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研究

2013-10-10 03:10文明华胡国鹏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华文华侨中华文化

王 振,文明华,胡国鹏

(华侨大学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国际移民时代”,中国是国际移民的重要输出国。据有关研究组织统计,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海外华侨华人(侨胞)已经超过4 500万[1]。华侨华人是中国移民的主要群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定义,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即仍然保持中国国籍),华人则是指定居在国外并且已经加入当地国国籍的“中国人”。国际移民对原居住(祖籍)国(地)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目前各国都非常注意对国际移民的研究。我国政府的侨务工作也一直秉承着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并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华文教育是指对以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侨华人为主要教学对象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国语言教育,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其重要内容。

文化全球化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进而推动了全球华文教育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国际化成为华文教育界的重点课题之一,而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推广也已成为体育学、文化传播学的研究热点。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文化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如何在世界华侨华人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

1.1 中华文化: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和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

软实力是相对于科技、军事硬实力而言的概念,而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和核心内容,在当今各种思潮激荡的文化全球化年代,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与提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投入到中华文化的梳理、继承与传播中去,其中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是文化全球化时代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全球华文教育的推广是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与举措。21世纪的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在华文教育中如何明确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以保证华文教育健康发展,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使之在培养优秀人才中发挥作用,是国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

世界华侨华人在对居住国做出不同贡献的同时也和祖籍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侨华人不仅通过投资、捐款、创业等不同方式贡献祖籍国,同时文化的传承也是华侨华人和祖籍国联系的重要情感纽带,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3]。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体育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如美国的“风筝节”、泰国的“龙舟竞渡”、马来西亚华社“龙狮赛”等,这些体育活动都具有明显的中华文化烙印。在海外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侨华人往往位于传播的最前线,因此,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尤其要充分引导并发挥华侨华人的力量,既要加大华侨华人及其后裔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的凝聚力,又要提高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

1.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华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内容

从狭义概念来讲,华文教育是指为掌握华文而兴办的教育,是为华侨华人在居住国与入籍国兴办的教育,略近于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子女的教育,与华侨华人青少年教育相通;是运用华文进行的教育,是华侨华人学习、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其核心是中华文化的教育,且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来看,华文教育必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华文教育的内容,已经上升到更高更广层面的文化传播中来;从教育对象来讲,也将从华侨华裔的教育,扩展到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海内外群体。因此,华文教育不仅仅是汉语言的教育,也是各学科、各领域的协作和交融,应拓展到涵盖其他所有领域的“大华文教育”;华文教育更是中华文化的教育,语言的教育可以是阶段性的,但是文化的教育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

将具有典型中华文化特性的载体融入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是华文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必要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民族性特质”:以“中华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浸润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以“五禽戏”“八段锦”为代表的养生保健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彰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另外,一些区域性民俗体育项目,更是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宝贵的原生态体育资源。这些沉淀并积蓄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一直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推崇。以李小龙为典型代表的华侨华人在传播、继承、发扬中华武术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出优秀的中华文化;而杰出侨领陈嘉庚先生在国内倾资办学的同时,也为“龙舟”这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为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已经分别在其所属的侨校——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建立了龙狮培训基地和龙舟培训基地,每年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和“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等活动,让华裔青少年学习了解舞龙舞狮、武术、龙舟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民族传统体育这样的“介质”和“载体”,民族体育的传承与推广也需要纳入到更广阔的文化传承的大环境中去。

1.3 华文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推广的平台

中国经济崛起和全球的“汉语热”,使华文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良机。东南亚是目前华侨华人的重要聚集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华文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其华文教育已初具规模。如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泰国华文民校协会、马来西亚董教总、菲律宾华文学校研究中心和柬埔寨柬华理事会等,这些机构通过举办华人文化节、华人传统节及华文演讲和作文比赛等活动来扩大华文教育的知名度,积极地推动了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大量非华裔学生就读。如在上世纪末,在马来西亚华校就读的非华裔学生人数已超过3.5万,并且这种趋势不断攀升[5]。在菲律宾华校中,纯菲律宾人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如山顶州府华校非华裔学生高达80%以上。菲律宾华人开办的华校已经成为了菲律宾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菲律宾培养汉语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此外华校也被纳入了菲律宾的本土教育,菲律宾现有华校131所[6]。寮都公学是在老挝最大的华文学校,全校1 300多名学生中,华裔(含中国籍的华侨)大约有61.2%。印尼教育部2001年已将华文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及非洲等许多国家,实施了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始重视并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目前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员已经超过410所,遍及全美43个州的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其中,华文学校340余所。意大利的普拉托华侨华人联谊会中文学校是意大利政府批准的首家华语培训学校,在校学生已超过了600人[1]。华文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平台,这些华文教育机构设立了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音乐、中国民族舞蹈和中国武术等多种中华文化代表性课程,使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专门就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做出重要指示:“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始终不衰,其中文化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因素,无论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考虑,还是对骨肉同胞的亲情考虑,都应对海外侨胞开展华文教育给予帮助和支持。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这件事情。”[7]同年4月,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涉侨部门、致公党、中国侨联等组成的“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制定了《2004—2007年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规划》。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已经批准了58所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同时从1999年至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已经举办了10余届,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纳入了培训内容,而且夏令营专门开设了少林站、黄飞鸿站的系列活动。为了适应华文教育的发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成立了中国中华才艺舞龙、舞狮、龙舟培训基地,使舞龙、舞狮和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华文教育活动的培训内容[8]。同时,为了更好地在华侨华人中推广舞龙、舞狮和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了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狮大赛和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舟大赛,在这些比赛期间,还进行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的研讨会,这对民族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途径[9]。

