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
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中小学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多数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对教育科研的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不恰当,教育科研工作仍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如何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要围绕一个核心,即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做好三项基本工作,即一是强化校本科研,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常态化研究工作;二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注重主体实践,做好体验式研究工作;三是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做好长效性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校联动作用,开展以中小学科研基地校为龙头,以区域教育科研核心团队为中坚力量的,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各类研究。积极培养科研骨干,努力造就一批研究型校长和研究型教师,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应严格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科学、严谨地运用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教育规律,运用教育规律,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切实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教育研究中的创新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创新,也包含研究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技术的创新。创新性原则是衡量一项教育科研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最重要标准。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问题为引导,即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探索揭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中的实质问题,提高教育科研的服务能力。以突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应立足本职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并将教育科研融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教育科研工作化,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1.创设“三优”的教育科研条件
(1)树立优良的教科研之风。校长要让全体教师、学生充分理解学校的发展理念,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使之内化为师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及时告知学校每一阶段的主题研究,使广大师生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力求实效研究,摒弃功利研究。
(2)创设优质的教科研环境。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为教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与和谐共赢的研究机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育科研提供宽松、健康、愉悦的环境,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另一方面,校长通过政策的倾斜,创造一种科研氛围,鼓励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通过引导,激发教师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立足教育科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
(3)培养优秀的教科研队伍。广大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教育科研工作是我们的校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唯一途径。作为校长,要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工作,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开展校本化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学科教师的科研能力。
2.坚持“三维”的科研特色
(1)开展全员全程的行动研究。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全员全程研究,应该在学校发展主题定位基础上,由学校的大课题为龙头,让全员在教育教学不同区域,有不同层次的递进式研究。这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研究针对性强的科研范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科研的作用。
(2)实行目标跟进的实践体验。教育科研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教育研究中要分解目标各个突破,小目标大实践,要放慢脚步,深度思考,在研究中的反思、实践、体验是检验和提升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中小学教师要坚持联系实际进行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要依据实践,最终的研究成果更要服务于实践。因此,在研究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方面都应设定不同的目标。一方面它会引导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策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3)促进高效务实的特色发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追求特色研究,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共同研究中突显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同时促进和完善学校的内涵发展。从大量特色学校建设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强有力支撑,而作为教育科研主体的广大师生会在学校的特色风貌中获得个体的充分发展。
3.推出“三化”的科研品牌
(1)追求研究过程的精细化。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并重,应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每一个研究环节,让研究的每一步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但这不等于抛开研究本身的精细和严谨,精细化的研究更有助于教师提炼、提升研究成果,保证研究的实效性。
(2)倡导研究成果的多样化。中小学教育科研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研究的内容、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只要是创新的、真切的、有利于改善教育教学的,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都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科研充满着未知因素,倡导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然会使研究成果异彩缤纷。
(3)实现研究效益的高位化。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追求教育科研的效益,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被认可的前提,更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教育科研不是一拍脑门抓几次活动,更不是开几个赶庙会似的现场会;要做研究就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就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深度思考,潜心研究,不断反思,这样,研究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强化教育科研的组织网络、研究网络和培训网络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教”意识,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管理职能,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科研组织网络”;市、县(区)、校、学科组“四级科研研究网络”;科研、教研、师干训一体的“科研培训网络”建设。教育科研工作不单单是教育科研部门自己的事情,自上而下地在整个研究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结合本地(校)实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形成合力,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把手应亲自参与课题研究,规范科研制度,明确科研工作职责,创新科研工作方法,形成科研工作特色,切实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科研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激活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聘请教育专家,选拔名师、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等,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科研团队,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会诊、课题指导,凝聚研究力量,提升研究品质。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团队建设中,我们建议分成两部分:一是建立各区域、学校的核心教育科研团队;二是倡导那些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教师自发组织不同的复合型研究团队,充分发挥这些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校,在一个区域内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起到龙头作用。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校的管理力度和扶持力度,提倡基地校之间、基地校与协作校之间联合,共同攻克区域内热点、难点等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使科研基地学校切实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育科研基地校从认定开始,就应该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形式主义,挂牌了事。科研基地校应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和竞争机制。
(1)层层立项、扎实推进。当前中小学校、教师可以立项研究的大致有以下五个层次的教育科研课题:一是国家规划课题、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二是省教育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课题、省规划专项课题;三是市规划课题;四是县(市)区规划课题;五是学校教师小课题。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研究水平,适时地申报相关课题研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科研主管部门应主持区域性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或规划课题;要求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有校级小课题。
(2)整体布局、注重实效。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各县(市)区、学校对本地区、本学校的发展要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申报研究项目要整体布局、整体设计,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鼓励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聘请知名专家、科研团体、社会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提升和凝练课题研究成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进修院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全地区教师参与主题鲜明的“专项研究成果展示会”或“专项研究论坛”活动,以展示本地区的研究特色和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提倡校际联合,从不同角度共同研究,突破同一专题项目。
(3)科学鉴定、快速转化。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应聘请相关的教育专家、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科研成果评审小组,结合学校课题研究的内容、性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题验收、鉴定。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认定,要从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实效性、示范性、辐射面等方面综合评定。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快速组织推广、交流。对那些能为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重点课题、攻关性课题应及时转往相关单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应缩短周期,保证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一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建立各级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保障制度,提高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率。当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教师在研究中没有相应的基本资金支持,就连研究中调查问卷的印刷、纸张使用、查阅资料装订材料等都要自掏腰包。研究成果也就是一纸证书。有人说,哪怕是奖励给教师一本学习书籍也好啊。我们认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投入和鼓励也是对教师研究的一种认可,它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各地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师的研究行为,为今后的研究行为提供导向性的支持。要把完成教育科研工作作为评选名教师、名校长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作为学校、教师评优及个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条件。认真组织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优秀科研基地校和优秀科研团队、专家型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科研骨干的评选等活动,对教育科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优秀研究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升,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胡利民.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若干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