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永, 赵大勇, 叶金海, 江宏兵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口腔科,江苏 苏州 21515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江苏 苏州 215028;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腺样囊性癌(ACC)占涎腺肿瘤的5%~10%,是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多见于腮腺及腭部,下颌下腺、舌下腺、颊部、口底可见,上唇罕见[1]。本文报道1 例发生于上唇小涎腺的ACC,经根治切除及术后放疗,随访2 年无复发及转移。
患者男性,39 岁,因“右上唇肿物3 个月伴触痛1 个月” 就诊。 患者入院前3 个月时发现右上唇肿物,近1 个月肿物增大伴触痛,无上唇及眶下麻木。专科检查:右上唇黏膜下肿物,约1 cm×1 cm,质硬,活动度差,触压痛。 初步诊断:上唇肿物。 患者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证,局麻下经上唇黏膜切口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包膜。术后病理诊断:(右上唇)ACC,切缘组织可见癌细胞(图1)。随即于初次手术后6 d 在全麻下行“右上唇ACC 病灶扩大切除+邻近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图2)。 术后病理诊断:(右上唇)ACC, 切缘组织未见癌细胞,癌细胞围绕上唇动脉生长,血管内未见癌栓(图3)。扩大切除术后半个月后行术后辅助放疗: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6M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为右上唇、右眶下区,右腮腺咬肌区、右颏下颌下上颈部淋巴引流区,DT 为56 Gy/28 f。 随访2 年,上唇外形及功能良好,未见局部复发及肺部转移(图4)。
图1 初次手术病理切片示腺样-管状型ACCFigure 1 Histopathology of the primary surgical specimen: Adenoid-tubular ACC
图2 右上唇ACC 病灶根治切除及修复Figure 2 The radical excision of ACC in right upper lip and plastic closure of the wound
图3 根治手术后的病理切片图Figure 3 Histopathology of the radical surgical specimen
图4 治疗后2 年随访资料Figure 4 The 2-year follow-up data after treatment
超过50%的涎腺ACC 发生在腮腺和腭部,只有约2%发生于唇部[1],国内外散在个案报道有10 余例[1-7]。 ACC 通常被认为是高度恶性涎腺癌,肿瘤细胞易沿神经侵袭,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高[2],需加强认识、规范诊疗。
上唇ACC 常表现为上唇黏膜下或皮下肿块,质地硬,活动不佳,有触压痛。 因其临床罕见,易误诊,需与表皮或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慢性肉芽肿、唇腺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等鉴别,常需切除后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本例患者初次诊断为上唇肿物,未考虑ACC 可能,常规局麻下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无包膜,与周围界限不清,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ACC,切缘阳性”后,随即给予病灶扩大切除术。 文献报道,ACC 患者术前不规范活检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未做术前活检者,因此,术前应尽量避免对ACC 进行切取活检[7]。 临床上如发现上唇界限不清的肿物,且有触压痛时,应考虑有ACC可能性,建议术前对病灶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明确诊断,或做切除活检、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并做好扩大切除及同期缺损修复的准备,诊断治疗同期完成。
上唇ACC 原发病灶需行扩大切除, 安全切缘为1 cm 以上,初次手术的彻底性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唇缺损须同期修复,以恢复唇外形及功能[1,8]。 术后应尽早行局部放疗以减少复发率[2,7]。 本例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后行病灶扩大切除术,上唇缺损依据相关文献[8],应用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术后半个月创口愈合后,给予局部IMRT。 手术及放疗后随访2 年,上唇外形及功能良好,未见复发及肺转移。 ACC 远处转移率高,常见肺转移,需要超过10 年的长期随访[1]。 目前,本例患者在6 个月1 次的密切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