2 问题与困境

2.1 现实问题——交流不足,重“武”轻“文”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华传统体育社会团体较多,但社团之间交流不足。如开展武术表演在全世界各地比较盛行,且武馆武校在很多国家都有,还有一些传统项目如舞龙舞狮、赛龙舟等在世界各国华侨华人中比较盛行,尤其是龙舟竞渡、南狮等项目在东南亚各国更为流行,但缺乏系统的交流。毋庸置疑,华侨华人是在海外传承和习练中华传统体育的最主要人群,他们是中华民族体育及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但当前海外的武校武馆和华文学校交流有限,而华文学校教材中虽有中华传统体育的身影,但是往往局限于体育本身的肢体动作学习而忽视了中华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不仅需要“招式”的习练,更需要让习练者沉浸到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去,既要习“武”又要习“文”。在华文教育内容中,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作为一门体育课程,重技艺而轻文化内涵,重表演而轻习练感悟,限制了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

2.2 管理问题——各自为政,沟通不足

华文教育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部门协作,但目前管理各自为政,交流不足。从行政管理上来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归国家体育总局管理,华侨华人以及华文教育事务归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管理。此外,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国家汉办在海外成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而国家汉办又隶属教育部。这种管理分散的状况导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推广中的资源分散与浪费。华文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教育部的国家汉办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与交流,通过华文教育,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传承与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3 资源问题——教材匮乏,师资短缺

目前,华文教育已经作为一个学科纳入部分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如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此外还有一些知名大学设立的海外华文教育机构。调查显示(表1),这些机构的民族传统体育类内容仅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出现,如太极拳、中国武术、民族舞蹈等,如此单一、低比重的课程设置使华文教育无法完整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部内涵,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该包括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从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来源来看,主要为统编、自编和自选等形式,武术实践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缺乏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并且教师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论课课时得不到保证。另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龙舟、舞龙舞狮、五禽戏、八段锦及区域性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很少涉及[10]。因此从传承与推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在华文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同时急需配套教材,加强课程改革与开发。从专业的体育院校来看,1998年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直到2004年才开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其学科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在师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在华文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推广,需要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中华文化结合起来,与中医、养生、兵家和儒家等文化内容联系起来,增强课程的文化性,避免成为术科教学,但目前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体系还不能满足当前文化传播的需要。另外,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形式多样,其游戏、娱乐和表演性极强,如秋千、高脚马、大象拔河和珍珠球等等,这些项目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但却师资匮乏。因此只有把好师资结构关,才能缓解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生喜欢但没人来讲”“教师愿意教但无人可以教、教不好”的矛盾[9],才能培养出符合华文教育要求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

表1 部分华文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内容调查表

3 思考与建议

当前华文教育的国际化热潮,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时代需求,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需要。华文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开拓了通过华文教育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推广的新路径,拓展了华文教育的发展领域,为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后裔了解祖籍国文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助于更直接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目前,制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传承与推广的因素主要有各部门协作不力、沟通不畅,系统课程及配套教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重视华侨华人及其体育协会的组织力量,加强对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培养

各管理部门尤其是体育管理部门,充分重视华侨华人及其体育协会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中的作用,借助华侨华人体育协会的力量,如利用华侨华人文化艺术节、传统节日等开展武术表演、舞龙舞狮和龙舟竞渡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展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此外,重视对海外华侨华人后裔进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使其增进了解与认识,进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及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促进者,让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侨校拥有自主进行课程设置的权力,可利用其自身优势,在侨校侨生中开设相关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对各侨校侨生的生源结构进行分析,适当开设舞龙舞狮、南拳(如咏春拳等)、散打格斗(截拳道等)和龙舟等课程[11]。

3.2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骨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

在国务院批准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及国内外华文教育基地成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心;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的侨校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体育院校中开设海外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整合和优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置,摆脱目前单一的武术教学模式,增加民族特色项目,增加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内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建立国内侨校和海外华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联盟,加大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海外支教力度,增加海外华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让部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到海外华校及华文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也让海外华校的骨干教师来国内相关院校参加培训,通过系列教学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海外华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师骨干。

3.3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协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

加大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国家汉办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防止因交流不足导致的资源弱化与分散,集中力量、群策群力,形成以华文教育为平台、以华侨华人为主要对象、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模式。

[1]丘进.华侨华人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1-60.

[2]苏泽清.论中华文化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8-91.

[3]曹丽薇.华人华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4(1):48-52.

[4]潘懋元,张应强.华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J].高等教育研究,1998(3):12-15.

[5]李玉年.泰国华文学校的世纪沧桑[J].东南文化,2007(1):71-75.

[6]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18.

[7]海外“中文热”升温 华文教育探索新思路[EB/OL].(2004-12-14)[2012-04-02].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621/1218882.html.

[8]潘聚仟,韦丽春.全民健身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角色定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6):20.

[9]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00-203.

[10]颜辉,尹海立.“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理念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新思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72-75.

[11]文明华,王振,隋文杰.关于侨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的理论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6-127.

猜你喜欢
华文华侨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的华侨老师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