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记忆英语的策略

2013-08-15 00:52
关键词:时态句型语法

王 旭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铁岭 112001)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有两种记忆方法和过程。先从记忆的概念谈起:“记”是指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再现。

识记,通常是一种反复感知过程,也就是要把感知过的事情记忆下来。识记,分为“有意识忆”和“无意识忆”,两种形式:有意识记就是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记忆;无意识记就是不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记忆。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那么,“有意识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且经过一定意志努力,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过程。例如:熟记某一具体理化概念,背熟某一篇语文诗歌和记熟英语单词或具体英语语法时态或从句等等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材料的理解程度,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对整个材料采取简单重复或背诵形式。依据事物的外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例如:对英语某篇课文的分析,如:写作时间、地方、人物、事例,对英语某一课句型的分析;如:句子的词序结构性、英语语法概念。意义识记,则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水平基础上的识记,因此,记忆效果比机械记忆好得多。不管是识记的数量、速度还是精确度方面都超过机械记忆。例如:有一项英语语法时态——现在完成时,在没学习之前,首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了解它的概念、时态构成所连用的时间,这样,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教师讲这一语法时加之语言和教学风格的生动和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早已被启发,都全神贯注的听教师叙述。

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就是保持。所谓的保持,就是已识记过的材料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起来,再认和重现是对以前经历过的事物恢复过程。两者区别在于,再认和重现是过去时间里记忆的事物。再次接触时,就会立刻辨认出来。例:在街上,几位好朋友相遇,谈到另一位同学时,虽然他(她)不在眼前,还能回忆起那位朋友的音容笑貌来。

综上所述,识记和保持,两者关系密切,可以得出:识记是保持的前提,保持是巩固识记成果的重要手段,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必要条件。并且再认和重现又是识记和保持的证明和结果。同时还能加强识记和保持。所以在我们学习任何一项内容时,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及时识记,及时保持,这就是提高记忆力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记忆力呢?

一、明确记忆目的,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记忆的效率首先决定于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在同一环境的课堂上,张×学生上课精神溜号,没有注意教师的充分指导,而李×学生不但注意听讲,而且能够顺利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检查结果,张×的成绩就不如李×那么好,这就充分肯定,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实践证明,在明确记忆目的的同时,还要在提高记忆力的效果上多搞些科学研究,其步骤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记忆效率,必须提出记忆的具体目的和措施。这里首先谈记忆的内容。包括:单词、语法、句型,着重谈谈记忆英语语法的效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法时,先让他们进行预习,指导他们应该达到会用的目的。在学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提出了解这项语法的意义、使用,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其个别动词、人称代词、副词或时间状语等互相变化的规律,反之,不做这些具体目的和要求,只是枯燥无味的死抠书本,只是采取“机械式”的“古老”措施和记忆法,知识很可能无法再认和重现,因此,对记忆的内容不深刻。其次是否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学习上对于精神溜号,不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在学习上不得有一点“马虎”,严格要求,根据上述说明,是否提出具体的识记目的,完全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效果。

(二)必须提出精确的记忆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忆效果。例:我在园艺031班临时抽出两个学习小组(20人)和032班(20人)搞记单词竞赛实验,任务相同,都是记25个单词,031班事先做了具体要求和指导,而032班只提出了笼统的要求,没有重点提出具体要求,抽查的结果:031班及格率达90%,032班及格率达60%,由此可见,是否提出精确的记忆方案,确实决定着记忆效果的好坏程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三)记忆效果的显著与失败,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常使用记忆的内容。如单词、语法,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只有教师和学生合作得好,效果也就显著。

综上所述,情况表明,仅要求学生暂时而又笼统地记忆一些词汇和语法,还不如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精确长久的识记方法及任务效果好。因此要精确记忆就要对识记的东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抓住最有本质和价值的东西,抛弃非本质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积极思维活动,才能达到要求的教学效果。这样长期、反复如此,学生一定会选出适合自己的口味、最佳的识记方法来。并付出一定意志的努力。所以识记的目的越具体、越明确、越长久,效果也就越好,学生越进步快。

二、启发式教学是提高记忆力的必经之路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必须遵循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师的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动机、兴趣和理解教材上的矛盾,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的过程,去理解教材,把知识学到手,同时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实质,可作如下解释:贯彻执行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教师花费的时间再多也是 “启而不发”。启发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动机、兴趣和理解教材上的矛盾,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用大脑去思考。即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这是启发式的关键。

下面重点谈谈在启发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动机、兴趣和理解教材上的矛盾,从而调动他们思维积极性,引起学生头脑思维活动的问题。

(一)解决学习动机上的矛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授课时,会有这种情况,学生无精打采,教师在讲什么,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问什么问题也低头不语。这样,教师的讲课的积极性会大为削弱,那么怎样使学生思想活跃呢?并且使思维活动的区域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做好高度精神集中、接受知识准备呢?

除了教师讲解语法的生动活泼之外,还要研究一下心理学知识,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学生对学习某项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在于他们有否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授的原理、论证、语法,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生有启发,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和积极的思维,并产生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愿望和动力。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的have been和have gone的区别时,把两者的区别说一下,have been指某人去过某地,(现在还在此地),have gone指某人离开此地,到目的地去了,然后再向学生举几个学习和生活当中的例子,问:当某学生没有听到上课铃声,结果上课迟到了,现在扣门要求进教室,教师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时教师要问:“你上哪儿去了?”是用have gone还是用have been句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位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

甲答:是用have been句型。

问:你说对了.但是为什么用have been呢?

甲答:因为他现在返回此地,不在目的地了。

师:当某位教师刚好上完课,有急事出差需要办理,而学生不知道,结果还有一个教学班级没上那个学科的课,某班长找上课学生问:“××教师在吗?”某师答:“不在”,学生问:“××教师上哪去了?”某师答:“去北京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上哪去了”是用has been还是用has gone?(经过思考,又有另外一名学生回答)。

学生答:应该用has been句型啊。

师问:××同学说的对不对?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生说:不对,因为××教师现在不在此地而出差到目的地去了,应该用has gone句型才对。

上述的争论,气愤十分活跃,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二)解决旧知识与新课题的矛盾,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新课题的解决,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将旧的概念、原理、经验等加以改进、充实、扩展而完成的,旧知识和新课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中要解决旧知识和新课题的矛盾,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完全离不开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作用。例如:现在进行时态,它的概念是:表示当前某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动作。谓语动词构成是:be+动词的现在分词。连用的时间是:now。

以上作为旧知识处理,学生掌握的非常扎实,如果这项时态和过去进行时态对比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了,这就是知识的迁移作用。要解决的矛盾就是两个时态的时间不同,一个现在;一个过去,谓语动词一部分不同(现在形式——过去形式),一部分相同(现在分词),其次时间状语完全不同,两个时态的矛盾,相同和不同的规律找到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就容易了。这说明提高了英语的各方面记忆能力。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切实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是较好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既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主要矛盾、难点、重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才能够做到善于解决教学中各种矛盾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时态句型语法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现在进行时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