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改革试验
——“壬戌学制”的中等师范教育改革

2013-09-26 03:24:38廖军和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育史师范学校师范教育

廖军和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失败的改革试验
——“壬戌学制”的中等师范教育改革

廖军和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1922年的“壬戌学制”对师范教育进行了改革。关于中等师范学校,“新学制”采取了开放的模式,采取在高中设师范教育科,实行学分制和分组选修课等方法。由于不适应当时中国国情,改革以失败告终。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实力不足以支持建设像美国那样的师范教育体系;小学教师地位低,很多人不愿从事小学教师职业;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师资力量决定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

中等师范教育;壬戌学制;改革

自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师范班起,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即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师资,本科师范院校培养高中师资。这个体系中的中等师范学校,作为最低一个层次,如何能为社会和家长认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生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小学教师,一直是相关人士渴盼解决的难题,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实践也都是以此为核心。

一、1922年“壬戌学制”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条件

晚清西学东渐,随着新式学堂的不断兴建,师资缺乏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师范教育为一切教育之母。①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清末“癸卯学制”仿效日本建立起中国近代学制,小学教师的培养由初级师范学堂承担;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9月颁布《师范教育令》,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12月颁发了《师范学校规程》,规定了师范学校的目的、教养要旨、设置、组织、入学资格、课程和服务年限等。②清末的初级师范学堂分为完全科(5年)和简易科(1年);民国初期将其分别改为师范学校第一部和第二部。另外,为解小学教员急需之要,还开办了一些短期速成的讲习所(清末称传习所)。详情可参见刘问岫编《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马啸风主编《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1922年,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主导下制定并颁行了“壬戌学制”。“新学制”对师范教育进行了很大变革,最根本的措施是打破了师资由师范教育培养的封闭体系,设置了多种培养教师的模式,各地可根据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模式,在一定范围内打通了师范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分隔。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教育,有始于初级中学的师范学校(6年),收授初中毕业生的后期师范(2年或3年),以及高中的师范科。①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并且于1923年6月颁布了《新学制课程纲要》,对中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作了明确规定。如减少一定量的必修课而增加选修科目,采取学分制和分组选修等做法,更能适应师范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加文化科学知识的科目;加大专业课即教育类课程的分量,力求拓宽和注重师范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等。这些都为保证中等师范教育的办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1922年“壬戌学制”的制定出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民众对子女的受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新增相当数量的小学师资。(2)留美归国学者将西方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尤其是欧美进步的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一些教育家还进行了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改革运动和试验。这提供了思想和实践准备。(3)“五四”前后,教育界对师范教育是独立还是合并于中学与大学之中进行了一场论争。就小学师资培养来说,就是独立设置师范学校,还是在分科中学中设置师范科的问题。这场论争很明显是受了美国20世纪初师范教育转制做法的影响。这表明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已从对日本模式的模仿转向了对美国模式的仿行。

二、“壬戌学制”客观上对中等师范教育造成损害

1922年“新学制”中的师范教育改革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借鉴欧美,尤其是美国先进教育思想和对师范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而进行的一场教育变革。其大方向是先进的,客观上改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路向。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和分析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实际状况,这次改革试验未获成功的结果也是难免。

“新学制”虽没有明确取消独立的师范学校,也没有强制师范学校并入普通中学,但多数省份以“师中合并”代替独立师范学校的设置,纷纷将师范学校并入中学。师范教育呈现出从师范学校与高中师范科并存,到独立师范学校渐渐取消,再到高中师范科也逐渐萎缩的发展趋势。据统计,从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实施到1928年间,由于中学、师范合并办理,牺牲了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和专业标准,师范教育地位低落,师资培养训练水平降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专业训练,师范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办学经费大幅度下降。1922年师范学校数量为385所,学生数为43846人,经费4633919元;1928年全国师范学校数为236所,学生数为29470人,经费3468072元,7年间师范学校数减少了63%,学生数减少了49%,经费数减少了43%。师范教育的地位逐渐降低。一些省还取消了师范生的公费待遇,无形中失去了师范学校的独立性。②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这些情况客观上造成了这一阶段中等师范教育发展受到损害。

