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贡献分解:2003-2011

2013-09-26 01:19:35华小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总产量单产粮食

华小全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我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贡献分解:2003-2011

华小全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2003-2011年粮食增产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影响全国粮食生产的四个因素中,耕地面积减少为负向作用,复种指数的提升、粮食种植比例的增加和粮食单产的提高均对粮食增产起正向影响,这其中粮食单产的提高贡献最高,粮食种植比例的增加贡献最小。因此,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鼓励对农田进行长期投资和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破解我国粮食安全难题的主体思路。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生产条件;LMDI分解方法

一、引言

粮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纵观历史,每一次大的社会动荡都与粮食问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2009年11月13日,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24小时的绝食活动,以唤起对全球67亿人中还有10.2亿人仍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的重视。①腾讯网,http://finance.qq.com/a/20091116/000943.htm。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一篇“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②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世界观察》1994年第9期。的文章,挑起了世界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关注,他认为中国不仅自己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如果从世界粮食市场上购买粮食将抬高粮食价格,还会使世界挨饿。《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7大挑战,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6大主要任务。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8-11-13。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量青壮年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一般都肯定这种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④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但这种有选择性的乡村人口单向流动,所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弱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方向、多层次的,农地荒芜或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普遍存在种“应付田”、土地粗放式经营现象。⑤宁光杰:《经济增长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问题探索》1995年第4期。这种趋势在21世纪以后变得更为明显,人口老龄化,老一代农民干不动了,而80后、90后农民根本就不会种田,农村田地“摞荒”、“懒人田”就常见了。农业的技术进步,能够承担起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这一重任吗?二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扩张是以扩大耕地占用量为前提的,且占用的多是水土条件好的耕地,但占补的多是水土条件差的偏远荒地,邓大才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后30年粮食安全保障的途径时得出:耕地面积和国际贸易都不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证因素,粮食单位产出的增加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①邓大才:《粮食安全:耕地、贸易、技术与条件——改革开放30年粮食安全保障的途径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刘玉杰发现我国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生产格局在2000年后转变为“北粮南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松辽河区通过大规模开垦天然草地资源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②刘玉杰,杨艳昭,封志明:《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资源科学》2007年第3期。但人们已认识到其所带来生态问题,因此,没有一定条件良好的耕地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问题总是政府和百姓的“心病”。

目前,我国人口仍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虽然2008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5‰以下,但人口年净增加仍超过600万人,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进入负增长阶段,③左学金:《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再者随着低收入群体经济条件的改善,粮食消费仍有增加的空间,试问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求吗?本文将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2003-2011年粮食总产连续增长进行因素分解,以探寻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策略。

二、中国粮食供需的现状及趋势

图1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产量和净进口量(进口量-出口量)线图,根据图1可将中国粮食生产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9年,其中1978至1990年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制度红利阶段,粮食总产量增长迅速,后半段为增长调整阶段,粮食总产量增长趋缓,且个别年份有小幅度下降;第二阶段为1999-2003年,粮食总产量表现为稳步下降,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税费矛盾较为集中,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④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和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⑤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这两本书,道尽了当时农村的现状;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粮食总产量表现为稳步上升,到2012年实现了九连增,这在中国粮食生产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图1中还可以观察到,1978-2003年,粮食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粮食供应中作用不大,部分年份还表现为粮食净出口,但从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净进口的数量上升较快,2012年净进口粮食7747万吨,相当于当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13.14%,这说明国际粮食交易市场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逐步增加。

图1近三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及贸易量(单位:万吨)

图2是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的比较图,因为这几个国家的饮食结构与中国相似,以谷物为主,不同于欧美以肉食为主的消费结构。图2显示出两个特征:一是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自1991年以后总体上略有增长但变化不大,年均增长率约为1‰,加上人口的增长率,如果粮食总产量保持在年均6‰的增长率就能满足城乡居民的粮食需求;二是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除了低于韩国外(在2003年以后韩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大幅度降低,两者很接近),高于印度和日本的人均消费量,特别是日本食品消费结构中包含较多的蔬菜、水果和海产品,借鉴用于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国人的健康,当然与日本节约型的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人饮食浪费的节约空间巨大。

图2中国、韩国、印度和日本人均年消费粮食变化图(1991-2009)数据来源:世界粮食农组织官网,http://faostat3.fao.org.

