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2013-11-02 07:14徐瑞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闽台语体课程目标

徐瑞芳

(闽江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

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徐瑞芳

(闽江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

以高校体育课程三个层级目标为比较对象,分析发现福建和台湾高校体育在课程目标取向、表述内容、表述语汇和语体修辞等方面存在差异。提出福建省高校应能动自主地设计体育课程目标取向,凸显课程特色,以及福建和台湾高校应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语体表述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建议。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福建;台湾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高层论坛上,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现状,提出“在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够使体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如何能够更好更快地取得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效果,也是相关的研究和课题的责任和努力方向。”[1]体育是高校公共必修课程,如何确立体育课程目标,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处于不同的政治背景之中,存在着种种差异。随着两岸交流进一步加深,在闽台产业、商贸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两岸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目标体系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计直接影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本研究通过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哪些异同,对推动闽台两地高校体育交流,互相借鉴,深化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大陆和台湾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顶级设计、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检索大陆教育部和台湾教育部有关高校体育课程的政策法规,查询所有福建和台湾本科高校网站(2011-2012年),从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或称课程教学标准)和台湾高校有关“体育课实施要项”、“体育课程实施要点”、“体育课程规划”、“学生体育实施细则”、“体育课程大纲”等课程管理文件中了解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情况,并对闽台两地部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

1.2.2 比较分析法

对大陆教育部和台湾教育部有关高校体育课程的政策法规中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闽台两地部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育选项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并就课程目标取向、表述内容和体育课程目标表述语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2 结果与分析

大陆高校都必须开设两年公共体育必修课课程。台湾高校体育课程,在1987年前规定四年必修课,1987年以后将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权力下放给高校自主设置,但课程的性质为必修课程。

本研究首先对大陆和台湾高等教育管理文件中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目标顶层设计)进行比较,然后对闽台两地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高校自身的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两地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通过以上不同层级课程目标比较,发现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的差异。

2.1大陆和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文件中对课程目标的比较

从1957年开始,大陆高校体育课程先后进行了5次改革。从大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顶层设计的演进看,经历了“体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三个阶段。1957年、1961年和1979年三次课程改革简略划分为“体质教育”阶段,例如,1957年《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中的“具有从事高度生产效率的劳动的高级建设人才”;1961年《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纲要》中的“增强学生体质”;1979年《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中的“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都将“体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拓展了课程目标(目的)内容,包括“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等“素质教育”内容。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2002纲要”),围绕人的健康成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提出五个领域课程目标,以“健康教育”为核心,对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此外,围绕五个领域目标,还制订了发展性的课程目标,应该说,“2002纲要”的颁布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阅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文件发现,台湾教育部并未单独颁布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文件,台湾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是《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台湾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于民国75年颁布,至民国95年虽然共进行了4次修正或增订,但每次修正对学校体育目标内容的表述没有改变。

大陆“2002纲要”的五个领域课程目标与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的体育目标相比较,虽然台湾各级学校体育目标内容在文本上并未提炼出目标领域,但表述的核心内容与大陆“2002纲要”中的五个领域课程目标基本一致,包括参与运动、体育活动技能、身心均衡发展、运动兴趣、社会行为等。总体看,大陆高校体育课程围绕五个领域目标,表述的内容具有全面、具体的特点,而台湾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表述的体育目标内容具有简约、明了的特点。

2.2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或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比较

从课程目标的表述看,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表述的内容与“2002纲要”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虽然有的高校将身心健康目标合并,但在内容上基本围绕“五个领域”目标表述);二是表述内容全面,语句表达方式表现为复句较多,单句较少。例如漳州师院的运动参与目标表述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学会制订个人锻炼计划,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内容并不求对应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的体育目标,语句表达方式单句较多,复句较少。例如国立台湾大学的运动参与目标表述为“养成主动参与及规律运动的习惯。”

2.3闽台两地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的比较

选项教学是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共有的教学模式,限于篇幅,同时考虑两地高校体育共有选项课程的可比性,分别对闽台两所高校《篮球》选项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表1看出,厦门大学以“五个领域”目标,结合篮球项目特点制定篮球选项课程目标;集美大学则从教育功能、“篮球三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来制定篮球选项课程目标;台湾国立科技大学以篮球技能(动作和练习认知)、篮球运动爱好和兴趣和教育价值与功能等制定篮球选项目标;台湾静宜大学将篮球选项分为四个水平,除了达成“竞争、合作”等社会化功能和体验篮球竞赛乐趣外(水平四还包括伤害防护,肌力训练等内容),技能目标达成上水平一为“基础技术能力”,水平一至四为“高阶技术能力。”