在教育界人士的主张和建议下,1932年末,国民党政府公布了新的《师范学校法》,第二年3月又公布了《师范学校规程》,重新确立了师范学校的独立设置原则,再次重申师范学校不征收学费。③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这样,在否定1922年学制中不切合中国实际,照搬美国一些做法的基础上,中等师范学校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意味着1922年“新学制”在师范教育领域的改革并不是成功的。

三、“壬戌学制”中师范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实力不足以支持中国建设像美国那样的师范教育体系

美国是最早将小学师资培养从中等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层次的国家。1882年,阿拉巴马州立师范学校率先升格为师范学院。此后,办得较成功的美国各州师范学校纷纷通过扩建、升格改为师范学院。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于1908年发表政策,敦促各州以师范学院取代师范学校,建议师资培训机构应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师。④荀渊:《国外师范教育层次结构的变革及其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第73页。19世纪下半叶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尤其是20世纪初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前后,中国的城乡商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中国的产业结构仍是以农业为主,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不能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从1929年日本内阁统计局所做的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值统计,可以看出中国与当时世界主要大国的对比:

表1最近各国财富之比较(1928)单位:日元

当时的中国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值来看,都是低收入国家,国富总额仅约为美国的5.02%,日本的37.78%;人均占有财富仅约为美国的1.5%,日本的5.9%,加上当时国内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的政治局势,政府无力拨付重复的教育经费来充分建设发展教育事业。

(二)小学教师地位低,很多人不愿从事小学教师职业

小学教师在古代属于“蒙师”,主要承担儿童的启蒙教育任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蒙师的地位比较低,收入也不多。正所谓“教馆从来最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枷无锁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②这是郑板桥《教馆诗》中的几句,描绘了作者在中举入仕前傍人门户,为富人家子弟做蒙师时的落魄状态。。因此,“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是当时社会比较普遍的心态。1922年“新学制”虽没有明确取消独立的师范学校,也没有强制师范学校并入普通中学,但多数省份以“师中合并”代替独立师范学校的设置,纷纷将师范学校并入中学;并且取消了师范学生的学费优惠政策,导致学生不愿修习师范科,不愿选择做小学教师。

(三)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师资力量决定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

就当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身状态来看,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四年强迫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全国小学生的在校人数虽连年提高,但远未到适龄儿童人数。

表2全国历年公私立小学校学生数(1902-1919)③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69页。

表3各级学校之校数及学生数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27页。

这一时期,我国师范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可以从下表做一了解。

表4 1922年全国师范学校统计表⑤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913-914页。“总计”一栏由本文作者根据本表数据计算得出。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从1902年至1923年我国小学在校生数的发展情况。到1923年,虽已发展到近640万人,但当时中国15岁以下儿童数约有9345万,很显然远没有达到教育普及的程度。①这一数据参照古楳编著:《现代中国及其教育》(上册),上海:中华书局1 9 3 4年1 1月出版第5 4页和74页的人口统计数据及比例计算出。1922年全国共有师范学校192所,在校师范生共计28978人,也远不能满足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需要。因此,这一时期应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保障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师范学校就学以充沛小学师资的后备力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新生产方式有所发展,一批新知识分子引入了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并以极大的热情献身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改造运动中,把改革教育当做改造中国社会落后局面的关键途径。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本身等方面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不能为这种教育变革提供可靠的内外部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推动师范教育变革的内外部动力不足,因此,1922年“壬戌学制”在师范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成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能够为师范教育提供富足的资金和相应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对人力资源的学历和素质要求没有达到相当标准,教师地位仍非常低下,基础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前提下,机械地搬来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是有问题的。这对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变革有非常实际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1]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荀渊.国外师范教育层次结构的变革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9):73

[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7]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上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史料汇编(第三辑·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9]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A Failed Experiment——On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 of"Ren Xu Educational System"

LIAO Jun-he

In 1922,"Ren Xu Educational System"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normal education."The new system"took the open mode in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se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employed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packet elective method.Because it was not in line with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the reform failed.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are:Chines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not strong enough to support China's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normal education like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d a low social status;the popularit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eacher forces decided that the primary task of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amount of expansion.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Ren Xu Educational System;reform

G52

A

1009-9530(2013)06-0112-04

2013-09-02

安徽省高校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变革研究”(SK2012A117)

廖军和(1972-),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和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史师范学校师范教育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三个动向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学录
延安文学(2016年5期)2016-08-19 04:52:16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