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3-08-15 00:42陈丽丽金志刚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陈丽丽,金志刚

(1.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国内外高校德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养成教育,这是近些年来高等院校德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特别重要,笔者认为应该把养成教育作为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目的和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长远的培养和训练,并且通过接受教育的人对自己进行控制和约束而形成.无需外界监督自然展现出较好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思想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

1 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

1.1 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包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远大的人生抱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按时上课,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

1.2 优良的道德品质

包括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情有爱心,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具有社会公德,谦虚礼貌等等.

1.3 良好的行为习惯

包括自立自强、遵纪守时、勤俭节约、作息有规律、文明就餐等等.

1.4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包括具有健康的心态,乐观自信、求知进取、懂得释放压力、能正确面对挫折,持之以恒,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等等.

1.5 养成教育要具有时代性

对网络信息具有辨别性,文明上网;依法办事、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自卫;懂得保护环境;公平竞争;善于交往合作,懂得人际交往技能,具有团队意识;发展个性等等.

2 大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养成教育从中学就开始抓起,但中学阶段一直重视德育轻视智育,重成绩轻素质教育,所以并没有落到实处.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一些伦理道德体系内容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与新时期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和规范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新时期大学生觉得无所适从.所以新时期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下面的问题:

2.1 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性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调查显示,在中学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成绩基本上都很优秀.不少学生在上中学时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高考成绩不理想.在高考任务实现后,很多学生就继续延续之前不良的学习习惯,更加产生了松懈的思想,主要精力就不在学习上,纪律松弛,学习散漫,对考试挂科也不以为意.很多学生没有对未来设定职业规划,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对于所学专业也缺乏热情和兴趣,更没有为未来坚持奋斗的毅力[1].

2.2 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知行不一

由于长期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从小的灌输式教育,这一代大学生并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但很多人却无法与自己的行动相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悖的现象[2-4].

1)认同要志存高远,但实际却不思进取,不能坚强克服困难.很多大学生从小受到很多正面教育,明白自己要肩负重任,也知道要趁着年轻积极奋取,但很多大学生很少或不去思考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和贡献;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进取精神弱化,没有忧患意识.独生子女偏多,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心理不够成熟、依赖性强;缺乏坚韧的意志,不能够以冷静和坚强直面困难和挫折.

2)认同集体主义原则,但在生活实践中过于强调自我.如今市场经济滋生的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漠视他人和集体;崇尚独特与自我,过度强调自我实现,把个人同集体关系割裂开来,从而使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3)认同和谐社会需要诚信,但实际中诚信缺失问题大量存在.部分大学生与人交往不诚信,说谎,在恋爱中欺骗对方.也有些大学生存在作业抄袭行为,对考试作弊怀着宽容态度,也有办助学贷款的同学毕业后拖欠还款,就业时虚填简历,等等.

4)认同公共秩序需要社会公德来维持,但实践中却存在不遵守公共道德的情况.社会公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精神文明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维护校园和社会的共同秩序,是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但现在一些大学生存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5)认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但实际中却部分存在铺张浪费.如今市场经济滋生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大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紧随时尚潮流,追求生活品位,部分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消退,贪图安逸,热衷享受,在大学校园里盲目、攀比、赶潮消费等现象大量存在.我们赞同大学生的正常合理消费,但如果不顾自己家庭实际状况,盲目消费则是一种不应该的行为.

2.3 不能根据社会需要提高综合素质

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懂得与人交往的技能、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意识这些综合素质强的人,但许多高校课程设计和教育理念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方向,一些大学的思想观念也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根据社会需要来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技能,以至社会上需要的岗位却没有适合的应届大学生胜任.

网络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思维开阔,易接受新事物.但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诱惑.如有些同学没能很好的利用网络,玩游戏等没有节制[5].