三、2003-2011年粮食增产的LMDI模型分解

(一)粮食增产的LMDI分解模型

对中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生产函数法,首先建立关于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函数,通过历史数据得到不同投入要素的影响因子,从而得到要素投入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张劲松等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化肥、粮食播种成灾率、灌溉面积及农业机械为投入变量,运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法,考察了1979-2005年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因素贡献,①张劲松,王雅鹏:《中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第4期。但因生产函数法投入要素和生产函数选取主观性较强,得到的结论可靠性较差;第二种就是LMDI因素分解法,这一由Ang最先采用的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因其可实现消除传统的回归方程受残差影响较大的弱点,实现影响因素的完全分解,而较多地用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增长贡献的研究。②③Ang B W,Zhang F Q,Choi K H.Factoriz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Energy,No.6,1998,pp.489-495.在国内常见用于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分解。本文所设计用于粮食增产的LMDI分解方法如下:

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为农业复种指数(multiple crop index,MCI),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种植比例(grain cultivate ratio,GCR),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为粮食单产(grain yield per unit,GYPU),因此,某一年粮食总产量可以表示为耕地面积(Plow land area,PLA)、农业复种指数、粮食种植比例和粮食单产四个因素的连乘积,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当年粮食总产量带来影响。即:

根据LMDI因素分解法,第t年粮食总产量相对于基年的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影响粮食总产量的耕地面积、农业复种指数、粮食种植比例和粮食单产4个因素变化贡献值的和,即:

(三)粮食增产的LMDI分解结果分析

基于式(2)和式(3)的中国粮食增产LMDI分解模型,为了探寻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奥秘”,本文以2003年为基年,以2011年为t年(2012年数据至本文写作时尚未出),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i,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粮食单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性较大,因此本文使用双指数平滑法获取平滑的粮食单产数值。四因素对粮食增产影响分解结果见表2,包括对增产的真实贡献和贡献的比重(%)。

表1 2003-2011中国粮食增产的分省LMDI分解结果

根据表1所得到的2003-2011中国粮食增产的分省LMDI分解结果,可对其解读如下:

首先,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从2003-2011年实现了连续增长,但从全国31个省市区观察,除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西藏外,其他26个省市区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其次,影响全国粮食增产的四个因素中,耕地面积为负向作用,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带来2003-2011年粮食生产减产2978.4万吨,对这一时间段粮食增产贡献为-21.8%;复种指数的提升、粮食种植比例的增加和粮食单产的提高均对粮食增产起正向影响,这其中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最大,为65.1%,复种指数的增加贡献了粮食增产的41.6%,粮食种植比例贡献最小,也贡献了粮食增产的15.14%。

第三,分省观察,2003-2011年间,耕地面积增加的省份仅有黑龙江和新疆,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影响较大的省份有浙江、海南、四川、重庆、陕西、上海和青海7个省市,这7个省市中除四川属于粮食产量较大区域外,其他产区粮食产出的总量不大,粮食生产大省如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等省份因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第四,贵州由于粮食单产的减少导致其2011年相比2003年粮食产量减产238.5万吨,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十年里,贵州省的农业生产条件急剧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供水条件变坏,传统水稻作物的种植收获减少等;上海粮食单产的减少幅度较小,原因是大城市郊区的耕种已成为了农民副业,人们不再将收入的重心寄托在农田;其他29个省市区在国家惠农政策和农业科技推广的双重作用下,粮食单产增加幅度较大,年均增加1.5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比例是中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3倍,也就是说,粮食单产的增加足以养活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

第五,耕地复种指数除浙江、福建和广西对粮食增产为负面影响外,其他省份都对粮食增产产生正向影响。复种指数反映的是对耕地的利用强度,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实现了一年多季,但传统粮食作物多是一年一季或一年两季,现代农业复种指数的提高相比传统农业节约了耕地资源;最后,粮食作物在农业作物中种植比例的变动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有正有负,福建、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市区对粮食增产影响为负,但总体影响不大,其他省份对粮食增产影响为正,由于这些省份多是粮食生产大省,所以就全国总体而言,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的增加对粮食增产影响为正。

