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芳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教数学应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方法与路子。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基于以上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教学课堂
一、当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就有了学习兴趣
当下,在任务为目标的牵引下,在如山似海的作业与考试下,老师为了在考评中获得高分数,往往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唯恐教得不多,教得不细,使课堂枯燥无味,缺失了快乐和
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程度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每节课都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次,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二、当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就有了学习兴趣
数学大部分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承前启后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与发展,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分析今日新知与昨日旧知的联系,有利于复习旧知,构建新知,将数学知识体系串联起来,然后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如,我在教“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一节内容时,由于这三种数的互化是在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互化”基础上进行的,这些旧知是新课的生长点,又是学生探究“三种数”互化的条件。教学时,我没有把目标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兴趣作为教学重点,因此我设计了“用现有知识,你能直接比较■,67.5%,0.59的大小吗?”引入新课后,我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学生马上归纳出解题的三种方法,即都化成小数、分数或百分数进行比较。通过实践,学生得出三种数互化的方法和内在规律,从而实现了新知与旧知的无缝对接,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
三、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时,就有了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堂,不能缺少学生展示的时空。我在上数学课时,总是极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每堂新课,我都会根据承前启后的原则,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带有竞争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思考后,允许学生当小先生,上台拿起教鞭给学生讲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补充,可以陆续上台演讲、争论、交流。对讲得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会更浓,即使有讲错的,我也不批评,而是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分析原因,今后引以为鉴,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然后又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答的优劣,弄懂做一道题或一类题还有几种思路,几种解法。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又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数学课好玩起来。这样,学生对学数学就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兴趣盎然。
四、让学生不断拥有成功的喜悦,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没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足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我有一个信念,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拥有成功。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做法是:以表扬和激励为主。例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功和进步,给予表扬。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经常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进而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和欲罢不能的兴趣。
学生的成长无法由别人替代,只有把学习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去弄懂问题、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亲身去体验成长中的苦与乐,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就会活起来,质量就会高起来,教师就会轻松起来。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大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