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回顾与展望

2013-08-15 00:48湛风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1期

湛风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5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 年,具体指1935 年10 月19 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落户“陕北”到1948 年3 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这近13 年时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学习成果异常丰硕的一个时期。系统总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兴学习之风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共党史特别是党的学习史研究,而且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党中央的号召下,理论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取得了累累硕果。为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现将国内研究现状作一系统回顾与梳理,并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此深化对延安时期党的学习运动的研究。

一、关于党开展学习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的同时,向全党发出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由此全党展开了一场深入持久的学习运动。那么,党为什么会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发动这样一场学习运动?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开展学习运动是克服党的理论准备不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需要。王炳林、张立梅认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暴露出中国共产党理论准备不足和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的弱点。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党员人数迅速发展,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消除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柴观珍、麻书涛认为,开展学习运动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但是,很长时间内,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这种思想分歧是党内特别是高级干部在政治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因此,通过开展学习运动来普及马克思主义,使全体党员群众接受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抗战的当务之急。

其次,开展学习运动是培养党员干部,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解决“本领恐慌”的需要。吴燕艳认为,在当时的情形下,国内国外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而繁重,需要对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面对当时的新情况、新问题,部分老干部及当时提拔的新干部都存在一种恐慌,这种恐慌既不是政治上的恐慌,也不是经济上的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解决这种恐慌,只有通过学习,不仅老干部、老党员需要学习,新干部、新党员也需要学习。王炳林认为,由于战争环境的限制,特别是教条主义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没有深刻理解,对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只有通过学习增加知识提高本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开展学习运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张远新认为,抗战爆发后,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党的组织和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从党的自身来看,仍然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在新发展的党员中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低,思想中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成为党内错误倾向滋长的温床。二是党在历史上的历次机会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因此,为了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彻底肃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影响,建设一个马列主义的党,必须大力推进学习运动。赵耀宏认为,抗战爆发后,我们党的组织和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出现了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突击入党、审查不严等问题,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关乎党能否完成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同时,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开展学习运动,就是要巩固党的组织,增强党员和各级干部素质,使党保持先进性,大大提高党的战斗力,确保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领导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神圣使命。

二、关于学习运动的阶段划分

一种观点是“两阶段说”。即把学习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有学者指出,学习运动指的是从1938 年9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2 年2 月全党整风运动开始前这段时间,以1940 年6 月延安在职干部学习一周年总结大会为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点。前期的学习,干部基本上都进入到学习当中来;同时建立了学习制度,规定学习时间和任务;按照干部的水平对课程进行了安排。后期的学习主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加强对党员的战略、策略教育、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阅读能力,克服学习运动前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使党员干部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独立思考问题,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

另一种观点是“三阶段说”。有学者认为,学习运动的三个阶段为兴起阶段(1938 年10 月至1940年6 月)、深入开展阶段(1940 年6 月至1941 年5月)、改革完善阶段(1941 年5 月至1942 年2 月)。还有学者认为,延安学习运动前后大约经历了六年零七个月,起止时间是从1938 年9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至1945 年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结束。依据中心任务的变化,可以把这段历史进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酝酿准备阶段(1938 年9 月至1942 年2 月)、全党整风学习阶段(1942 年2 月至1943 年10 月)、总结历史经验阶段(1943 年10 月至1945 年4 月)。也有学者把延安的学习运动划分为这样的三个阶段:学习运动兴起阶段(1938 年10 月至1940 年6 月)、学习运动深入开展阶段(1940 年6 月至1941 年5月)、学习运动改革完善和学习与整风相结合的阶段(1941 年5 月至1945 年4 月)。整风运动使全党的学习运动走向深入并达到高潮。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阶段划分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体现在:一,学习运动的开始时间认识一致,即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发起点。但是对结束时间则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应截止于1942 年2 月开始的整风运动,也有学者认为应以1945 年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结束时间。二,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学者们对学习运动的划分出现多样化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关于学习运动的历史经验

