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患者肱骨头关节面至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之间的位置,主要包括:肱骨干近端、小结节、大结节、肱骨头等结构的骨折。国外报道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5%~9.6%,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大多存在着骨皮质松脆、变薄,骨质疏松,广泛骨量丢失等症状,因而轻微的外伤就会导致复杂性的肱骨近端骨折。由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率较高,治疗方式较多,本研究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治疗的62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2.2岁。患者骨折按照NEER分类分为:三部分骨折38例,二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8例。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摔伤40例,车祸18例,打击伤4例,所有患者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患者X线片显示,患者骨折端存在明显移位,少数患者在进行CT扫描时确认患者均无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手术由同一组医生进行。
1.2 方法 一般对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取卧位,患肩朝上,在患者肩关节外侧,经过其肱骨大结节外侧,可以对患者进行纵行的小切口入路,下段在三角肌与肱二头肌间进入,上段在三角肌外侧间纵行分离肌束,注意在切入时要保护好患者周围的神经血管束、旋肱动脉血管和腋神经[1]。之后应向两侧牵开肌肉,使肱骨近端的骨折部位尽量暴露,如果需要扩大其手术视野,应剥离患者三角肌的附着点,尽量减少剥离肩袖附着,防止患者日后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借助X光透视可以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监视,通过克氏针来帮助患者复位,由此可更好地确保患者骨折部位的对线。应将患者的肱骨近端锁定在加压钢板上,从旋肱血管束深面及腋神经处穿过,使患者骨膜放置在肱骨上段、外科颈之外及肱骨头肩袖外,最好的位置应该位于肌间沟后1cm、大结节下0.5cm处,在安置妥当后,要按顺序将锁定的螺钉缓慢拧入,拧入速度不宜过快,应顺着螺纹自然将其拧入,尤其是过对侧皮质时,要防止由于动作过快顶破对侧皮质。若患者肱骨骨质疏松,就要改为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2]。
1.3 术后处理 患者在手术后应颈腕吊带悬吊1~2周,之后佩带外置的肩关节支架1~2周,患者的切口处应放置引流管,在术后2d内拔除。患者在1周后应开始进行钟摆样的恢复活动,术后还应进行消肿、预防感染的治疗。患者在手术后3d内应拍摄X线片对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及固定情况进行检查,在2周后患者的切口处可以拆线。患者在去除固定后,应逐步恢复患者的肘、肩等关键,被动地进行功能性训练。患者手术后1周内要制动,1周后可以被动地进行简单的动作,拨入小云手及钟摆式活动,3周后患者可以逐步开始自主运动,3个月后需要入院复查,拍片证实其骨折的愈合情况,并且可以开始从事轻体力的劳动。
1.4 疗效评价 采用Neer评价疗效。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疼痛占35分,功能使用情况占30分,活动范围占25分,解剖位置占10分。评定在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差。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还对其进行了为期6~36个月的回访,平均回访时间为24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个月,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在随访后按照NEER评分,优36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达93.55%。
表1 患者Neer评分比较
传统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大多是从患者肩峰部位开始沿着其锁骨外侧将患者三角肌的起点切断,使其外翻,有时要切断附于其上的喙肱肌腱肱及二头肌短头,应从肱二头肌间隙及胸大肌处进入,由于此类切口创口较大,患者肌肉外露时间较长,因而容易伤及患者的肱骨头以及周边组织。并且由于该手术方法操作时间久,出血量多。因而在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时,对于解剖钢板的设计要将其放置在肱骨近端正外侧,在患者肩前纵行应切开小直切口入路,显露患者的骨折外侧,在放置钢板时,仍会出现较多剥离,容易造成患者软组织进一步挫伤[3]。为了探索更小的手术入路,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进行治疗,由此便可避开受损的静脉。研究显示,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对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对患者骨折断端残留血供的破坏,减少患者软组织损伤,更好的帮助患者固定及复位。患者术后的早期锻炼 防止患者出现关节粘连,因而,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1]刘素钗,赵春云,温风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9(8):69-72.
[2]王萍,李立群,徐雷,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1(4):171-178.
[3]张峰.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4(8):23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