等[4]。但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影响因素太多,难以计算,考虑到所患疾病人群均为儿童,为了方便计算,视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相同,仅计算在治疗过程中的花费,其中包括药费、检查费、住院费、护理费。治疗方案中除了所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不同外,患儿的其他费用是一致的,故只计算药品费用。其中A组成本=34.4×14=481.6元;B组成本=20.2×14=282.8元;C组成本=29.9×14=418.6元。
成本-效果分析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表示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比值越小越好。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5]是以最低成本的方案为参照,其他方案的成本-效果与之对比而得出,ΔC/ΔE值越低,表明增加1个单位所需追加的费用越低,见表2。
表2 3组成本-效果分析Tab 2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3 groups
在药物经济学分析中,对所选用变量的测量方法因人而异,相同的治疗方案在不同地区单位中的成本费用及效果不尽相同,这给数据的分析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所比较的数据进行敏感度分析,可减少实际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偏差[6]。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影响其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最大在于药价的波动,现假设输液费用、住院床位费等不变,而药品价格的下降10%,3组敏感度分析见表3。
表3 3组敏感度分析Tab 3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3组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孢甲肟在疗效方面较其他组略显优势,但其费用最高,并不是有效、经济的首选药。由C/E可知,B组方案的C/E值最小,即获得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从ΔC/ΔE分析,在B组基础上要多获得1个单位效果,C组为最佳。敏感度分析显示,改变药物成本后,3种治疗方案受价格波动影响不显著。
小儿肺炎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因其起病急、发展快,在临床上不可小觑,严重者需住院系统化、规范化治疗。由于物价的不断攀升,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唯有通过对药物经济学的不断探索,提高药物经济学意识,才能确保医师在临床治疗中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发现,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应将成本与效果相结合,把药物的经济性因素加入到合理用药分析中,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1-22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李 真,刘 明,庞国明.呼吸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83-183.
[4]徐端正.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39-142.
[5]赵 静,邱家学.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基本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0,19(14):17-18.
[6]耿国民,周洪恩,庞俊典.3种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18):1385-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