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衔接理论的中式英语研究

2013-08-15 00:52丁金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省略中式手段

丁金珠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不断克服自身母语带来的负迁移,逐渐靠近目的语(即标准英语)的过程。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是中国与西方各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交流中出现矛盾、障碍的结果,同时更是中外交流增多的具体体现。[1]中式英语被看成是没有很好掌握标准英语的代名词,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美文化的畸形英语”[2]。

一、衔接理论研究

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衔接被定义为“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一个成分依赖另一个成分得以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3]。在该著作中,衔接手段被分为词汇衔接手段和语法衔接手段。“词汇手段是通过词汇选择手段建立衔接关系的,主要方式有重复、同义或近义词、上下义关系、概括词和搭配。”[4]语法手段包括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等[5]。语篇方面的研究专家胡壮麟提出了独到的语篇衔接理论,更多地强调语篇中的各种粘着方式,例如:过渡词汇、逻辑性衔接词、语法衔接词(包括替代、省略、平行结构和反义词)。[6]

二、基于衔接理论的中式英语现象

(一)词汇衔接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词汇是语篇构成的基本组成单位,从形式上看,语篇是单词组合而成的,然而从深层次看,词汇的选用、组织规律直接影响语篇的连贯性。因此词汇衔接手段,即词汇的重述和搭配规律,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在目前大学生的英语运用中,词汇的衔接问题主要是单一重复地使用某一词项,或词汇搭配出现错误。

1.未能很好地处理复现(reiteration)关系

复现是指某个话语单位多次反复出现的情况,主要为了达到突出或者强调某种思想或者感情的目的。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在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

(1)English grammar is very difficult and few writers can avoid making mistakes in grammar.

例(1)中的“grammar”显得重复,完全可以用代词“it”来取代。

在英语的语篇中,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而是通过同义词或者近、反义词的灵活搭配,从而实现高雅的重复,使句子衔接得当。然而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同一词汇。

(2)I like collecting antiques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the history of the antiques and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o distinguish the real antiques from the fake antiques.

(cf. I like collecting antiques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the history of those old things and it is also funny to tell whether they are authentic or counterfeit.)

例(2)中的第一句重复使用了“antique”,而第二句则选择“old things”、“counterfeit”、“authentic”,从而很好和上文中的古董一词呼应;“interesting”也被“funny”所替代。

2.未能正确使用词汇搭配(collocation)这一衔接手段

词汇搭配是指各词汇之间有规律的同现。如果一段语言属于同一语域(register),则可判断其语义通顺。两个词汇项目在语篇中的同现频率决定了两者的搭配力的强弱,同现频率越低,其衔接力就越弱。例如:tired/rest、tired/relaxed、tired/sleep、tired/music,以上每一组词之间的衔接力越来越弱。最强衔接力出现在英文成语中。学生在这一方面最容易按照中文的理解去组织词汇,从而形成中式英语。

(3)He spent money like dirt, which drove his parents into despair.

(cf. He spent money like water, which drove his parents into despair.)

中国和英国地理状况有差异,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内陆地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而英国四面环水,水也就成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一些英文成语中水的出现频率较高。例(3)中“挥金如土”意为无节制的花钱,中英文的表达差异存在于“dirt”和“water”两个词的选择。

(4)Thanks ten times

(cf. a thousand thanks or thanks a million times)

例(4)显示,中文中习惯用“十分感谢”和“万分感谢”,而英文中则倾向于百倍于“十”的“千”(thousand)来表示或者是十倍于“万”的“百万”(million)来表示。亦如“百里挑一”和“one in a thousand”。

(5)The price for the daily necessities is too expensive for most ordinary employees.

中国人倾向于说价格贵或便宜,但在英文中“price”的搭配力强的词汇应该是“high”和“low”。

(二)语法衔接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在语言学领域,语篇是比句子更大的语句单位,它是由一连串的句子所形成的语言整体,突出形式上的衔接和句意上的连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英语词汇层面上的语言特征,更要把英语独有的语篇特征加以研究,其中话语的衔接手段是英语学习者关注的重点。

1.过度使用或未能充分使用逻辑性衔接手段

英语是强调从属关系的语言,而中文是以并列结构居多。因此,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黏着词或粘着手段,从而表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中文更强调句意上的逻辑性,连接词的使用频率明显要少很多。

(6)One person wanted to buy a TV set with a certain function,he bought the wrong, Why? Because advertising confused him.

