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小学美术欣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3-10-16 06:26卫新翠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创造能力新课改

卫新翠

摘 要:针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论述了义务教育中美术欣赏教学应采取多模式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建设和研究。

关键词:美术欣赏;创造能力;小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提倡素质教育和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美术欣赏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抓住契机,调整旧有美术欣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专业课”型的教学

误区二:“故事会”型的教学

误区三:“标准答案”型的教学

误区四:“一劳永逸”型的多媒体教学

二、正确处理“模糊区域”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波兰著名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不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这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区域”。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在此区域得以拓展。

1.发展学生想象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模糊区域”在学生欣赏过程中的作用,以美术作品的“模糊区域”为立足点,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

2.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参与和交流的过程

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在美术作品中的“模糊区域”多作交流和探讨应该是欣赏教学的理想态势。只有在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摆脱其他先验的窠臼,在讨论和相互关照的过程中真实抒发个人的见解和情感。

3.着重关注学生健康的审美个性

美术作品中的“模糊区域”留给读者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情感联想余地,每个读者的个性发挥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制订多模式的教学策略

1.解读——在联想中创造审美形象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父亲带着他11岁的儿子参观画展,当他们走到米罗的作品《太阳·人·狗》前时,孩子不解地问道:“爸爸,这画的是什么呀?真好看。”他爸爸说:“好像是一个人在看什么东西,你能看出些什么呢?”孩子仔细看了看画面,回答说:“好像一个人牵着一条狗,又像两个人捉迷藏,天上还有一个太阳……”“还有吗?”父亲继续问。孩子歪着小脑袋又看了一下:“啊,我知道了,倒过来看,还有一个小朋友,好像正在和太阳玩……”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了孩子优于父亲的丰富想象力而喝彩。父亲看到的是人,儿子却看到了狗,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欣赏者的联想之下发生改变,从而让欣赏者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施展,并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2.评论——在争辩中完善审美观点

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是以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其实,对于作品的评论,不只是大人可以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可见对于客观事物,有些孩子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由于他们具有好奇的天性及与生俱来的探索欲,他们特别乐于参与焦点问题的讨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创造力。

3.临摹——在体验中深化审美感受

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分为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欣赏课就是先看再说,于

是在许多欣赏课上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作品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

特别是在绘画欣赏中,对表现方法的理解、体验,光靠眼睛和嘴巴来理解是不太完整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地揣摩、体验作品,而这“手”的体验主要靠临摹的方法来实现,但与学习绘画技艺不同的是,欣赏中的临摹主要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绘画意图进行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从中生发出自己的艺术新形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这是在临摹中应达到的境界,也只有这样,临摹才不会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束缚。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再创造,从中探索新的表现技巧,从而获得鲜明、深刻的美感体验。

卡西尔曾说过:“为了冥想和欣赏艺术作品,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它,我们若不在某种程度上重复和重构一件艺术作品得以产生的创造型过程,我们就不会理解或感受它。”可见,真正的艺术欣赏是不可能没有创造的。因此,新形式下的美术欣赏教学应融入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之中,注重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和达到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最终完成审美过程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张然.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1(8).

(作者单位 山西省洪洞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创造能力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