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新途径

2013-11-12 05:59周晓刚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工学结合

周晓刚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是影响工学结合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校企合作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主要类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新思路,系统地阐述了教学产业园的基本概念、建设思路和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教学产业园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平台建设;教学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44-02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解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对工学结合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教学内容层面,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理念,其中以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为代表,借鉴了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念,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形式,找出促进实践专家职业成长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课程的序化。二是教学组织层面,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目前,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2+1”形式,三年教学时间中的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操作等实践性教学;校外实践,以在实训基地中的顶岗实习为主,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学习部分专业课。二是“工学交替”形式,通常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学期学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一个学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与做紧密结合。三是“订单式”形式,学校在招生前即与相关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然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培养。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国内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技术与路径上均创新了很多合作的模式,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上,无法在合作深度上取得突破,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家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缺乏法律依据,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第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能力较弱,无法形成与企业合作的对等地位。目前,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尚有差距,无法真正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科研技术能力较弱,无法真正为企业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社会服务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在员工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第三,企业和学校利益不均衡。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利益出发点着眼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无法感受利益所在。

在目前高职教育制度保障体系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加以建设,以此来弥补制度的缺失、能力的薄弱和利益的均衡。目前,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

1 “学校主导型”平台:这种平台以职业教育联盟最为典型,由学校牵头组织一批行业内的企业,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校企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企业接受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实施;企业与学校互派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技术工程师;企业捐赠部分设备,支持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2 “联合共建型”平台:这种平台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代表。职业院校引进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

3 “实体结合型”平台:这种平台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教育实体,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董事会,双方整合最优质的资源,共同创立集科研、生产、应用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教育实体,利用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教学产业园的建设

1 基本概念。教学产业园是指根据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或市场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集聚一批以满足职业教育专业群工学结合需求的企业,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具备职业教育教学功能和综合产业服务功能的区域。

2 建设思路。以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战略融合、机制保障、功能对接、人才互用、信息互通、设施共享”为建设原则,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引进企业群,围绕企业需求集中建设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整合政府、院校、企业等三方资源,构建立体化职业教育育人环境,形成产、学、研、服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高地。

3 建设内容。

(1)教学产业园的建设机制。由学院提供配套设施完善的场地、部分设备,设立基本的企业入园标准和基本职责,入园企业必须对应学校相应的专业群,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工学结合岗位,岗位群能对接课程群。同时园区明确对企业的服务项目和配套政策,如学院每年的专业设备预算资金和上级教育部门的专项建设资金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可用于补充企业生产设备。企业根据要求提出申请,园区管委会进行条件审核,批准后企业方可人驻园区,与学院建立明确的合作关系,享受园区的配套政策,同时履行企业基本的教育职责。

(2)教学产业园的管理机制。建立教学产业园管委会,统一负责教学产业园公共事务的管理和配套基础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教学产业园管理规定,对入园企业进行考核评价,不断吸收调整入园企业的类型和层次。管委会内部设立教学产业园教学工作委员会,由教学单位成员、企业成员组成,负责教学产业园中的教学指导工作和企业教学任务的协调工作,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设置工学结合岗位,监管入园培训质量。管委会下设若干个工作机构,可与学校教学单位的工作机构合署办公,用于管理教学产业园中具体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3)教学产业园的教学模式。教学产业园教学阶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学结合阶段,是在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之外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战培养的阶段。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的要求,设置不同难度的入园训练岗位,第一个层次可以是跟岗轮训,第二个层次可以是协岗实训,第三个层次可以是定岗培养。第一、第二层次的入园训练项目是通训项目,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专项训练,以体现因材施教。三个层次的训练岗位要求范围上从宽到窄,从深度上由浅入深,从教学形式上完全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所有项目均是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训练要求是体验、参与、顶岗。

(4)教学产业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园区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园区行政管理模块,实现园区各项行政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园区工学结合教学阶段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政府涉及本行业的政策信息,行业内最新的技术信息、生产供求信息、人力资源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建设统一的网站信息数据中心,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5)教学产业园的配套服务平台。发挥高校的资源集聚优势,联合本科院校设立行业研发中心,重点面向园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产品研发服务;与政府合作建设本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如精密机械教学产业园可成立精密检测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密检测服务;成立科技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诸如专利申报、科研项目申报等信息咨询服务外包服务;成立公共培训中心,引进优质培训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员工的技术培训服务。

教学产业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新途径,是在高职院校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建设构思,是一种集约化的建设思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更需要获得地方政府在配套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82-84

[2]王淑萍,基于大学科技园的高职学生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50-151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4]徐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平台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0):24-25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工学结合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中学语文“碎片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探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