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的词汇化

2013-11-01 07:39李婷婷王红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复合词语素窗户

李婷婷,王红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窗户”在现代汉语中被视为偏义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也会有类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引申义用例。先前的学者们主要是从“窗户”的训诂上去探究,但对其词汇化部分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正是在前人训诂释义的基础上,对“窗户”由短语向词的演变过程进行概括分析。

一、词汇化的定义

“词汇化”(lexicalization)最早是由Kurylowicz提出[1]。沈家煊将这个术语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进行解剖:共时层面上是指“用词来表达某个概念”;在历时上,“词汇化”包含两种意思,即由词缀变为词和词组联成词。前者是与“实词虚化”或“语法化”相对而言的;后者则非常普遍,常与语法化不可分割,经常带有主观化[2]。“窗户”恰好属于由词组变成词的词汇化现象。

二、“窗”、“户”的单用

1.“窗”字单用

“窗”也作“囱”,《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囱,在墙曰牗。牗,穿壁以木为交窗也。在屋曰窗,屋在上者也。窗或从穴。象形。此皆以木为之,故象其交木之形,外域之也。”“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由语料库①所得共 6例语料,且都是作为单音节词出现。如:

(1)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陈后主诗)

(2)盖人君者闭门关窗。(东汉《风俗通义》)

(3)……案《考工记》,夏言“九阶,四旁两夹窗,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魏晋《北史》)

提到“窗”,就不得不提到“牗”。“牗”比“窗”出现的时间还要早,据相关文献的考察,我们认为它最早见于西周末年的《尚书·顾命》:“牗间南向”。早期经常有“窗”、“牗”连用或“牗”、“户”连用。如:

(4)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

(5)夫一经之说,犹日明也,助以传书,犹窗牖也。(东汉《论衡》)

(6)开户内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东汉《论衡》)

六朝时期“窗”字逐渐取代“牗”字。尽管不少学者对两字的关系说法不一,但由于我们在可见的文本中已经看不到两者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区别,所以本文不再作详细区分。

2.“户”字单用

《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玉篇·户部》:“户,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户,两扉曰门。”而《说文》中对“门”的解释则为:“门,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门部》则解释为:“门,所以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从这里来看,“门”字最早的意义应为“两扇门”;而“户”则是“一扇门”。

(7)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

(8)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周易》)

(9)一青衣自户出,年始十三四,身衣珠翠,颜甚姝美。(《太平广记》)

通过以上各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户”字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也可以断定“户”字即“用来出入的一扇门”,均与“窗”字无关。

(10)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周《周易》)

(11)五千户以上,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西晋《晋书》)

(12)明帝即位,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西晋《三国志》)

以上三例中的“户”已经脱离了本义,用在数词后面,表以与家庭有关的计数单位。可见“户”字的虚指义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且与其实词义共存。

(13)其刺史县令,宜以招辑户口,垦田多少,用为殿最。(《全唐文》)

(14)佃租户移新地,於是有寄庄。(《清史稿》)

(15)请察地方官侵冒,惩胥役虚报,访衿棍挟制,贫民户给印券,每村给村名纸旗,以次给领。(《清史稿》)

此处的“户”字更加虚化,可理解为“……家庭的人”。根据对相关文献研究,我们认为大约到明代的文学作品中,解释为实词“门”的意义的“户”字已经很少出现,而且“户”字已经很少再单独成词,大多数是以虚词的形式出现在双音节词里,如“户部”、“门户”、“户籍”和我们讨论的“窗户”中。

三、“窗”、“户”的连用

“窗户”两字最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开始连用,最早见于《北史》中的“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在对词和短语的区分上,学界标准不一。一般认为词的内部粘合结构要比短语高,此处我们选用扩展法和语素位置考察法,对“窗户”的内部粘合程度进行考察。

1.插入实词的连用

(16)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北魏《洛阳伽蓝记》)

(17)欲令纷披蓊郁,吐绿攒硃;罗窗映户,接溜承隅。(《梁书》)

