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涛,周 莎,褚 曼
(1.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080;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海外矿产资源事业部,湖北武汉 430080;3.武钢现代城市服务集团 快餐饮料公司,湖北武汉 430080)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2013年入职培训,是武钢自1958年成立以来,开展得最为持久的一次入职培训,尤其在钢铁行业处于寒冬期的情况下,武钢仍然抽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新进员工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入职培训,体现了武钢作为特大型企业的深谋远虑。
从2013年8月5日至9月29日,武钢组织全体226名新招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此次培训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统筹安排,由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具体培训任务。武钢为本次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安排了丰富的培训课程。按照课程的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成理论型课程、活动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三大类型,三类课程的课时比例为59∶16∶4。具体如下:
理论型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基本制度、实用办公知识等。企业文化课主要对企业文化、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公司发展概况和生产工艺进行介绍,帮助新员工加深对武钢的认识;企业基本制度课主要讲授公司人事、财务、法律、分配、劳动等公司基本制度;办公知识课程主要传授办公软件、公文写作、演讲、礼仪等实用办公工具。另外,武钢还为新员工安排了诸如英语能力测试、职业性格测试、公司产品结构和综合考试。
活动课是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学员彼此了解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劳逸结合的原则。武钢在制定培训日程时,在理论型课程的教学中穿插多种活动课共16节。组织了辩论赛和篮球赛,安排了全体员工集体观看公司电影《钢铁丰碑》、学唱《钢铁颂》,安排公司优秀员工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榜样与标兵向新员工树立模范,帮助员工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开展了素质拓展课,包括1节室内拓展和2节室外拓展,通过多项活动,将公司文化和职业素养融入其中,寓教于乐。
在培训过程中,公司安排了一天时间的工厂参观。四个班级中有两个班参观武钢主体厂中的烧结厂和炼铁厂,其余的参观炼钢厂和热轧厂,使各专业的学生,对武钢的主体生产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问卷设两个问题:一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或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二是关于此次培训有哪些意见或建议。为了获得学员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我们要求参训员工在一刻钟之内,就上面两个问题,每个至少回答五条以上;每条只要求写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不作分析、评价。
参加此次入职培训的新员工共有226人,收回调查问卷共184份。以关键词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为分类统计的标准,对反馈的184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从而发现参训员工对本次培训最为关注的问题。
1.最大的收获或最感兴趣的内容
针对“最大的收获或最感兴趣的内容”这个问题,参训员工的回答较多集中在以下几点:(1)认识新同事,结交新朋友;(2)了解了武钢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对钢铁行业发展状况、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3)心态上由学生逐渐向员工进行转换;(4)对团队协作、沟通协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上述内容各自被提到的次数如图1所示:
图1 收获情况表
2.意见或建议
参训员工就本次培训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日程安排不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大,活动课和实践课比重偏小。(2)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员工感兴趣的课程讲得不够深入,而员工不感兴趣或工作关联程度不高的课程却占据了较大的资源。(3)课堂组织不合理,部分老师上课互动不多,内容枯燥,案例少,缺少激情和幽默。(3)考试科目较多,目的不明且流于形式,不能反映学员的真实情况,无法达到公司期望的效果。(4)食堂提供的午餐伙食不理想。(5)管理不够人性化,如固定每个参训员工的座位,影响员工之间的交流;中午给教室上锁,参训员工没地方休息;后门开关门时间与培训课程上下课时间不一致,给参训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等。(6)公司领导关怀程度不够,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与公司领导面对面的沟通。这些建议在调查反馈中被参训员工提到次数如图2:
图2 建议情况表
武钢每年从全国各大高学招收数百名大学毕业生。对于诸多外地生源来说,到一个陌生环境中建功立业,重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入职培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感情。
新员工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状态,与新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也与企业能否建立稳定、良好的团队密切相关。增进新员工的交往,是公司入职培训的重要使命。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新员工认为,通过此次入职培训收获了朋友情和同事情,是此次培训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增加新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1)增加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此次固定分班的管理制度虽然便于公司考勤与管理,但其缺陷是每个人只限于了解本班的同事,交际范围有限。(2)增加活动课和实践课。此次培训组织的两次素质拓展训练,第一次安排在开学第一天,属于破冰活动,促进班级内员工的认识;第二次素质拓展打乱原有班级,重新划分队伍进行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班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活动课和实践课,有利于增加员工之间的友情,增加员工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1.在培训日程安排上,要增加活动课和实践课的比重。理论课的特点是传授的信息量大,且系统,便于传授知识,非常适合于普通教育。入职培训没有必要讲授大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安排大量的理论课。相反,活动课和实践课是以学员的参与为主,这类课程对于促进学员的角色转换就有独特的作用。鉴于此,在培训日程安排上,应该减少理论课而增加活动课和实践课。
2.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入职培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大面积撒网的安排课程,要重点安排一些实用、急用、且有针对性的课程,如公司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制度和办公知识等等,要重点突出;要通过邀请公司有关领导、模范员工、专职教学老师授课,来增进新员工对于企业的认识,通过认识人来认识企业,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3.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要将活动课和实践课的形式引进理论教学的课堂,增加师生互动、学员互动,引导学员参与到教学中。新员工的培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从知识结构来看,新员工可能不逊于培训师,甚至优于培训师。基于这种认识,培训师的作用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挖掘学员的潜能,以教学相长来达到培训效果。
新员工入职后,面临的不仅是新岗位的挑战,还有适应新气候、新环境的问题。紧凑的培训课程、严格考勤制度、封闭式管理、频繁的考试安排等措施,对于保证培训质量有必要,但如果没有辅之以人性的关怀,整个的培训给学员体现的是一副冰冷面孔,对整个培训效果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应该承担起指导学员适应新环境的责任,让新员工很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融入新的生活。
此外,不同单位的新进员工在入职培训期间工资待遇上有很大差距,教学硬件设施、配套设施落后等因素,对入职培训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员工认为教室内应当开通无线网络;培训期间公司领导应多与新员工接触,以自身的经验对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等。
1.要巩固和完善新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为新员工快速建立新的社交圈,以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要加大活动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使入职培训有别于普通教育,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满足新员工的实际需要;
3.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服务于观念更新和角色转换,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集中到重要的课程上,突显入职培训的特点;
4.授课形式要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学员的优势和潜能,教学相长;
5.改善培训的硬件条件,让新员工愿意培训、享受培训,促使入职培训效果最优化;
6.要给新员工多提供与公司高层领导和专家接触的机会,以获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