(cf. The reason why a person who intended to buy a TV set with a certain function bought the wrong one is that he has got confused with TV advertising.)

篇章并非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而实现的有机结合体。语篇是由粘着方式和纽带来实现的,否则的话,所有的句子就像一盘散沙。而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虽然在英语词汇量的积累上有所提高,却在句法和语篇的衔接上屡屡犯错。例(6)中的第一段文字明显是按照中文的逻辑翻译过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松散,未能合理使用英语中的粘着手段;而第二段文字使用了定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使得语篇逻辑性强。

(7)Because she is the best candidate, so she succeeded in getting the post.

(cf. Because she is the best candidate, she succeeded in getting the post.)

例(7)中的第一句过度使用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完全是受了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

2.未能使用语法衔接词

从中式英语的表现上看,语法衔接出错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替代和省略。替代指的是对于语篇前面提到的内容的一种衔接手段,从而避免大量的重复,从而使新的信息能更显眼。

根据Halliday and Hasan的衔接理论,替代主要有三种形式: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从句替代。

(8)This room is bigger than that room(cf. one).

(9)He can run faster than I ran?(cf. do).

(10)I’m not sure if he’ll come, but I hope that he’ll come(cf. so).

例(8)、例(9)、例(10)三例是英语学习者常犯的错误,错误的根源是他们未掌握英语中替代的技巧。

为了在语篇中避免重复,更简洁地进行表达,省略这一技巧也时常被运用。省略也是一种替代,只是不用任何词来替代。省略也分为三类:名词省略、动词省略、从句省略。见例(11)—例(13)。

(11)She wore the blue dress, but the red(dress)suited her better.

(12)—Is John going to come? —He might(come). He was to(come), but he may not(come).

(13)—How much does it cost? —(It costs)Five pounds.

三、成因剖析

(一)螺旋形思维(Spiral Thought)和直线型思维(Linear Thought)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认为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偏好形象思维,思维模式呈现螺旋型,即由远及近,不直接涉及主题,倾向于先阐述背景,再涉及主题,或先分析经验,然后得出结论;然后西方人擅长于逻辑推理,他们的表达注重开门见山,把主题句放在开头,然后再涉及其次要的内容。

(二)意合(Parataxis)和形合(Hypotaxis)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这是语言两种基本的组织手段。“合”意即“关系”。汉语重意合,以汉语为母语者能心领神会意合句中的内部逻辑关系[7]。在话语和语篇中,由于其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和上下语境的吻合,有时不需要显性的连接词语衔接,即更突出衔接的隐含性(implicitness)。而英语注重形合,即英语表达中更突出衔接词和语法手段,具有较为明显的句际和段际衔接标记,即更突出衔接的显明性(explicitness)。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克服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

汉语突出中心思想的表达。各个句子虽然在形式上相对独立,但这些句子都紧扣中心思想;而英文更注重词汇、分句之间语言形式的正确衔接,要求语法结构正确,逻辑关系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尤其是精读和经典短文的诵读,掌握基本句型结构,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对英语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的认识,进一步分析英语中语篇衔接的特点,才能逐步认识到中英文在衔接上的差异,克服汉语的干扰。

(二)注重实战,强化语法手段

语言的大量输入最后都要落实到实战性的操练上,这是降低中式英语比例的中心环节,翻译和写作则是最有效的两种形式。在保证每个句子正确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的特点,正确选用连接词,通过反复操练,纠正错误,才能掌握英文谋篇布局的写作特点。

五、结语

中英文之间表达习惯及方式,语篇的编排布局和衔接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不仅要在英语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语篇衔接上狠下功夫,还要在中西方思维方式及语言美学传统上探究其差异,才能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最大程度降低中式英语的出现比率。

[1]丁金珠.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21-22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80.

[3]HALIDAY M A K,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4.

[4]刘晓云.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4):132-133,151.

[5]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联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07.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11.

[7]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5.

猜你喜欢
省略中式手段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中间的省略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