(18)其後闭户塞牖不见宾客,清旦东向再拜朝其母。(东汉《风俗通义》)

上例中,“窗”和“户”之间分别插入了动词“罗”、“映”、数词“三”、“六”和动词“闭”、“塞”等实词,证明此时的“窗”和“户”二字都是自由语素,组合能力较强,可以单独成词,分指两种事物。

2.插入虚词的连用

(19)若为三尺之户,二尺窗,窗户之间,裁盈一尺。(《北史》)

(20)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昭明文选》)

(21)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全唐诗》)

例(19)前一个分句用数量词“三尺”和“二尺”分别修饰“户”和“窗”,后又紧跟着“窗户”二字连用,可见其自由组合的能力。同时,“窗户之间”可以插入连词“和”,变成“窗和户之间”。例(20)前后两个分句呈对仗结构,“栋梁间”对“窗户里,都可以插入连词“和”。例(21)深夜为避寒关闭的应当是“窗和户”。这一虚词的插入更加明确的把“窗”和“户”两个自由语素独立开来,分指两种事物。

3.语素互易的连用

乔母斯基认为:句法规则不涉及词内部结构的任何方面[3]。董秀芳也认为,换序形式的有无可以作为检验并列短语是否固化为词的一个标准[4]。词内部各成分之间位置基本固定,一般不会随意调换。但此处我们讨论的“窗户”,却出现过语素互易的情况,且不影响语义。由语料库检索共得“户窗”隋唐时期3例,宋代1例。如:

(22)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全唐诗·闽志》)

(23)楚国先贤传曰:孙敬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昭明文选》)

四、“窗”、“户”的连用语义

1.“窗”、“户”的分指连用

如前文所证,“窗”、“户”在魏晋六朝时期开始连用,分指“窗”和“户”。如:

(24)净扫东向开户屋,布曲饼于地,闭塞窗户,密泥缝隙,勿令通风。(《齐民要术》)

(25)窗户齐开,秋意参差满。(《全宋词》)

例(24)中可以使之闭塞之后让房屋不的通风的,当然不止“窗”,还应有“户(门)”。例(25)中“齐”为“两者都”的意思,正可以说明“窗户齐开”意为“(把)窗和户(门)都打开”。

2.“窗户”的泛指连用

“窗户”连用之后,有时并不特指“窗”或“户”,而是取两者共同的上位概念“架在墙上的、房屋上沿或侧沿的通道口”,或类似二者的事物[5]。如:

(26)去岩半岭,复有一楼,回望周眺,既得远趣,还顾西馆,望对窗户。(《全刘宋文》)

(27)窗户栋梁,饰以异宝,屏帐皆画云鹤。(《太平广记》)

(28)其窗户阶闼,屏帏茵褥之盛,固非人世所有,歌鸾舞凤,及诸声乐,皆所未闻。(《太平广记》)

例(26)中有“还顾西馆,望对窗户”,只能是与“窗”和“户”共同所在的方向相对而已,无法既与“窗”相视,又与“户”相视。例(27)中有“窗户栋梁”。“栋梁”可理解为互指义,即为“屋内脊柱”。“窗”和“户”与“栋梁”的共同点即大部分都由木石等可以雕刻的材质做成。这里将其对举为例,显然是注重其共性,不细究其个性,强调可以用珠宝装饰的地方无一遗漏。例(28)也是如此。该用法强调了“窗”和“户”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为成词提供了可能性。

3.“窗户”的偏指连用

该用例最早见于宋元年间。如:

(29)四明窗:公既增浚旧池,跨两虹其上而辟虚堂于中,客请名之,公谓四明洞天,为石窗,此堂作新窗户,玲珑四达,遂亲题斯扁。(《四明续志》)

上例中,“新窗户”指的就是前文的“石窗”,即“窗户”=“窗”,由此“户(门)”字语义脱落。相关用例在明代文本中已经很多,“窗户”的词汇化进入完成阶段。如:

