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红
摘要: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这些先进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将体验性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关键词:体验性 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的告诉。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我校研究的小学数学体验性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学生在做中学,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注重情感、态度,强调直接接触,凸显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已经提出好多年了,许多老师口头上能接受,可一到了课堂上就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教师不断的发指令,学生麻木的执行。这有何主体性可以言?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体验性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场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课的导入就像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得好就会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价值在于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采用生活中的或学生经历过的素材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1 用熟悉的生活事例导入。
在数学教学时,若能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如:我校三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年、月、日”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把我和邻居天天小朋友暑假时的一段对话说给你们听听吧。暑假快结束时,我问上一年级的天天小朋友:‘天天,你什么时候开学呀?她想了一会儿说:‘我们老师说,8月30日报名,然后休息一天,那就应该是32日正式上课。”听完同学们笑了,这是老师马上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2 用设疑质疑法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适当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疑生趣,由疑诱思,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如:某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其变化,然后用设疑、质疑法导入的:先在一个空玻璃杯子里装满沙子,然后把沙子空出来,往空瓶中装几颗小石子,再将空出的沙子装入瓶中,学生会发现沙子装不下了。为什么会装不下呢?这时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运用设疑导入法是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思、善思、敢问、敢试的精神,能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用生动的故事导入。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会令学生终生难忘。教师若能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导入新课,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导入设计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变,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1 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去探索规律。操作时要注意:
2.2 操作目的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来体验,操作要有针对性。如某位老师让学生感受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三人一组,每组8支铅笔,要求其中一人把8支铅笔分给另两人,有几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合理?
2.3 操作方法要恰当。指导学生操作时,要选择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获取新知,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操作过程要有序。操作时,学生的思维随者操作的顺序变化,操作程序引领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映一定的逻辑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2.5 感受对象要突出。操作时可通过颜色、状态、动态、声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操作的要点。例如:教学体积的意义,可通过在半杯水中扔石子,让学生看到水面的增高现象而感悟体积的含义;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可将底面圆形涂上与其它面不同的颜色,可让学生在变化之后清晰地看到,圆柱的底面转变成了长方体的底面。
3.充分调动多种感官
在进行操作活动时,让学生的手、腿、脑、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真正感受操作活动的内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比较、思辨、化归、猜测等都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中都蕴含着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数学知识只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才会软化,才会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和活力。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出数学教学要渗透比较、思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他们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让学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3/4、1/9、7/10、3/26转化成小数,并板演分数与小数的转化过程。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自由写几分数,并转化成小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并猜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分数的分
母有关”的初步结论。最后,在学生验证中得出“一个最简分数,要是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对比、思辨,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深深体会了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
总之,体验性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老师都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