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强,黄 静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医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不断加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的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25%,特困生占5%左右。我校作为西部医学院校贫困生总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26.3%。经调查,贫困毕业生在签约率、就业质量等方面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往往要低一个档次,随着调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了解到虽然家庭经济问题还是“贫困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贫困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不仅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甚至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贫困医学生的就业更是医学院校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因此,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构建和谐高校、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5~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贫困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进行收集整理得出。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基本就业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特殊就业能力指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技能,如医学大学毕业生要有过硬的基础专业论理和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并不断结合当前医学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异常复杂,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具有挑战性。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虽然是经济困难,但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远非对其经济资助就能解决的。为了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精准“诊断”和“对症下药”,必须充分调研、深入剖析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外在原因:1.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由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大学生不再是稀缺人才,毕业生的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大学生就业也会越来越难。2012年我国有680万大学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50万。此外,截止到2010年,尚有170万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将和应届毕业生一起寻找就业机会,这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2.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宏观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医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我国卫生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导致了就业中的“关系竞争”优于“素质竞争”,滋长了医学毕业生“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想观念,更使医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二)内在原因:1.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源相对匮乏。贫困生经济的贫困使他们承担了巨大的求学压力,本应该和其他学生一样享有同等发展的机会,但近几年医学毕业生求职成本(形象包装、制作简历、报名费等)不断攀升,贫困家庭再支付了高额的学费后,已无力支付学生用于求职的费用。贫困家庭社会关系少,缩小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有数据表明,通过朋友介绍工作,一般成功率达34%;通过亲属介绍工作,一般成功率在27%。学生毕业求职,通过朋友和亲属介绍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两条重要途径。在大学,除了经济条件外,贫困生还在许多方面无法和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如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贫困生基本上没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英语运用能力、电脑操作、手机使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技能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些技能的缺失又将使他们失去一些与同龄人竞争就业的机会。2.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期望值过高。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找到理想中的工作为最终目标。有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校成绩优异,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勤工助学的工作经验,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和憧憬。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许多自命不凡的大学生在其他学生已经纷纷就业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职业目标不明确表现在:(1)高校贫困生家庭多数来自农村地区,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往往不能结合贫困生自身情况给予较好的指导,盲目选择专业,贫困生到校读书后才发觉所学专业与自身兴趣不符,从而导致了日后对于职业选择意向混乱。(2)部分贫困生一入校便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无奋斗目标。而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注更多在于解决其经济困难,忽视了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由此导致部分高校贫困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方向与目标不明确,对专业无所适从,浑浑噩噩度过五年。(3)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毕业了就一定要去事业单位、行政机关,认为只有这样才有依靠,对于所在工作城市的选择也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大多数贫困生都有迫切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状况的需求,所以贫困生在选择工作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要去中等以上经济发达城市,即使在一个小地方有再好的发展前途也不去。还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必须要找个离家很近的工作单位,方便了家长对学生的帮助,也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和精神。(4)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贫困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性导致综合素质低,从而在求职处于弱势,又缺乏各方面锻炼,兴趣面窄,也无特长。据我校心理辅导中心11~12学年的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表明,全校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是贫困生,统计该类贫困生的心理调查问卷,发现诱发这些学生心理问题多来源于学生对其对家庭经济、就业前景的悲观。并且多数贫困生对学校安排的心理辅导存在抗拒心理,自身也缺乏必要的排解手段,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不能正确的看待就业竞争。
(一)加强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高校应通过开展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我院除开设了专门就业指导课,向贫困生们讲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以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如何就业,掌握技巧;引导学生树立就业地区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教育贫困生正确为自己定位,不能够好高骛远,要摆脱就业一定要在大城市的思想,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低工资及各类基层工作,引导并鼓励贫困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开展面试模拟大赛指定学生熟悉就业流程和面试技巧,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除了观察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外,更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仅靠专业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大学生要成为既懂专业基础知识又通览各方面知识的复合人才。因此,贫困生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校从01年来连续11年开展针对贫困生能力培养的活动:如“义务导医”活动,从三年级贫困学生中抽出一部分同学不间断到附属医院进行对病人的指导就医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对医院的认识。从最近来看起到较好的效果,据我们统计参加义务导医的同学一次性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比较好。
(三)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经济上的资助,可以暂时减缓贫困学生外在物质上的压力,但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等内在的精神扶贫更值得关注。首先,要加强对贫困生的“三观”教育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树立学有所成要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观念。其次,根据贫困大学生具体情况,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给予正确的指导,针对因就业方式改变、就业竞争激烈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忧虑、恐惧等情绪,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抗挫折的能力。第三,有目的地引导贫困学生参加文体娱乐和集体活动,适当地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增强自信心,缩短与同学们心灵上的距离感,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关爱。我校正对贫困生开展了学生就业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受到学生好评。
(四)强化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高校进一步稳定和完善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各项优惠制度,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资助力度,并结合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采取了多种措施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努力为毕业生降低就业成本。同时,高校还应组织并实施“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就业工作,重点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工作;免费为贫困毕业生供远程面试的交通费等方面的帮助。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贫困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除了医学院校自身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外,同时还需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正确用人观和政府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西移”、“下移”、自谋职业等多元化就业途径),我们相信在十八大召开后人人享有医保的大前提下,通过贫困生自身不断提高综合能力,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贫困生的就业一定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1]管明清.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28).
[2]马远.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
[3]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3).
[4]岑道权.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