(四)粮食增产的区域格局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区域特征,以2003年我国省际人均粮食产量(基数)和2003-2011年中国省际人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增长率),将中国粮食生产划分为瘦狗区、金牛区、问题(幼童)区和明星区四大类别(见表2),并采用不同类型区域对应颜色不同绘制在中国分省地图上,如图3。

表2中国省际粮食生产矩阵图

由图3所示的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结合表1中的分解结果可以观察到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以北地区,松辽平原、新宁蒙等河套地区、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淮河流域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四大区域,而东南沿海省份和西北除新疆以外地区成为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区域,这一粮食增产的区域变迁带来了我国传统南方粮食生产中心的北移,将对未来中国人口迁移和粮食储备、运输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也会带来南方地区与东南亚各国间粮食贸易的增长。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夏季发生在粮食增产主产区的东北的洪灾和长江中下游的睛热干旱天气,将可能终结中国粮食生产九连增的趋势。

图3中国粮食增产的省际分布图(2003-2011)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2003-2011年粮食生产总产量增长进行省际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长江以北地区的松辽平原、新宁蒙等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区域,影响全国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中,耕地面积为负向作用,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带来2003-2011年粮食生产减产2978.4万吨,对这一时间段粮食增产贡献为-21.8%;复种指数的增加、粮食种植比例的增加和粮食单产的提高均对粮食生产总量起正向影响,这其中粮食单产的增加贡献最大,为65.1%,复种指数的提升贡献了粮食增产的41.6%,粮食种植比例的增加贡献最小,也贡献了粮食增产的15.14%。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供了以下可供选择的政策:

第一,要控制耕地减少给粮食增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是人口增长和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粮食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形成了工业与农业争夺土地的矛盾,但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必要前提,地方政府要顾全大局,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来换取老百姓的“粮食安全”是值得的。

第二,要提升耕地利用强度(复种指数)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由于小块耕地的利用效率要明显低于大块耕地,因此,要推动耕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依靠资本和技术的力量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国家在支持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方面的政策很明确,如何落实在基层仍然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与推广。

第三,粮食单产提高是我国粮食增长的主导因素,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中低产田的水土改造、高效抗病虫害良种的研发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有利于农业单位产出的方法都应当列入财政支农的范畴。特别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欠帐较多,2013年中央一号文聚集农田水利建设正是补偿欠帐,不能等到农业出大问题时才想到要增加这一方面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来都是未雨绸缪,因此,中央政府在未来几年要与地方政府一起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解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的问题。

第四,要建立南方省份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粮食增产能力不足所带来供需矛盾的配套工程,包括粮食运输和储备体系,以缓解我国南方地区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减少北粮南运的成本。南方地区不仅靠近东南亚粮食主产区,且地区开放度处于全国前列,很多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程度较高,从国际市场上购进粮食相比从北方调运粮食,既可节省运费,降低粮价,又缓和了我国本来就紧张的铁路运输系统,当然考虑到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要明显高于国内粮食市场,因此,粮食供需有差距的省级政府要拨出专款,建立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在国际粮食价格走低时购进,在粮价走高时卖出,以真正落实国家所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粮食生产负责制。

Contribution decomposition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 from 2003 to 2011 in China

HUA Xiao-quan

The author uses LMDI method to decompose the factors of 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 from 2003 to 2011.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most provinces have achieved their steady increase in grain production,among the four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production,cultivated area has negative effect,while the increases in multiple farming indices,the proportion of farming area,and production per unit area have positive effect.In addition,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per unit area is maximal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farming area has the minimal contribution.Therefore,the improvement in farm land produce condition,the encouragement in long-term investment and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grain market will be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food security.

grain production;food security;produce condition;LMDI decomposition method

F32

A

1009-9530(2013)06-0027-05

2013-09-05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项目(SK2012B437)

华小全(1971-),男,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师、工程师、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总产量单产粮食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16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0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44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