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2013-10-10 03:10肖林鹏郇昌店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监测

宋 鑫,肖林鹏,郇昌店

(天津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与管理系,天津 30038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监测项目指标体系、监测档案管理体系和监测信息宣传体系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开展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含学术论文、专著和政府文件等),为课题组进行研究构思、研究设计、结果分析,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运用专家调查(特尔斐)法,选择体育理论界和行政管理领域10位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做有效性判定。

1.2.3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按照社会调查中对问卷设计的要求,参照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等问卷,设计了封闭式问卷。

(2)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请国内10位著名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有效性认定率为100%,专家们还对问卷中的个别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依据专家意见,课题组对问卷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后,分别于2010年9月10日和9月25日,两次向天津市南开中学的5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两次问卷测量所得的重测信度为r=0.86,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较好地反映填答者的实际情况。

(3)调查实施:课题组在2010年10—12月组织问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分层比例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16省市(其中东部7个,中部5个,西部4个),使用PPS抽样方法抽取64个县(县级市)和130个乡镇。在抽取的乡镇中采取分层比例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60个中学,在抽取的学校中运用等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2个月,共计发放问卷1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 281份,有效率为79.08%。

2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现状调查

2.1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有关政策及制度体系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要求,200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2007年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小学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对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颁发证章。《标准》的实施工作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

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真实反映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变化的趋势,国家有关部门以此为依据,继续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有的放矢地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如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比重;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

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

2.2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项目指标体系

表1 1979—2005年6次学生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一览表[4]

青少年体质测试的内容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健康四方面身体指标的检测。1979年第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在测试内容上侧重身体形态的测试,还没有进行健康指标的测试。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1985年的第二次监测中减少了几项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增加了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和健康指标的测试。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基本完善。在随后的两次监测中,对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做了微调,在2000年的第5次监测中测试指标基本确定,并一直沿用至今[2]。但在笔者查到的国民体质监测项目中:6—12岁的青少年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斜体向上、1min仰卧起坐、50m跑、50m×8往返跑;13—22岁青少年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min仰卧起坐、50m跑、800m跑、1 000m跑。除身体素质指标基本一致外,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健康指标都有所区别,其结果就可能会由于测试指标的差异,造成对身体健康评价的不同,可见统一测试指标尤为重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中还没有涉及心理方面的测试指标和评价标准。体质健康监测未来的工作重点是尽快研究制订心理方面的测试指标和评价体系[3]。

2.3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组织机构体系

2000年7月,国家国民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挂牌成立。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相应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但专门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机构目前还没有,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组织都是临时的,使得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大打折扣。由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监测组织网络。目前,从事体质健康监测的人员主要有两类:第一,体质健康监测的专业科研人员。如各级体育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各级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等。第二,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按照我国青少年人群的数量,以一定的比例配备监测人员[6],目前我国体质健康监测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需要。

2.4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档案管理体系

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便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开展、组织和管理,同时学校也是获得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的最重要场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是否给你建立了健康档案”的调查中,只有31.4%的学生选择了“是”,29.0%的学生选择“否”,39.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说明学校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还没有全面落实。相对于乡镇学校,城市学校的条件、经费来源相对更具优势,但此次调查显示,城乡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档案建立和管理方面差别不大。该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首先是制度,其次是校长的重视程度。青少年体质健康档案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原因,所以对学校领导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宣传更显得意义重大。

2.5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信息宣传体系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信息宣传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体质健康基本理论知识、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重要性,以及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结果反馈等。监测结果的反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常规体质健康检查信息和参加《标准》测试的结果。

在“是否浏览过体质健康主题的网页或网站”的调查中发现,60.7%的学生没有浏览过,39.3%的学生浏览过。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有条件上网但不知道网站地址或如何浏览网页,二是没有条件上网。因此,从该渠道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信息量自然少而又少,体质健康工作宣传还应该多渠道、宽角度地进行。为保证青少年平等享受国家提供的体质监测服务,国家应该用最普及的信息发布渠道,传播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信息,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基本单位,在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宣传工作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