(30)那日也是合当有事,这小郎正起来,在窗户台上搁着镜儿梳头,拿红绳扎头发。(明《金瓶梅》)

(31)扣房门叫他不应,慌了手脚,教小厮平安儿撬开窗户进去。(明《金瓶梅》)

(32)“这也古怪!若是个小雀儿,或者是打窗户棂子,或是门槛子底下进去的……”(清《醒世姻缘》)

(33)明日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户。”(《红楼梦》)

例(30)中提到“窗户台”,由古汉语史料的考察发现只有“窗台”,而从没有“户(门)台”之说;例(31)中由“扣房门”不应,可知撬开的应是“窗”;后两例中的“窗户棂子”、“糊窗户”很明显的可知是“窗”而不是“户”。这几处的“窗户”都可以用“窗”替代,“户”字的意义已经完全脱落。在语音方面,“户”都应读轻声,起语音调节的作用;语形方面,“窗户”中两字的位置已经固定,互易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在语用方面,“窗户”已经不再受语境和节律的限制,经考察发现明代白话小说及其之后的文本中所见的“窗户”几乎全都是单指“窗”。

明清之后其偏指用法已经基本固定,两字之间既不能再插入任何成分,也不能变换位置。由此,“窗户”的词汇化和“户”字的语法化基本完成。通过可检索到的语料,我们可以看到“窗户”连用后的语义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窗户”连用后的语义变化

五、“窗户”词汇化的动因

1.语义

陈宝勤认为汉语双音节结构到双音复合词演化,是两个单音词到两个单音语素的演化,也是其意义或从个体到整体、或从具体到抽象、或从专指到泛指的演化过程[6]。“窗+户”恰是经历了分指到泛指再到偏指这样一种从彼此独立的个体到整体的变化。

2.语音的韵律要求

双音词是汉语复合词中最主要的音节形式。在音节的构成中韵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步作为音节的基本构成单元对韵律的固化起着推动作用,使相应的双音节逐渐稳定。“窗”和“户”两字的音节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其音调也经历了由和谐到弱化的过程。

3.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认为,在交际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言语者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者完全理解所需要的最少、最简单的语符。经济性原则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追求语言单位对语义清晰的基本要求。“窗”取代“牗”,“户”的“门”字义的消失。

4.高频共现的促进作用

沈家煊指出:“如果一种话语形式经常传递某种隐含义,这种含义就会逐渐‘固化’,最后成为某种形式固有的意义,这种后起的意义甚至可能取代原有的意义。”[7]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窗”字取代笔画繁杂的“牗”字,“户”字的部分义项被“门”字取代;再加上“窗户”表示如虚指义的“通道”的频繁使用,都促进了“窗户”作为复合词的形成。

5.语言演变的规律

相关研究发现秦汉以后各类文献中的双音复合词大量增加。冯胜利对《论语》、《孟子》和《论衡》的双音复合词对比统计后发现《论衡》中双音词的数量是前两者的三倍[8]。可见,秦汉以后双音复合词的发展已是一种趋势。“窗+户”这一短语在语言演变的历史过程中也受大趋势的影响经历了由短语向双音复合词的转变。

六、结语

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词汇化或语法化之后,一些词或消失或独立性消失;也有一些语素取得了独立性在现代汉语中单独成词。类似“窗户”的结构还有很多,在词汇化和语法化领域可研究的语料还有很多。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 本文语料皆引自语料库在线和北大CCL语料库。

[1] Kurylowicz, Jerzy.The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Categories[J].Esquisses Linguistiques, 1965(2): 55-71.

[2]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243-251.

[3] 乔姆斯基.邢公畹,等译.句法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130.

[4] 董秀芳.词汇: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D].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1-345.

[5] 麻爱民.偏义复合词“窗户”探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5):68-71.

[6]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230.

[7]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8] 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90.

猜你喜欢
复合词语素窗户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擦窗户
因果复合词
窗户知多少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贴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