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的疗效观察

2013-10-11 01:59郭文海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上唇中枢性口角

郭文海,王 艳,裴 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20世纪70~80年代的上升趋势,逐渐呈现出趋于平衡或稳步下降的态势[1],很多患者伴有中枢性面瘫,而面瘫的治疗常在临床中被忽略,导致许多患者留有颜面部肌肉瘫痪、面部表情少、口角歪斜、经常流涎、患侧口角留有残余食物等症状,影响患者进食,承受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中枢性面瘫治疗常采用常规针刺,笔者认为针刺只是被动的刺激方式,还需要患者的主动训练,但目前大部分文献只是提到让患者自己做锻炼,很少有专业的面瘫康复,因此笔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上面瘫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0~70岁,平均(52.24 ±12.36)岁;平均病程(40.65±26.45)天;脑出血6例,脑梗死11例。治疗组23例,其中男 12例,女 11例;年龄 41~73岁,平均(56.40 ±12.52)岁;平均病程(38.46 ±25.72)天;脑出血10例,脑梗死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2];②首次发病或既往有卒中病史,但没有面瘫后遗症;③所有患者均为中枢性面瘫并且病程在3个月以内;④排除昏迷、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应用脑卒中常规治疗,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一般药物。(2)针刺:头针取于氏头针的顶叶和顶前叶,体针取患侧的风池、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中渚、髀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面部取穴患侧四白、下关、迎香、地仓透颊车、夹承浆。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华佗牌1.5寸毫针,头皮针按上述穴区向前向后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至帽状腱膜下,深约40 mm,快速捻转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8 h,每1 h捻转1次,直至出针;面针斜刺(针体与皮肤呈45°角),体针直刺(针体与皮肤呈90°角),以患者出现针感为度,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面瘫康复训练,步骤如下:(1)局部放松,采用推拿手法里的揉法,按揉局部的肌肉,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并给与局部肌肉的拍打刺激3~5次,增加面部的感觉刺激;(2)点按阳白、丝竹空、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夹承浆,每穴30 s,压力以患者耐受为度;(3)主动训练:①抬眉训练,练习枕额肌额腹肌力;②闭眼训练,提高眼轮匝肌肌力;③耸鼻训练,耸鼻的动作主要由提上唇肌及压鼻肌收缩来完成,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④示齿训练,主要是上提口角及上唇,而起主要作用的是面中部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3];⑤努嘴训练,主要练习口轮匝肌肌力,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左右努嘴;⑥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鼓腮漏气时可以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逐渐减小捏力[4];⑦吹泡训练,嘱患者用吸管吹水杯里的水,增加口轮匝肌的控制力。临床中很多患者眼睑以及额部活动不是特别好,故给予抬眉、闭眼训练,增加患者面部表情。共30 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

3 疗效评定方法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1994年6月颁布了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评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流涎基本消失,口角无残余食物;有效: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正常,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偶有流涎,口角有少量残余食物;未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程、年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两组疗效比较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明显。

6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中枢性面瘫常伴有口颜面功能失用,例如:吞咽、面部表情、通气和形成语言的发生运动,进而妨碍吃饭、交流和社交。口面部问题,尤其是流涎是使人受窘和沮丧的,会导致病人自卑[5]。针灸对于流涎及口角下垂具有很好的疗效,夹承浆位于承浆外侧约一寸之间的凹陷中,针刺可刺激到口轮匝肌、降下唇肌,地仓则为降口角肌、颊肌、提上唇鼻肌的纤维交错点,而对上提口角、上唇起主要作用的是面中部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这些肌肉最后于口轮匝肌融合[3],故给予针刺地仓透颊车和夹承浆。面瘫康复训练是患者主动的肌力训练,有利于脑部神经元的新的通路形成或潜在的通路激活,募集到更多的支配面部的肌肉,完成饮食及面部表情等动作。拍打肌腹的手法,刺激本体感受器,促进肌肉运动的兴奋[6]。点按阳白、丝竹空、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夹承浆,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刺激局部肌肉兴奋的作用。患者的主动训练可提高患者面部表情肌肌力,丰富面部表情动作,改善面部症状,并且进行上述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治疗可刺激面部的肌张力趋于正常,提高面瘫侧肌力,防止肌肉萎缩[7]。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结果说明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可以促进面部功能早日康复,而且患者没有痛苦,依从性较好。

[1] 王茂斌,高谦,黄松波.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2):379 -381

[3] 王量,胡志奇,赵卫东,等.面中部表情肌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3):263-266

[4] 孙丽.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0):1675 -1676

[5] 黄永禧,徐本华主译.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6

[6] 何小花,张丽君.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单双侧的康复训练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28 -29

[7] 李彦宏,高述珍,孙德华.中枢性面瘫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Z1):20 -21

猜你喜欢
上唇中枢性口角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视角与口角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两代人的不同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