2.6 青少年体质监测服务反馈体系

“学校进行常规健康检查次数”的调查显示,每学年两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2%,每学年一次的学生占37.4%,每两年一次的学生占3.2%,每三年一次的学生占3.4%,不清楚的学生占28.4%,没有进行检查的学生占15.1%。且学校之间对健康检查频次的要求和标准并不统一。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快慢和所处的年龄段有密切关系,应根据各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身体检查频次。

在“参加《标准》测试后是否收到反馈结果”的调查中发现,18.9%的学生能够获得反馈,33.8%的学生没有收到反馈结果,47.3%的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得到测试结果。这说明目前的反馈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

另据调查显示,汉族青少年和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体质健康的关注程度几乎没有差别。由于城乡的文化背景、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城乡学生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数据上看,乡村青少年非常关注体质健康状况的为26.5%,城市则为23.9%。分析原因为,乡村青少年都要帮助家里分担一定的体力劳动,而城市青少年相对来说竞争压力大一些,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对体质健康的关注程度较乡村青少年略有不足。但综合来看,绝大部分青少年是关注自身体质健康的,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对体质健康监测反馈服务有很高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质健康监测服务部门必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的反馈工作,以及反馈后的相关配套工作,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在“是否希望获得针对自己体质健康状况制订的运动处方”的调查中发现,69.4%的学生希望获得此项服务。体质健康监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对于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应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如制订科学的运动处方和开展科学的健身活动,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因此,各级体质健康监测部门应重视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后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其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

3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监测工作主要是由教育部牵头,会同有关部委成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协调小组”,聘请专家组成调研组负责体质健康监测的业务指导。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分为两个系统: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领导,每5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以及每2—3年一次,在15个省、区、市进行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两个监测系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需要严格的组织和管理,然而现阶段,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基层单位,没有组织成立独立、正式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机构,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6]。到目前为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人员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也还没有建立,这不仅会影响体质健康监测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也会影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处理,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3.2 专业的监测人员匮乏

目前,从事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人员都是临时抽调而来,监测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影响监测服务质量,因此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参与[6]。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这对于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常态化大有好处。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业务素质和专业构成上都难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随着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内容的日益丰富,服务人员的构成需要更加广泛和多元,除了各科研院所的专业体质健康研究人员、学校的体育教师外,还需要心理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的人才等等。

3.3 监测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且服务形式单一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网络体系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将每所学校都纳入到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当中。目前,我国监测点是以学校为单位自愿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设立的,这样会导致一些硬件设施不足的学校因条件不达标无法成为监测点。国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经费投入,扶持经济落后的地区,帮助贫困学校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服务功能,在体质监测设备、体质监测专业人员等方面提供帮助,这样才能真正让大部分青少年接受体质健康监测服务。

由于各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不同,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时间频次也应有所区别,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订的体质健康监测服务应符合本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入学之日起,体质健康监测档案就应纳入学生学籍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形式较为单一,都是官方开展的大范围的测试活动。但服务应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形式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官方,青少年个体本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测试要求,随时可以从自己所在地的体质健康监测点获得测试及相关服务,从而使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实现生活化。

3.4 监测内容、项目设置欠科学

从体质和健康的定义不难看出,体质健康监测不应仅仅是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的测试,还应该加入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测试[7]。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监测更应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可是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还未涉及心理指标和社会适应指标的测试,这是整个指标体系的一大缺憾[8]。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能真正全面反映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3.5 监测反馈体系不完善

在2002年和2004年,教育部分别发表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报,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反馈,但比较宏观、笼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尽相同,各省、区、市应及时发布当地的监测结果,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反馈。保证学生和社会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健康水平。当前,监测报告的发布渠道单一且宣传不到位,绝大部分学生不清楚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相关的信息[9]。国内主流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国民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只有保证反馈渠道畅通,体质健康监测服务工作才更具意义,才能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1]霍兴彦,林元华.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4):32-36.

[2]李建平.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质疑与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57-58.

[3]江崇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9):26-32.

[4]蔡维超.我国国民体质检测指标体系的变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1):46-47.

[5]蔡睿.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内容的结构体系[J].体育科学,2004(3):37-38.

[6]张铭.国民体质监测与测定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5):12-14.

[7]赵升,方康敏.学生体质健康危机引发的对中小学体育基本思想观念问题的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1):46-48

[8]季成叶.体质监测是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的金钥匙[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6):371-373.

[9]朱云.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干预手段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90-91.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监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