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宇,唐红梅*,秦建晔,李晨蕾,杜望春,黄旭元
(1.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00)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我校临床医学系承担为上海郊区订单式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但目前高职医学教育大都沿用本科学科型教学模式,缺乏适合基层医生的技能型课程。为此,我们开发了兼有临床医生诊疗和乡村医生岗位技能的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复合型实训课程,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在摆脱本科教育的影响,逐渐建立起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尝试。
我国高职医学专业总体起步较晚,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为本科的压缩型,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1]。我校医学系培养的学生目标为乡村医生,区别于临床,其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服务范围不仅包括医疗,还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社区卫生管理。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参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总结归纳了基层医生岗位技能。同时考虑国家执业标准,故制定了以依据岗位和执业助理医生双技能为原则的高职医学专业特有的基层医生综合技能课程标准。
职业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多种能力的复合,将基层医生的职业能力分成四个模块:即职业人性素质、岗位技能、助理医生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例如乡村医生为糖尿病并发下肢溃疡的患者治疗,需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分析、换药(助理医生技能),还需建立健康档案、换药后的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岗位技能),在很好完成这些技能过程中,必须运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人性素质)及清晰地临床思维方式(临床思维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先得把这四个模块的能力进行一层层分解,最后找出一个可以直接训练和测量评价的能力单元进行学习和实训,故在具体制定课程标准中,我们将其分为诊疗技能、护理技能、急救技能和妇幼老人保健技能四大任务领域,共有近三十项单元操作。同时腔调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应学会理解人和热爱生命。所以课程渗透的重要理念为:使学生学习富有人性的医患沟通能力、带有临床思维方式的、边操作边分析,即学会有灵魂的技能操作,而不只是简单的纯粹操作。
课程横贯整个学习过程,三年中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即课程的技能训练始终与理论知识互相渗透和重组。第一年为第一层次,在人文理论课程和诊断学指导下,学会问诊、体格检查、沟通能力、吸氧等单元技能操作能力。第二年为第二层次,在内外妇儿专业临床课理论指导下,优化整合诊断学,分析重要的阴性和阳性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一步完成护理、急救和保健等岗位技能,如褥疮护理、骨折现场外固定、避孕套安置指导等。第三年实习为第三层次,学生在接触患者完成技能操作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性素质。三个层次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和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不断循序渐进地重复,呈螺旋上升。最后毕业考核时,通过临床思维方式的训练,可以灵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岗位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附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实施课程)。
因为我国高职医学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大都为本科院校的翻版[2],亟需新编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教材。在进行实地调查、查阅文字和图像文献后,总结归纳出乡村医生所需技能和助理医师技能[3]。以双标准为纲,编写了包括换药术、注射术、吸痰术、导尿术、心肺复苏、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会阴擦洗、婴儿沐浴、褥疮护理等近三十项操作,规范了每项实践技能操作流程,制定每项操作参考标准,完成了符合乡村医生岗位与助理医师考核接轨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基层医生技能操作指南》技能型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具体环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借助模拟和仿真设备,如通过心电监护仪以动态形式展现各种心律失常、血压等变化,使学生运用临床思维判断病情;又如请糖尿病患者进入课堂,不但进行了血糖测定的操作,在进行健康教育中也训练了医患沟通能力;通过教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共同参与角色扮演、情境设计、案例教学、真实病人体验,在丰富的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式教学载体下,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程实施中重视学生早期接触社会,感受工作岗位,培养职业荣誉感[4]。如有的放矢组织学生送医下乡,使用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为郊区农民服务,激发了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逐渐形成在进行技能操作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习惯,自觉运用临床思维能力将单元的技能操作复合成富有灵性的职业能力。
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5],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除了每个操作都必须通过考核外,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通过技能考核,毕业前除理论考核外再次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毕业技能考分二大部分:偏重于助理医师的床边考和偏向于岗位技能的以工作场景为背景的技能操作考,床边考分为问诊、体格检查和病史书写,技能操作考给予一个工作场景或案例进行操作考试。我们对两届毕业生的技能考试进行了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的毕业生其问诊和技能考的分数分别为8.27±0.86(10分制)和84.62±7.84明显提高于上一届学生的7.64±1.07和78.51±9.93,有统计学意义,而体格检查和病史书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开发和实践综合技能课程在培养人性沟通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在基层医生培养培养模式上做了初步尝试,体会到教师的培训是个难点。因为课程包括诊疗、护理、急救和保健等多方面技能,教师培训面较广,不仅要培训校内老师也要培训临床带教老师。另外,有些项目需要实训模拟人等教学设备,对学校和附属医院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才能实现。基层医生培养尚需积累经验,我们只是在探索适合乡村医生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努力,期待通过学习国内外院校的相关经验,对课程进行不断改进,共同构建具有基层医生培养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
[1]张祖鹰,石艳红.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管理,2009(2):151-152.
[2]刘 红.从国外职业教育看我国医学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1):1-5.
[3]胡小萍,马 玲,陈冬英.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对医学教育的再思考[J].临床医学工程,2011(11):1813-1814.
[4]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构建综合性大学“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5-7.
[5]袁 翠.借签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9(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