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 曾飞 高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胸外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各国的医学科学家们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自从冠脉搭桥手术运用在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由于避免了非生理性体外循环及其相应的一系列并发症[2],具有"微创"的优点,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术方式[3]。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术后不适临床症状的发生,最常见的有胸闷、胸痛、乏力等不适,这给病人的术后恢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能够改善术后患者的不适临床症状成为了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临床课题,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生的重视,该方面的研究同时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的中药来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
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心胸外科住院并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58.97±8.6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51例,合并糖尿病48例;其中汉族50例,维吾尔族8例,回族2例,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59.24±8.2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9例,合并糖尿病42例;其中汉族52例,维吾尔族7例,回族1例;两组在族别、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4]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制定)[5],选用气虚血瘀证型作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观察证型。
3.治疗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并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凝血,减少心肌耗氧,扩冠,降脂稳斑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手术后7天开始口服芪红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口服三个疗程。芪红颗粒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红景天、桂枝、丹参、红花、葶苈子。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中医证侯积分变化及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情况。
4.评价方法
临床观察指标
(1)相关中医症状(胸痛、胸痛发作次数、胸痛持续时间、胸闷、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等)等。术前1天和术后3个月的量化评分。
(2)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制订[4]
5.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非正态资料采用中位数、百分位数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比较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术前两组各项症状计分及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多项指标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并且包括胸闷、胸痛、胸痛发作次数、胸痛持续时间、心悸、气短、自汗等,在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计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总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不适症状,在经过了3个月的芪红颗粒治疗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量化评分比较表(n=60,)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量化评分比较表(n=60,)
t或 t,检验,组间比较 P <0.05,治疗前后比较:P <0.05.
试验组 手术前 手术后 对照组 试验组胸痛4.23 ±1.41 3.94 ±1.36 0.63 ±0.52 1.51 ±0.72发作次数 3.67 ±1.25 4.08 ±1.38 0.31 ±0.73 0.79 ±0.95持续时间 4.37 ±1.34 4.18 ±1.29 0.25 ±0.68 0.67 ±0.99胸闷 4.03 ±1.43 3.97 ±1.57 1.31 ±0.93 1.81 ±0.79心悸 1.32 ±0.95 1.12 ±0.89 0.59 ±0.61 0.75 ±0.67气短 1.27 ±0.82 1.43 ±0.89 0.31 ±0.36 0.56 ±0.54倦怠乏力 1.39 ±0.52 1.57 ±0.69 0.82 ±0.41 1.05 ±0.48自汗 0.87 ±0.61 1.03 ±0.79 0.43 ±0.35 0.50 ±0.28总分22.34 ±3.97 21.67 ±4.31 5.43 ±2.13 7.89 ±2.87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判定的比较: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评价(见表2),依据疗效评价标准,试验组60例,显效25例(41.67%),有效32例(53.33%),无效3 例 (5.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60 例,显效15 例(25.00%),有效35 例(58.33%),无效10 例(16.67%),总有效率85.00%。两者比较可知,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芪红颗粒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2个月前后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方面,减少搭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现代医学所不能替代的,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主要通过整体、器官、细胞水平及细胞因子组学、基因组学、心肌血管再生、心肌细胞再生、蛋白组学等先进技术指标来研究与发掘中医中药的功效作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证明益气活血等中药影响心脏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诸多细胞因子,影响基因表达,促进心脏血管再生及心肌细胞再生等,对心脏疾病的防治展示了良好的前景[6]。
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患者年老病久气已不足,加之手术开胸创伤,心胸阳气更必外泄,因而益气治疗贯穿于术前术后,本病虽为心病,但五脏相关,心气不足,心火受挫,火不生土,脾土受损,脾不养心,反更加重心气虚[7]。芪红颗粒的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芪,红景天,红花,丹参等,正是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运用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改善的临床不适症状,以及中医证候、中医症状疗效判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照研究,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芪红颗粒可明确改善术后患者的胸闷、胸痛、胸痛发作次数、胸痛持续时间、心悸、气短、自汗等不适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的患者。并且在疗效判定上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些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另外,本研究中改善症状主要集中于胸闷、胸痛的发作频率、胸闷痛持续时间、倦怠乏力等症状,而这些,正是搭桥术后患者常见的主要症状,而相关症状如心悸,自汗等,在亚组分析中也有所改善,这些结果的出现,说明芪红颗粒在组方中抓住了搭桥术后患者的主要矛盾,以合理的药物配伍解决关键的问题,使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1 刘维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7(4):266.
2 Caputo M,Chamberlain MH,Ozalp F,et al.Off- pump coronary operations can be safely taught to cardiothoracic trainees[J].Ann Thorac Surg,2001,71(4):1251 -1219.
3 万峰,陈彧,江龙,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附1507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3,25(1):38 -41.
4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R].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6 霍根红.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思维[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3):10 -12.
7 钱红宇,于江,冯新庆,等.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治疗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4976-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