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见文,王志勇,张颜伟,杨京花,田军彪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神经调节障碍而导致头面部血管发生舒缩功能异常的常见性疾病,临床上多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为主证,或伴有恶心、畏光、怕声、全身不适等。据报道40%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会相互兼加、相互影响[1]。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疏肝泄胆针法治疗偏头痛患者所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纳入研究对象60例,均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3岁;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5~53岁,平均3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国际头痛协会拟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②患者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焦虑/抑郁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8分为抑郁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7分为焦虑状态;③头CT或头MRI检查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且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④经辅助检查除外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及肿瘤、感染等可能影响该研究的疾病。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X0679)75mg,口服,每日1次。另外治疗组同时使用疏肝泄胆针法针刺治疗。取太冲、阳陵泉、风池、率谷、头临泣、肝俞、胆俞、百会、风府、印堂、四神聪。其中太冲、阳陵泉、风池、率谷、头临泣、印堂用捻转泻法,肝俞、胆俞、百会、风府使用平补平泻手法,四神聪使用捻转补法。所有患者均于就诊次日开始接受治疗,治疗组每天针刺2次,每次留针时间为30min,期间行针1次,每周6次。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均以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其疗效。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HAMD评分量表和HAMA评分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客观评定。量表评定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师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由病人自行填写。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界定α=0.05(双侧检验),作相应的正态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P>0.1),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近似t检验。
见表1和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49,P=0.73>0.05;t=1.288,P=0.208 >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47,P=0.004 < 0.01;t'=3.203,P=0.003 <0.01),说明疏肝泄胆针法对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递质学说、离子学说及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3-4]。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多因恼怒、紧张或情志不遂而发病,其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郁而化火,风火循肝经上冲头面,或客犯于头部少阳经脉。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应隶属于祖国医学的“郁病”范畴,乃肝胆气机不利,阴阳失调,扰及心神所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达之”,故该病选以疏肝泄胆针法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机体生理功能被破坏时,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相关腧穴来治疗机体病变。肝经为风木所寄,胆经与其相表里,在该研究中笔者选用的肝经原穴太冲与胆经合穴阳陵泉以及头部胆经循行之处的风池、率谷、头临泣等可疏肝泄胆。另取肝之背俞穴肝俞与胆之背俞穴胆俞,两者合用可疏利肝胆气机。“脑为髓海,其输上出于盖(百会),下在风府”,百会、风府乃髓海之要穴,另有经外奇穴印堂,三穴共用可醒脑调神。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具有健脑益智、调神养心之功。本研究显示疏肝泄胆针法对于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具有确切疗效。该疗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BlinJN,Migraine.Clinicaltherapeuticconceptanalandresearchaspects[M].London:ChapmanandHall,1987:369 - 374
[2] 王荣光,李光华.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25-326
[3] 何小华.偏头痛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3):191 -192
[4] 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病学,2002,10(3):314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