在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中,党中央和毛泽东通过领导全党的学习,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者们对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经验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坚持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放在首位。赵刚认为,延安时期党开展学习活动的首要和突出特点是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党内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认识上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考虑问题。康小怀认为,延安时期党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队伍,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深入。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何玉芳、徐黎认为,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是延安学习运动的一条基本经验。延安学习运动,最根本的就是将学习与党的中心工作、与领导干部的能力锻炼、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王海军认为,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彻底纠正了过去的错误倾向,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再次,构建机制,以制度保障、规范、推进学习运动。张远新认为,延安时期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成立学习领导机构、建立干部学习的制度与方法、制定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切实有效的学习制度不仅保障了干部学习任务的落实,而且初步培养了干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通过学习改造世界观、指导实践的实际能力。何玉芳、徐黎认为,延安学习运动中,中央始终把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建构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安排上,通过形成循序渐进的理论学习模式、打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形成分级分类的团队学习新模式及有效的干部学习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此后党的教育体制的确立和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障。张勇、莫志斌认为,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是领导干部带头发起,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教育运动。在这期间,中共中央成立学习领导机构,颁布学习指示文件,制定周密的部署,拟出具体的步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感召全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旷日持久的学习热潮之中。仝华认为,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对党的理论建设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感召全党;严格要求,高级干部学习在先;精心部署,干部教育蓬勃开展;周密规划,推动全党普遍学习;总结经验,在新的起点上讲学习。这种引领和示范作用,使党内掀起一次次的学习高潮,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关于学习运动的现实意义

回顾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活动,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敏于思考的历史。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延安时期党的学习实践,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们对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现实意义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进程。沈蓓绯认为,虽然当今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社会背景、时代主题、中心任务、学习方法和党自身建设状况与延安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延安时期的实践模式和基本经验依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为新时期进一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启迪。具体表现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前提;培养一支崇尚学习、刻苦钻研的干部队伍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环节;创新学习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效保障。王香华认为,延安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内容的具体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制度的规范性等等都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何玉芳、徐黎认为,延安学习运动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特征和革命任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具体体现为党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就意味着党必须顺应时代特征和发展需要,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最后,有助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学习运动,对党员干部而言是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部分党员和党组织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客观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有学者指出,要以延安时期党开展的学习运动为榜样,把延安时期党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当今学习实践中来,并结合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党员时时处于不断学习、不断上进的互动性学习中,以此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五、研究不足与建议

以上综述表明,学术界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的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与体系,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课题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延安时期党的学习运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新兴的课题。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内容上有较多重复,具有开拓创新的成果不多,且尚未有专著出现,需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研究。二是研究不均衡,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学习运动的必要性与经验总结方面,而学习运动的背景、特点、内容、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还有如,在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的学习思想研究中,学者们多集中于对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研究,而对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学习思想研究较少。三是研究视野受限,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的研究是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大课题。要把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还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研究力度,丰富研究内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加大开拓研究的力度。不应只关注于学习活动的归纳与经验总结,而对于学习活动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等也应加大研究力度。对于党的领导人的学习思想研究,除了毛泽东之外,对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学习思想也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

第二,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一是加强比较研究。要加强同前苏联、东欧国家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学习的横向比较研究,又要加强对不同历史时期党开展学习运动的纵向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还有如,党的领导人的学习思想比较研究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二是应积极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多层次地对本课题进行综合研究。

第三,加强研究的理论性、学术性。目前,关于延安时期党的学习思想的不少研究,停留在叙述性、描述性的重复研究层面,多限于描述、摘录领导人讲话和会议文件,缺乏系统深入的概括与分析。研究注重宣传性、政策性;理论性、学术性有待提高。因而,恰当处理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增强研究的思想性、理论性与科学性,成为进一步深化延安时期党的学习运动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王炳林,张立梅.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组织机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3).

[2]柴观珍,麻书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的背景分析[J].学理论,2011(13).

[3]吴燕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运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4]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张远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10(12).

[6]赵耀宏.论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及其历史意义[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2).

[7]程伟.延安整风时期的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王香平.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动的三次大规模学习活动及其经验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7).

[9]赵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康小怀.延安时期党的学习经验及启示[J].党建研究,2011(6).

[11]何玉芳,徐黎.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经验及其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6).

[12]王海军.延安时期我们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与经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13]张勇,莫志斌.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11(4).

[14]仝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引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

[15]沈蓓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特征与现实启示[J].理论建设,2011(5).

[16]王香华.论延安时期学习型政党建设[J].运城学院学报,2012(3).

[17]周妍,黄航.延安整风运动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价值[J].传承,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