表1 闽台两地部分高校篮球选项课程目标比较

3 讨论

3.1关于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取向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直接影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为此,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关于课程目标取向与分类,张华[8]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W.H.Schubert见解,将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朱伟强[9]认为课程普遍性目标是一般教育宗旨,运用于所有的教育实践;行为目标是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的目标,它关注的是结果;生成性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它注重的是过程;表现性目标也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但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笔者认为,根据课程目标取向类别与特点,应针对不同层级课程管理提出体育课程目标。首先,在国家课程的顶层设计层面,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更多地体现周延性、多维性,均衡性,避免把一般教育宗旨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课程目标以普遍性和行为目标取向为主。其次,在高校自身设计体育课程目标时应更多地体现连贯性、层次性,课程目标以行为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取向为主,具体体现在如何考虑学校自身的体育传统项目的传承与课程特色等。再次,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则更多地体现清晰性与可行性,课程目标取向以生成性和表现性目标为主,根据选项课程的水平与层次罗列出“菜单化”的课程目标。当然,课程目标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体育课程的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取向是相对的,只是在不同层级的目标设计上有所侧重,课程目标的达成在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设计时都受课程政策、课程理念的制约。

从课程政策角度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0]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下放和扩大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这是大陆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从这一背景看,大陆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允许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计存在层级性,使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计和体育选项课程目标设计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应简单地以目标的顶层设计取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选项课程目标,否则就会形成“千校一面”的情况,难以凸显课程特色。从课程目标的顶级设计看,大陆“2002纲要”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内容全面,既有基本目标又有发展目标,而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其周延性、多维性等相对不足。从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分析看,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与“新纲要”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可能是长期以来高校课程管理自上而下的服从、“科层化管理”模式等因素造成,难以在短期内彻底祛除),自主程度不够高,某种程度上显得较为机械、呆板,特色不够凸显,而台湾高校可能是办学自主权较大的原因,体育课程目标并不十分对应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的体育目标,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计较为自主,追求特色。例如台湾静宜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承载着该校“进德修业”的校训理念,以“全人教育”目标,制定的体育课程目标为“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多元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获得开阔的知识领域与技术能力,以成为”身、心、灵“平衡发展的健康现代人”,凸显校训理念和体育课程特色。在两地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上,福建省高校提出的选项课程目标较为笼统,偏向于普遍性目标取向,而台湾高校较为具体,生成性目标取向较为凸显。例如台湾静宜大学将篮球选项分为篮球一至篮球四,制定不同层次选项课程目标。

3.2关于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的语体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或课程教学标准、大纲等)都属于公文写作。对于公文的定义,田宇贺[11]等认为“公文就是办理公务的文书”。所谓语体,袁晖[12]将语体界定为“语言运用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从语体的研究现状看,研究者对语体的类型和公文语体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史玉峤[13]认为,公文语体具有“重程式、求明晰、少文饰”的语体特征,即语言的具体运用讲究表述程式,强调明朗化,排斥含蓄性,平正朴实,妥贴自然。基于公文语体的特征来比较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发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内容、表述语汇和语体修辞方面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首先表现在两地高校课程目标表述内容的政治化问题。从大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看,前三次改革中对课程目标表述存在政治化现象。例如1957年课程目标(目的)中提出培养学生“保卫祖国的能力”,“忠于祖国”的高级建设人才,1961年提出“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准备保卫祖国”,1979年提出“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承担“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等。出现课程目标内容政治化现象的原因,是大陆高等教育自上而下的办学体制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课程政策的制订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形成了以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模式,出现体育课程政治工具化现象。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1992年提出的课程目标(目的)虽然首次提出了“体育锻炼过程”、“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锻炼习惯”等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终身体育思想的课程理念,但还留有政治工具化的思维惯性。“2002纲要”以健康教育为核心,课程目标表述的政治化现象已经淡出。但表1中有的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表述还是出现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等政治化语言,一方面说明公文语体受时代、社会、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政策和课程理念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透彻。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几乎没有政治化的表述,从目标的顶层设计、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和选项课程目标都未出现政治化的表述,而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态度与知能、运动技能、运动乐趣,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社会行为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表现在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的语汇和语体修辞方面的差异。施新[14]研究认为,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公文写作具有如下共同点:一是都使用中文语言作为公文语体;二是都使用白话文;三是都使用普通话即标准汉语表达,这是两岸公文的相同之处。

