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清 夏 璐 (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高龄(>80岁)高血压人群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特殊群体,与非高龄患者相比,高龄高血压患者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脉压差大、血压波动大、并发症多等特点〔1〕。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肾、脑等多脏器功能的损伤,是造成老年患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逆转,而中、晚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差。因此,针对高龄高血压的特点选择有效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年龄>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4例,年龄80~92岁,平均84.8岁,病程5~35年。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个月以内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肝丙氨酸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者、肌酐升高者、老年肿瘤、痛风、对本观察药物禁忌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2 w。第1周,观察组采用缬沙坦(瑞士诺华制药)80 mg,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美国辉瑞制药)2.5 mg/次,1次/d;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第2周血压未达标者,将苯磺酸氨氯地平加至5 mg/次,1次/d。第4周,血压仍未达标者,将缬沙坦加至160 mg/次,1次/d。定期复诊及电话随访,特殊情况可以退出,共计观察24 w。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症状或体征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收缩压下降>20 mmHg,舒张压>15 mmHg,均达到正常范围。有效:症状或体征减轻,收缩压下降 <20 mmHg,舒张压 <15 mmHg。无效:血压下降值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检测指标 所有病例于治疗开始前留取24 h尿液,放免法检测尿蛋白排泄率;抽取空腹静脉血,尿酸氧化酶法检测尿酸;酶联免疫蛋白吸附法(ELISA)法检测8-异前列腺F2α(8-iso-PGF2α)浓度。治疗结束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行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1 两组控制血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控制血压效果比较〔n(%),n=55〕
2.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酸、8-iso-PGF2α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s,n=55)
表2 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s,n=55)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尿酸(μ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321±106 293±80 32.0±17.7 23.2±11.41) 50.7±22.7 38.5±20.21)治疗后UAER(μg/min)治疗前 治疗后8-iso-PGF2α(μg/min)治疗前观察组 334±99 280±541) 32.2±15.1 14.7±7.41) 47.7±23.8 28.5±13.51)t/P值0.056/0.956 3.140/0.003 -2.112/0.040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4〕是:①选择长效、缓释药物。②联合药物治疗。③积极控制并发症。缬沙坦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药(ARB),能抑制ATⅠ转化为ATⅡ,阻断ATⅡ介导生理效应,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CCB),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缓解心肌缺血缺氧。两种制剂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能保持血药浓度相对稳定。研究〔5〕显示:缬沙坦能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减少病理状态下内皮素的释放,促进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合成和释放,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在高血压肾损伤的机制中,除血流因素外,氧化应激损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8-iso-PGF2α是经自由基催化不饱和脂肪酸酯质过氧化后的终末产物,是前列腺素的异构体,其产生机制及过程与过氧化损伤极为密切。Boger等〔7〕发现ARB这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8-iso-PGF2α水平,预防肾病进展。Ghiadoni等〔8〕研究发现氨氯地平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本文提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的共同氧化应激改善作用而使肾脏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1 谢 骏,朱 福,胡 军.高龄老年人群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1):68-70.
2 Sierra C,de la Sierra A.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igh-risk patient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8;4:289-96.
3 孙宁玲,杜曙光,赵连友,等.老年高血压防治新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18.
4 解文静.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及治疗特点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3):167-9.
5 Ridker PM,Rifai N,Clearfield M,et al.Measurement of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targeting of statin therapy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J〕.N Engl J Med,2001;344(26):1959-65.
6 Johneon RJ,Segal MA,Srinivas T,et al.Essential hypertension,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and uric acid:a pathogenetic link〔J〕.J Am Soc Nephro,2005;16:1909-19.
7 Boger RH,Schwedhelm E,Maas R,et al.ADMA and oxidative stress may rela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isease: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VIVALDI study〔J〕.Vasc Med,2005;10(Suppl):S97-102.
8 Ghiadoni L,Magagna A,Versari D,et al.Different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conduit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J〕.Hypertension,2003;41: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