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8-15 00:42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家庭政治

魏 薇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贫困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魏 薇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并对贫困大学生概念进行界定,着重讨论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对分析贫困大学生的行为特征以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初步论述.参 4.

贫困生;经济解困;思想脱贫;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加强贫困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是高等学校以育人为本与德育为先为培养目标的需要,是贫困大学生从人格到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1].高等学校更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推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与现状

1.1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是在1997年以后出现并在研究高校的贫困问题时被广泛使用的.国内学者在研究高等学校中贫困大学生问题时,使用“贫困大学生”概念,还有使用与其意义相近的其他概念,如“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高校困难学生”、“高校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等[2].在这些概念的使用中,“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的使用频率与其他概念相比,被引频率较高,读者容易理解,大多数研究此类问题学者也认同.因此,学术界相对认可使用“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的.

国内学者在相关“贫困大学生”研究中,大多使用“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但对其作出明确界定的较少有文献报道.“贫困大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他们在大学期间表现在经济“贫困”,而非指精神层面的贫困.在高等学校对于经济上困难的大学生的认定是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文件的相关解释来确定并有具体要求和严格的认定程序,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教育费用困难或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在校大学生[3].

1.2 贫困大学生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济开始腾飞,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国家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到1997年高校收费全面实现“并轨”后取消自费生制度,1999年后,全国高等学校扩招改革开始了,高校的招生规模迅猛扩大,在扩招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贫困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从而使贫困大学生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一名普通大学生的培养成本也在提高,虽然各高校之间因专业的不同所收取学费标准也存在差异,但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年的培养学费约4 000~8 000元之间,再算上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支出,一年总的费用在15 000元左右.因此,对于一般经济状况的家庭较难以支撑,尤其是对经济状况更低的贫困家庭则难以承担.2000年后贫困大学生在学业上和就业上的问题已是十分严重的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一直持续到现今,国家之所以制定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考虑更多地是高等教育本身的经费投入不足和以及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学费成本问题,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则考虑较少[2],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这一体系目前已经是十分健全了.

2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既是呈现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似的一般性,同时也在呈现出自身的思想行为差异.为了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行为以及心理特征去了解贫困大学生,通过这样了解和分析才是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2.1 因“贫困”产生的消极思想行为和心理状况

经济困难是暂的,但也可以使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逆境中自立自强,但是也有一少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所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结果,通过研究分析这并不是经济贫困所产生的因素,而是思想“贫困”导致的,他们之所以产生思想“贫困”,其行为表现在窘迫和扭曲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1)缺乏自信.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自卑感现象.与之对比的是出生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由于家庭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一般表现出较自信.但是由于家庭贫困,因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因来自家庭支持的经济较少,使得生活出现困难,这样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及信心不足,特别是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的贫困大学生自卑现象更为严重更为突出,总觉得自身不如来自城市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显得拘谨、紧张和萎缩.

2)自我封闭.大学不同于初高中,对于占贫困生比例较大的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他们在初高中时代的招生对象往往是同一村镇,同学间的家庭经济情况总体差距还不明显,在这一时期同学间相处的和谐与融洽.然而大学是的招生面向全省或全国招生,学生来源地广泛,有的学生来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而且大多数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有的学生来自城镇郊区或偏远山区,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低,当这两个截然不同群体结合在一起时,就将贫富矛盾显现出来.有些贫困大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发现自身的生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着明显差距,加上贫困大学生过分看重自己与他人在经济等方面的差距,害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轻视自己,为了维护自尊心贫困大学生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不太愿意与外人交往自我封闭,同时又因缺少同学之间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心理感觉孤独和寂寞,长期下去必将导致信心缺失并产生自卑[2,3].

3)面子观念与攀比思想严重.少数贫困生认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得到肯定,将老师和同学间的真心帮助当作施舍和怜悯,由于这种高度敏感心理,使得他们不愿与老师和同学比较淡定谈及关于农村生活和家庭环境这类敏感话题,有的甚至逃避此类话题,使得自己变得很苦恼和脆弱.为解决在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各高校采取的各项措施,如安排贫困生搞一些打扫卫生等勤工俭学的岗位,每月能得到一部分报酬.面对这些岗位有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这类工作低贱很丢面子,不愿意做或不是大大方方去做,还有的人放弃不做,其根本原因仍然是面子观念作怪.

4)虚荣心强、容易嫉妒他人.从经济条件来看贫困生与其他非贫困生是无法攀比的,当贫困大学生圆了了大学梦之后,所向往大学校园是那么地充满憧憬和希望,但当他们踏进入大学校门后,发现现实与理想有着巨大的落差,与来自大城市家庭并且经济条件较的同学有着巨大差距,这使得原本骄傲的心理失去了重心,并产生了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嫉妒心理,有少数贫困大学生仍然有较强的攀比心理,不惜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与他人攀比之上,不顾自身的经济现状在有意无意地与同学比吃穿,自觉或不自觉地滋生了超前消费思想,追求享乐.还有少数的贫困大学生因受周围环境和同学之间的影响,花钱从不勤俭节约,有的贫困大学甚至将刚发入的贷款或特困补助用来吃喝,这样不但没有缓减贫困,反而使之更加贫困.

2.2 强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贫困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抓,第一是抓经济贫困,第二是抓思想教育,尤其思想教育是最为根本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贫困大学生人生的成长,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目前而言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较少并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纵观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整个历程,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促进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者而言,对进一步的探索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中采用有效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关心与关爱,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实效.对于贫困大学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的面对贫困并促进他们在大学里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将研究成果用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促进贫困大学生成长.

3)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的出发点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对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变化,具体体现在经济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刻原因.如何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是促进社会和谐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贫困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当一个贫困大学生成才并摆脱贫困后,在他的带动下可以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两者以此为示范,对同处于一样的其他贫困家庭起到的学习的榜样,从而在精神上带动更多的家庭摆脱贫困.

2.3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的互动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贫困大学生资助有效的结合起来,才是取得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方法.在体制上建立统一领导下贫困大学生的互动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协调,从宏观上对贫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4].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危机的预防等方面从微观上教育贫困大学生,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在制度上完善资助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确保从制度上完善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效的运行.

3 结束语

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庞大系统工程.接纳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法定的义务,高等学校肩负着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任务.笔者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并明确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不够的原因进行初步论述,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性还不够,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1]雷 鸣.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2]杨昌江.贫困大学生与教育救助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研究,2005,(4):85-90.

[4]殷梅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10(29):79-80.

G42

A

1671-6361(2013)04-0100-03

2013-10-13

湖南省社科基金(编号:2010YBA075)

魏 薇(1968-),女,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生家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家庭“煮”夫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