比较发现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语汇表述存在如下差异:大陆高校课程目标语汇多用白话文,而台湾高校课程目标还留有文言文的表述,例如台湾静宜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藉由”等表述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再如“高阶”等属于台湾地区习惯用语。语体修辞方面的差异有:大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中较多地使用“通过教学…”、“通过学习…”等介词短语,对主句加以修饰,而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几乎没有采用介词短语对主句加以修饰。笔者认为,语体语言在用词、句式、体式等有其自身规律,用词应准确贴近,句式力求精练明了,体式讲究简约理性,即内容上应“写实”,形式上应“简明”,做到辞能达意,简洁明了。由此看来,体育课程标准或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教学达成的,使用介词短语对主句加以修饰可少用或不用。丁金国[15]认为,语言表达方式是语体普遍的构成要素之一,传统上表达方式可分为叙述、说明、论证、描写、抒情等五种。体现体育课程价值与功能的达成提出课程目标,其语体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较少采用说明、论证、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这里的“叙述”不是结构主义文艺批评意义上的叙述,语言表达方式注重的是“述”而不是“叙”。例如厦门大学与国立台湾大学表述的“运动参与”目标,前者表述为“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后者表述为“养成主动参与及规律运动的习惯”。由此看出,厦门大学课程目标语体采用“叙述”和“说明”的复句表达方式,而台湾大学采用的是“叙述”的单句表达方式。

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语言存在的差异,相信随着闽台两地高校交流日趋频繁,高校体育课程专家有责任、用智慧共谋课程目标语体表述的内容与形式。例如,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可以借鉴大陆或福建省高校对体育课程目标中语言表述严谨、规范等特点,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可以借鉴台湾高校对体育课程目标表述精炼、简约等特点,在目标语体语言表述上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的交流与合作。

4 结论与建议

1)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顶级设计层面,大陆“2002纲要”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内容全面,既有基本目标又有发展目标,而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其周延性、多维性等相对不足。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与“2002纲要”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某种程度上显得较为机械、呆板,特色不够凸显;而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并不十分对应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中的体育目标,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计较为自主,追求特色;福建省高校提出的选项课程目标较为笼统,偏向于普遍性目标取向,而台湾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较为具体,生成性目标取向较为凸显。建议福建省高校体育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体育课程规划,进一步研究课程目标的达成哪些是结果性的、可测的,哪些则是外显的、理想的,把握课程目标取向,凸显课程特色。

2)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表述语汇和语体修辞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课程目标政治化语言表述上看,由于大陆普通高校共有5次课程改革,直至“2002纲要”课程目标表述的政治化现象才淡出,福建省个别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目标表述还存在着政治化语言现象;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几乎没有政治化的表述,从目标的顶层设计、高校自身体育课程目标和选项课程目标都未出现政治化的表述,而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态度与知能、运动技能、运动乐趣,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社会行为等方面来表述;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语句表达方式复句较多,单句较少,而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语句表达方式单句较多,复句较少。建议两地高校加强交流,探讨体育课程目标语体表述的内容与形式,缩小两地课程目标表述语言的差异。

3)由于历史原因,两岸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各自不同的道路。从闽台两地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大纲和选项课程目标比较看出,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的自主性较强,课程目标特色较为凸显。建议福建省高校应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结合高校自身实际,能动自主地设计高校自身体育课程目标和选项课程目标,这也是符合课程政策的发展方向。

[1] 王登峰.学校十八大精神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13,20(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Z].1957.

[3] 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编辑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1993(2):6- 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

[7] 台湾教育部-主管法规查询系统网站(外部版)[EB/OL].http://edu.law.moe.gov.tw.

[8]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53-181.

[9] 朱伟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框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02-1103.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

[11] 田宇贺,孙跃勤.公文语体中的修辞运用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155)5:170-174.

[12] 袁晖.论语体词[J].修辞学习,2004,123(3):15-20.

[13] 史玉峤.公文语体特征探讨.档案学通讯[J].2003(2):72-74.

[14] 施新.大陆与台湾公文写作比较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73-76.

[15] 丁金国.语体构成成分研究[J].修辞学习,2007,144(6):8-14.

TheComparatireStudyoftheCurriculumObjectiveofCollegeSportsbtweenFujianandTaiman

Xu Ruifang

(P.E. College, 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Compared with three level targets of the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there are curricular objective orientation,presentation of content, expressive vocabulary, and stylistic rhetoric differenc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in the college sport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lleges in Fujian should move independently to design P.E. curriculum,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s well as Fujian and Taiwan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exchanges, learn from each other, further improve curriculum target styl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ontent and form and so on.

college sports;curricular objectives;Fujian;Taiwan

2013-06-03;

2013-06-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YJA880063)子课题“闽江学院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模式”研究项目(YSJ0900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常规课题(FJCGGJ12-046)“闽台高校体育课程管理及运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部分成果。

徐瑞芳(1962-),女,福建闽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高校体育。

G807.4

A

1672-1365(2013)03-0079-05

猜你喜欢
闽台语体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