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与发展状况研究*

2013-10-20 07:29王小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师

王小波,强 彦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步入新世纪,高校面向未来发展,越来越多地吸纳了以博士学历为主的高学历青年教师。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化的变革,涉及高校青年教师许多生活和发展的问题,高校却无力解决,如住房难、孩子上学难、晋升职称难等等困扰青年教师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并同时影响着高校未来的创新与高水平发展。本文结合调查研究数据,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后的继续培养、生活状况、职称评定以及子女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背景

近几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各个高校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大,伴随而来的就是师资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纷纷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加之教学岗位中老教师的退出,使教师队伍更加年轻化。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为61.84万人,短短三年之内,即2005年,就增加到了96.58万人。高校教师中这三年内退休、调离的约占教师总数的18%,这一部分空缺也必然由新教师来填补。换言之,到2005年,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数占到总数的47.5%,共计45.87万人。而且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新教师及青年教师数量已达到52万人,其比例占全体教师总数的48.6%。而10—25年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大责任将毫无疑问的由这一批青年教师承担,他们必定要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学校将来如何发展、发展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这批青年教师。他们甚至成为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乃至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质量和特征。因此,当前高校必须重视这部分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二、随机调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本次调研中,我们向山西职工医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三个学院共发出“高校青年教师基本情况调研表”120份,调研范围为三个学院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见表1)。调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表1 “高校青年教师基本情况调研”汇总表

1.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差。在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承担主讲课程和辅导、实验课程的年课时在0—100的约占17%,在100—200课时的约占44%,在200—300课时的约占24%,在300课时以上的约占15%,各学院开设的课程中50%以上是由青年教师主讲。然而,有第一负责人的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仅30%,70%的青年教师没有独立负责的科研项目或者根本就没有科研项目,同时50%以上的青年教师没有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有实验条件的青年教师一般实验条件也较差,科研经费也严重不足。

解决建议:紧紧抓住教师队伍新老交替这一契机,加强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速选拔与培养一批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并形成学术梯队,组成新老结合的科研团队,加强团队和梯队建设。要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科研任务,并深入实践、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对有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尽量保证其有足够的项目经费[1],以及良好的实验条件,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建设的骨干和后继优秀人才。

2.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难。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山西各高校,博士生培养逐渐年轻化,相当多的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几乎都是从中学到大学,从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一直不间断地学习。尽管他们都有丰富的学习经历,学历也走到了高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经验不足,学术方面的积累也很一般。加之不少中老年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帮助,致使有的青年教师彷徨迷茫,有的心情失落,情绪低迷,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前程充满担忧,不少人难以承担教学科研重任。

解决建议:教育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确保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其一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没有岗前培训合格证的不能上岗,要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其二是规定实行助教制度,通过实行一对一的师徒负责制、学科负责人带头制或者采取以课题为单位的学术梯队制等较灵活的方式,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青年教师可以更好地迅速成长起来。

3.青年教师的住房难。自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以来,高校也逐渐实行货币化、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青年教师面对工资不高、物价不低、生活难以保障的现实,住房就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难题。而现在的青年教师,年龄普遍较大,许多人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面临结婚成家的现实,但由于他们收入水平较低,实难有任何买房的优势,所以拥有自己住房的比率很低,对安居乐业有很强的危机感,更无幸福可言。因此,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对于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学科研实乃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解决建议: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下,国家应当为高校年轻教师专门安排保障性住房:其一是修建经济适用房,让青年教师通过贷款方式能够有条件购买住房;其二是统筹考虑修建廉租房[2],专门为青年教师解决过渡性住房,让他们顺利度过难关。高校自身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为青年教师解决短期,甚至是长久的住房问题。包括加大住房补贴力度,完善教职工住房周转机制,建立校内房产中介机构,组织团购商品房,以及团购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等,切实解决好青年教师的实际生活问题。

4.年轻教师的子女上学难。本次调查中接近78%的青年教师都已经有了孩子,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格外突出。由于目前学校不再统一分房,年轻教师或买房或租房,住所比较分散,而且大多数都远离校区,这与目前中小学按片区就学形成了矛盾,致使孩子上学与父母上班相互分离。教师既要接送孩子,还要及时赶往学校上班,往返于学校、接送点和家,造成了难以兼顾的各种生活困难,对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解决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协调,以教育主管部门行文的方式,取消中小学生按户口所在区域就学的限制,使高校教师的子女,能够统一在教师工作所在地的中小学就近入学,这样可以使年轻教师兼顾工作与接送子女上学而两不误。

5.青年教师职称评审难。这是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由于目前各省尤其山西省,都对高校的高级职称规定了指标比例,致使各高校副高以上职称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只能是退一个评一个。许多青年教师虽已具备了评审的基本条件,但却因为没有指标而望洋兴叹,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人心不稳、人心思变的情况。有的因此而调离,有的干脆把精力放在外面,去搞工程或者搞经营,对教学科研应付了事[3],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质量不高是显而易见的。

解决建议:国家人事部与教育部应尽可能根据高校实际,适当提高高级职称比例,并按年龄段适当加以调控。比如,50岁以上可占50%,40—50岁者可占30%,30—40岁者可占15%,30岁以下的占5%。这不仅可以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和生活状况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限于学识才思和调查研究范围,本文仅从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后的继续培养、职称评定、经济生活状况等方面做了调查并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引起社会和高校进一步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使青年教师这支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力军迅速成长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和骨干,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1]马彦刚,张 静,等.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11-114.

[2]彭拥军.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7(7):134-138.

[3]陈 勇,赵乃丽,郭东煜.改善高校青年教师住房条件的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08(01):77 -7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