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集体凝聚力文化现状调查分析——以温州大学为例

2013-08-15 00:52江秀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凝聚力班集体班干部

江秀景

(温州大学步青学区 浙江·温州 325035)

为了对目前高校班集体凝聚力文化现状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可行的措施,2012年,课题组以温州大学为例进行问卷调查。

一、调查实施

1、调查对象

从温州大学校本部14个学院中分别抽取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14个班级,其中大四(08级)3个班级,大三(09 级)4个班级,大二(10 级)7 个班级。

2、调查内容

问卷的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班级凝聚力现状和班级党建工作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第一部分:班级凝聚力总体现状调查,包括班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人对班集体的向心力;班级核心人物(班主任、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和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共40题。第二部分:班级党建工作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包括班级党建工作现状,党员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和党建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共24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7份,收回有效问卷527份。在调查的14个班级中,大二(10级)7个班级,共243人,占所调查学生的46.11%;大三(09级)4个班级,共221人,占所调查学生的41.94%;大四(08级)3个班级,共63人,占所调查学生的11.95%。在所调查的527名学生中,男生占45.52%;女生占54.75%。来自城镇的占27.76%;来自农村的占72.24%。文科(含人文艺术和管理类)专业的占60.53%;理工科专业的占39.47%。中共党员占11.22%,团员占86.50%。独生子女占40%,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53.14%,获过奖学金的占58.82%。

1、班级核心文化不健全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的人对所在班级班风、学风的整体评价为很好(13.79%)或较好(49.32%)。但是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连所在班级的班级目标、班级制度都不了解,只有22.62%的人明确知道班级制度,15.38%的人明确知道班级目标。而在明确知道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的同学中,超过半数的人(64.67%)认为“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有人(11.38%)认为目前的班级目标“基本无法完成”。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尽人意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5.45%的同学表示 “愿意”担任班干部,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喜欢搞破坏,挑是非。针对目前班级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管理方法,尽管有51.45%的人认为“两方面都不错”,但仍然有32.37%的人认为“有责任感,但方法不对”,12.91%的人认为“没有责任心,且管理方法老套”。由此也可以看出一部分为什么只有27.08%的同学表示“满意”现有班干部工作的原因。再加上班干部岗位空缺,部分同学挂着班干部的名号却不干事,班主任或辅导员“钦点”班干部等不合理情况的存在,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对班干部的不满,大大影响了班级同学的关系,给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带来了麻烦。

3、班级集体活动少,参与率低

调查中,62.10%的学生所在班级 “一月一次”集体活动,甚至20.95%的学生表示他们班级只有“一学期一或两次”的集体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开展的并不频繁,但是它的参与率却令人担忧。只有14.51%的人认为自己参加了“80—100%”的活动,11.18%的人认为自己参加了“0—20%”的活动,22.94%的人认为自己参加了 “20—40%”。62.26%的人认为目前的活动“值得肯定,但有可以提高的地方”,23.95%的人认为“马马虎虎”。

4、同学之间关系生疏

在同学关系中,24.86%的同学认为“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关系融洽,团队意识强,能够很好地相互合作”,31.36%的同学认为 “大部分同学之间都很融洽,有个别同学不合群,但并不影响整个班级”,40.54%的同学认为“班级同学都有各自的小团体,但在班级有事的时候,大家都能同心协力”。可见,在绝大多数同学眼中自己所在班级整体的同学关系还是十分和谐的,但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除工作学习外,只有29.25%的同学表示自己与班级其他同学“课外经常联系,沟通良好”,37.28%的同学表示“会跟个别关系要好的同学交流,其他的都没有联系”。在师生关系上,老师扮演的角色不能只是一个威严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位宽厚的长者、知心的朋友、倾诉的对象。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学生状况,尽快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但事实上,48.95%的人认为自己与老师“关系一般”,11.43%的人认为“关系生疏”,只有11.22%的人表示会“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班级内缺乏广泛而经常地交流与沟通,人们之间关系紧张,则班级凝聚力就会减弱。

5、缺少集体意识及归属感

68.88%的人认为“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关心班集体建设”,55.41%的人认为“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63.05%的人认为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所在班级体”,但是这其中多多少少掺杂了一些功利化的目的。如23.27%的人认为“集体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一部分,对以后就业有帮助”,17.05%的人认为“增强同学之间的联系,对毕业以后的事业发展有益”。

6、党建工作并不完善,党员作用一般

调查中发现接近半数的人认为所在党支部凝聚力“一般”;学生党员、党员教育发展工作及党建活动对班级凝聚力建设作用“一般”。党员发展程序存在不规范;党建活动少且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部分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较差,很少参与班级决策管理,与班级同学关系一般,不能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三、对策和建议

1、制定合理可行的共同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班级目标才是合理、可行的呢?笔者认为这个目标应是建立在同学们自身的目标的基础上的,它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班集体的实际、班级成员的个体目标和班级成员各自目标或任务的关联性。①这也就是说,班级的共同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每一阶段的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将班级成员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人才。但实际上,班级的长期目标往往不是这么具体,这就需要结合班级及班级成员的特点,将长期目标分成若干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在某一阶段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方向,能促进其对集体的热情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加。同时再让每个同学围绕着班级目标制定出个人目标。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引导班级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介绍学校前几届优秀班集体的建设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激发大家的集体观念,并将创设优秀班集体作为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同时结合自己班集体的情况,将班级的共同目标融入到班徽、班歌、班级口号中,时刻提醒和激励班级成员。

2、创造融洽和谐的集体环境

第一,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在管理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要加强班级成员间的沟通。应当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利用网络把学生引导到班级建设中,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障碍,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例如用QQ群、邮箱、微博、微信、飞信发布通知、公告,分享喜欢的电影、书籍、照片等;第二、要健全完善班级制度规范。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检查制度等。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班级成员不仅可以展现出平时不为人知的才华,还可以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感受到集体温暖,提高相互协作能力。如在特定的节日组织同学们聚餐,组织同学去郊游、野外烧烤,举办一些舞会、联谊会等。除了这些简单集体活动外,还应该更多地创新活动形式。例如,通过宿舍为团队的组织方式开展主题班会,宿舍成员在进行主题班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能力,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友谊,班级凝聚力快速形成。②

4、重视完善班级学生党团工作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他们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工作,在学生中起到统一思想、协调关系的作用。尤其在大学的班级中,班级上绝大多数的是都由班干部负责的。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要选择和培养既有强责任心、忍耐心,有服务精神,能顾全大局,又不怕吃亏和受委屈,有创新精神的班团干部。

大学生党员与班级同学朝夕相处,又因为是同龄人,所以在学习、生活、工作的交往中,最容易与他们做到思想沟通、感情交融。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为同学们所关注,也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和行动。首先要加强党员自律。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党的形象代表,是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对象,因此要加强学生党员对其言行举止的自律,树立学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发挥学生党员在危难关头和日常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利用班级党支部或党员,在班级中进行以党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以启发、教育、引导、帮助新生增强政治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③第三,要规范班级入党机制,使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学习争取入党。

①王爱明.对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实践与思考——对班主任工作点滴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15期.

②方慧.如何提高班级的凝聚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8期.

③季枫.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J].前沿,2004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凝聚力班集体班干部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我爱我的班集体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