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年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和反思以及结合自己阅读经历中的种种体会,指出了我们很多大人们不经意闯入的误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在孩子阅读这块领域中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尽量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他们爱怎么读就顺其自然,让阅读只有乐趣!
【关键词】阅读 乐趣 尊重 顺其自然
这两年一直喜欢跟学生及家长说一句话:“多读些书吧!阅读对于整个人生都会非常有意义。”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它就是幸福的种子。儿时父母怀抱着孩子坐在膝盖上告诉孩子书里的事情;孩提时看连环画沉浸其中,自己好像就是英雄好汉;少年时爱上了童话,不知什么时候读了第一本小说,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喜而喜……这一次一次的阅读使我们有了精神追求,真正成为了“人”,让我们变得富有、强大,使人修生养性,去除了浮躁。静下来思考:还我们优雅的姿态,阅读本身就是人类一种优美的姿态,比如一个正安静读书的女孩,这不是世界上最优美、最迷人的吗?我们大人都明白多读书的好,但是往往就是我们这些知道读书好的大人们逼迫孩子走入了阅读的误区,扼杀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快乐。以下是我这些年来的自我反省和思考。
一、请考虑孩子的感受,让阅读只有乐趣
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我们总喜欢考查“记住了多少”。有些家长和老师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同意让孩子看课外书,但当孩子刚读了第一本小说,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甚至还要求写读后感。到孩子读了第二本小说,我们就责怪孩子把第一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忘得差不多了,还恨铁不成钢地呵斥道:“你前面的那本不是白读了吗!”家长这样做简直是故意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
试想一下,当您读完一本小说,正沉浸在难以言喻的满足之中时,突然某位亲密的友人打电话来,要您一五一十地说出这本书的读后感,您会做何感想?您或许碍于人情,或许刚好想找一个人倾吐自己的感动,于是爽快地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同样的情况一再出现,您肯定会不耐烦。到最后,只要一想到看完书又要接受一连串的炮轰,您可能就完全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了。
我们往往都会充当这位亲密友人的角色,“这本书好不好看?故事在讲什么?哪里最有趣?哪里写得最精彩?汤姆的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们逃去了哪里?汤姆一开始为什么不敢站出来”,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张纸,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样才能让书充分发挥功效。但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您也不希望没读完一本书就像要接受一场考试一样,那么也请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心情吧!(如果是自然的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不落痕迹)
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中小学生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经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幸福的痕迹。即使他没过多久就忘了种种细节甚至主人公的名字,也绝不是白读的!至于背诵“优美段落”就更没有意义了。阅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如果段落真的优美打动了孩子,他自然会去模仿和记忆,如果是家长选定的或者强压的,与其背诵了一段孩子并不喜欢的文字,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
二、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我们只是悄悄地引导
有一次订杂志,我们班一位非常喜欢看书的女孩想订《青年文摘》和《意林》,但是第二天她改订了作文杂志。问其原因,原来是她爸爸说这些杂志中很多都在讲故事,对学习没什么帮助。我以前也总是喜欢命令一些写作比较差的学生多看看作文选,现在才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这种做法,好比是想给孩子补钙,却拿一些所谓的高钙食品来取代一盒新鲜的牛奶。我们仔细想想一些作文选和作文杂志,上面的文章当然都还文理通顺,对孩子来说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容易了。但它们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些学生的习作,是非常稚气的,除了老师或者编辑谁愿意看这些东西呢。而且很多作文大人指导的痕迹太重,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所以,它们既不能在语言词汇上丰富孩子的见识,也不能在思想上引导孩子的进步,反而会教会孩子在写作中说虚情假意的话。这样,学生怎么可能喜欢呢!反而又容易搁浅了他们的阅读。
所以,不如把选择权教给孩子,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然后给出一点点引导和建议。这种引导和建议绝不能是直接的、强加的,最好是隐性的、随意的。有一次我在课上无意间提到《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些情节,说到“安东尼奥因船失事,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提起诉讼,要安东尼奥履行借约——割一磅肉。而闻讯赶来的鲍西亚与聂莉莎也偷偷地男扮女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学生们显出了极大的好奇,而我在这时因为上课的缘故戛然而止,搔得他们心里痒痒,课后好些学生向我来借这本书。从此我看到了契机,总是有意无意地讲些书中有趣的情节,又点到为止,然后顺水推舟,让孩子们无所顾忌地拿起书来看。我们的引导和建议还包括让孩子在正规的书店里买书,不要在地摊或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店里买,这样可以防止买到内容低俗的书刊。
三、怎么读,就让他顺其自然吧
在阅读上,我们很多家长和教师都会犯一个很无聊的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我以前也经常这样要求学生,甚至要求他们每次拿只笔圈圈点点,觉得这样才会有收获,现在想想完全是在作孽!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一字一字读的阅读是阅读能力最低的时候,也就是阅读刚起步时的状态。一行一行地读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当然一目十行是个比方,指人的阅读已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人的阅读速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的,它取决于阅读量。速度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一个酷爱读书的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很单纯,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非要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读,反而会增加其压力和负担,剥夺他们阅读的乐趣,使其产生反感。在这方面让我们顺其自然吧!
四、让孩子大量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增加阅读量,会给孩子增加负担,或是觉得会占用学习时间,拖成绩的后腿;有的教师迫于分数的压力,也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特别是长篇小说。这种想法等同于我要去北京有急事,哪里有时间等2个小时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去挤火车。其实阅读是让孩子变聪明的法宝。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的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負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孩子,一般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当然可能有人会质疑和反驳:“有的孩子也从不看书,成绩照样好!”这肯定不是绝对的,但是绝大部分人在中小学阶段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如果没有阅读垫底,越往上学越觉得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对学习就没有兴趣,就会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听见家长很苦恼地述说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不错,也很努力,但是越大怎么学习上变得越来越不如人意。而阅读多的学生,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积累就来帮忙了。产生成就感,会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乃至到了工作岗位上,小时候多阅读的,一直保持有阅读习惯的人也表现得更睿智、冷静,在某些情况下更得心应手。前几天我同事还在跟我感叹,她那个从小就看了很多很多杂七杂八书的老公,对于《智勇大冲关》中的问题都能轻松回答,而从小就很少阅读的她,很少能答得上。我个人从这几年教书的种种经历中,也深刻体会到阅读的重要,它无声无息,却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合理范围内,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要顺其自然,别苛刻。这样,孩子会阅读越顺,阅读越多,埋下幸福的种子,而且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尹建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作家出版社.2010(06).
[2]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明天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