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娟,段中燕
(武昌理工学院 文法与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
幽默语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Blakemore,1992:39)。在幽默产生的过程中,幽默接受者与幽默发出者、信息、信息渠道,以及上下文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Palmer,1994:163),也就是说,听话者和说话者必须保持默契,当说话者有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幽默时,说话者能根据语境及自己的背景知识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幽默因素,理解特定的语境中违反合作原则的词汇、句式等,并从中获得愉悦。
帅士象(1993)曾对幽默语言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归纳,他认为幽默语言具有不协调性、不一致性、反常规性、奇巧得体性、精炼含蓄性和失败——胜利性。其中精炼含蓄性指的就是通过间接方式来表达,即依靠模糊语来表达幽默。
美国著名哲学家查理斯·皮尔斯(Charles Peirce,1902)曾对模糊性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如果事物存在几种可能性,如果说话者经过仔细考虑仍然不能确定它的命题归属,那么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由于说话者的知识欠缺,而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模糊语言具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亦此亦彼”,可能是词语本身的模糊,也可能是对词语组合的不同理解而带来的模糊。
在英语中大量存在着同音异义词,如“sun/son” 、“to/two”、“right/write” 等,当他们出现在口语交流中时,就可能产生语义模糊的现象。此外连读,爆破等现象都可能引起语音模糊。中国学者赵元任对模糊语言的理解是一个符号当其适用于边缘的情况同其适用于清晰的情况相比显得突出时,这个符号就是模糊的(伍铁平,1999)。许多时候,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如对于“possibility”一词的理解到底这个可能性是否可以用一个准确的百分比来衡量?显然不能,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百分比,甚至同一个人在使用时,因为场合的不同,其量也可能不同。这就是词汇模糊现象,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他们存在于英语词汇的各种词性中如,“most” 、“may” 、“swiftly” 等。除了词的因素以外,同一个句式也会产生亦此亦彼的模糊理解,而且在特定场合,为了表达谦虚、有点时候故意为之、有时为了自我保护等语用需求,说话者也会故意模糊表达。
语音幽默就是通过语音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他们常常出于对话者的一瞬间的灵感。语音幽默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同音异义词、语音省略、失去爆破、重音、转调等。
“meat”和“meet”是一对同音异义词 ,如屠夫与一位女士的对话:女士抱怨:“Your sausages tasted like meat at one end and bread at the other!”屠夫:“Madam,no butcher can make both ends meat/meet these days.”女士的话中“make ends meet”意为收支平衡,屠夫同样也用到了这个习语,但是在他的话中“meet”和“meat”为同音异义词,同时用到了这两个词的意义,正确的理解为我不能用面包屑填充香肠来保证收支平衡,他的本意是在向女士抱怨卖肉不赚钱,利润很薄。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语音省略现象也可以用来表现幽默,如下面的对话:A:How about your last weekend B:I had a gray day.A:Great A?Congratulation!A故意用沮丧的语调回答“Great A?”,由此产生了幽默的效果,我们既可以将其理解为“Great A?”,也可以理解为“Gray day?”,B的本意是后者,而A故意理解为前者,从而让人发笑。许多时候这些由于语音模糊而带来的幽默,发生在交流的一瞬间,是对话双方机智的表现,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有时候同一句话重音的不同位置会影响句义的理解,当文本中出现下面这样的句子:“I am pretty happy that you will wear no garment which will distinguish you from your friends.”这句话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来断句,可以理解为我很开心你不穿让自己在朋友们中间很显眼的衣服。亦可理解为我很开心你不穿衣服都会让你在朋友们中间脱颖而出。说话者以第一种方式理解,而听者以第二种方式理解就产生了幽默效果。
运用词汇模糊方式来表达幽默常常通过多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方言、古词新义的古法等方式来实现。
多义现象是表达幽默的常用的词汇模糊方式,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问道:“Who is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学生机智地回答 :“My mother.” 。老师其实提了一个常识性问题:美国政府的发言人即主人是谁?“the House”指白宫,美国政府。但是学生的回答是将“the House”理解为家,即自己家的主人是谁?所以他的回答是妈妈,幽默风趣,让人捧腹。
同形同音异义词跟多义现象表达词汇模糊的方式类似,如:A:How old are you,Jack?B:I have just turned twenty-three.A:Oh,I see,thirty-two.这里的“turn”可以用作动词,义为“多于、超过”,也可以用来表示“翻转”,B的回答是23岁多,而A的理解是23,翻过来理解,是32岁。故意将该词的意义错误理解,看似两人在交流时违背了合作原则,实则暗含了幽默。
英国情景喜剧《Mind your language请讲普通话》中第四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Ali was bemused:Excuse please!I am not seeing any plates of meat.
Sid:Plates of meat is feet.It is easy if you use your Uncle Ned.
Ali scowled:I am not having an Uncle Ned.
Sid was very inflammatory:Your uncle Ned!Uncle Ned!
Giovanni asked Sid:Uncle Ned?You mean he is crazy?
Sid讲到的“Uncle Ned”古词意义指的是头脑,而在现代英语词汇中指的是名叫Ned的叔叔,两人的不同理解造成了误解,也正因此当Sid和Ali最终弄明白的时候,观众不禁轰然大笑,从而达到了喜剧效果。
句子在人们交流中扮演者很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不仅仅由组成句子的词汇来决定,还由组成句子的词汇的排列组合来决定。句法模糊常常源于句子组成成分的不同组合,这样就可能产生幽默的效果,也有时会得到错误的理解。
下面的对话就是由于名词后置定语的理解不同而带来了幽默的效果。
一位顾客走进服装店问道:“May I try on that dress in the window?”
“Well,” 店员疑惑地回答 “Don't you think you'd better use the dressing room?”
“in the window”可以理解为“dress”的后置定语,也可理解为“try on”的宾语,店员疑惑的原因就在于他理解的是后者,由此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在幽默产生的过程中,幽默接受者与幽默发出者、信息、信息渠道,以及上下文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Palmer,1994:163),也就是说,听话者必须发现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发现不和谐因素,根据语境及背景知识找出其中的和谐,并获得愉悦。这样看来,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语用的问题,因为听话人所感兴趣的是说话人的意图,注意的是话语的言外之意,而不是字面意义。例如:在法庭上有这样的一段法官与被告人的对话:法官:When you were committing the theft,did you not spare a thought for your wife and daughter?被告:I did,but there were only men's clothes in the shop.法官的话应解释为“你是否想到你的行为对你的妻儿带来的后果?”显然被告误解了法官的话,“为什么不偷那个女人的衣服给你的妻儿?”因此它的回答让听者愕然,而带来幽默效果。
幽默是人类高度智慧的表现,它往往表现为言外意义,因其具有含蓄性而依赖于模糊表达。人们在交流时,故意将本意隐藏或者模糊化从而达到意外的幽默效果。幽默语和模糊语都是高深的语言艺术,值得语言学习者认真研读,并升华自己的语言能力。
[1]Blakemore,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2]Hoopes,James(1991,ed.).Peirce on Signs:Writings on Semiotic by Charles Sanders Peirce[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3]Palmer,Herry.Taking Humor Seriously[M].Routledge,1994.
[4]Yager,R.On the Measures of Fuzziness and Negation[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80.
[5]帅士象.幽默的七大特性[J].演讲与口才.1993.
[6]吴家珍.再谈汉语模糊修辞[J].修辞学习,1999,(3).
[7]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吴群芳.西方经典幽默[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9]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