2.4 情绪调节能力差,心理问题增多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竞争意识在不断加强,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多为顺境,毅力缺乏,抵抗挫折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失败与挫折,比较容易引发很多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等.有精神失常导致退学,更有自杀自残现象.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3 养成教育对策分析

3.1 加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制度是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约和引导.每个学校都会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如《班级规章制度》、《违纪学生处罚决定》、《寝室检查制度》等等.但制定制度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性.养成教育内容上要全面,力图涵盖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考试制度、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等,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其次,养成教育内容要具体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不贪大求全.再次,要呈现序列化,养成教育要按照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思想特点,从浅到深,由低到高,从易入深.科学计划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2)时代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信息和观念相互影响,这些新形势、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剔除陈旧过时的条款,并增添新的教育内容.否则面对社会上

出现的各种挑战,很多大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很难与现实进行同步互动,从未来发展来看也无法很好适应和融入社会.

3)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应具体明确,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考虑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应是通过关注和努力就能做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可操作性强,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循,从而有意识的将道德认识转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经过不断的重复,最终凝结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4)执行力度要强.想要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一定的检查、监督和奖惩措施很有必要.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执行,做到有章必循.执行时要赏罚分明,纪律严明.同时健全校园舆论机制,发挥其监督、扬抑的作用.制度法规有其约束性与导向性功能,对其充分利用就可对学生的品行进行有效的约束、控制,从而实现养成教育从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换.

3.2 反复抓和重点抓结合

1)养成教育具有反复性.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长期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的教育,如果教育一次不起效果就两次、三次,如果稍有懈怠之前的努力就可能白费了.而且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对于其中暂时倒退现象,要及时纠正、提醒,养成教育需要教育管理人员长期的指导和督促[6].

2)养成教育要重点抓.养成教育具有长期性,但一些重要时期如果能够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刚开学时.来到新的环境,没有高中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大学新生容易变得手足无措,易对未来失去目标,此时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并为之努力.要把握军训契机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和集体主义的品质.刚开学的入学教育能让学生对大学的纪律有清醒的认识,如不许旷课、夜不归宿、不许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情况.

(2)节庆时.国庆节、钓鱼岛事件、奥运会、地震等时期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教师节”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遭遇亲情、爱情、友情危机时.如遭遇家庭变故、失恋、宿舍矛盾等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坚强、乐观、勇敢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4)大型活动.在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如运动会、迎新晚会、朗诵比赛等时,要对学生进行挑战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

(5)评奖学金、助学金时.评奖学金和助学金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树立长远人生目标等方面的教育.

(6)毕业前.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实习前,要进行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坚强面对工作的挫折的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全力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应变、处世能力.并与实习的同学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

3.3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1)课堂上.

(1)思想政治课.大学的课堂常重智育轻德育.课堂教学可以成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生的实事求是、依法办事观念.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都很单调乏味,学生也没有兴趣去听,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要切实加强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政治课的感染力.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教师要了解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案例出发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做一些阐释.

(2)开设国语课程.现在应该提倡一种精神,一种健康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时代呼唤着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同时现在很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下降,需要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重温国学文化,在古代文化的熏陶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设如“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选修课,或开设“周易”“论语”等方面的专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积极健康的时代意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爱国主义”“仁爱”“和谐”“自强不息”“诚信”“礼貌”“孝悌”等优秀品质.

(3)主题班会、讲座.高校也要重视主题班会,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挖掘主题班会内容,不要让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形式.传统的孝敬父母、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谦虚礼让、诚实守信、热爱祖国、敢于献身等内容,以及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善于合作、公平竞争、保护环境、开拓创新、自强自立、善于交往、发展个性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每周一次一个主题的主题班会体现出来.在主题班会中网络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同时,高校需要定期举行主题讲座,请一些名人或者从本校毕业后发展好的学生做学术性或者励志行的演讲.这些名人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督促自己做一个道德品质完善的人.

2)宿舍区:宿舍等生活园区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宿舍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等都将影响彼此.以学生宿舍为依托,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善待他人、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

(1)卫生.学校管理要重视查寝制度并且加以落实,重视每周的寝室卫生大检查,平时也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寝室布置要体现特色,实施星级寝室评比制度,并将寝室卫生与各种评优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奖励和督查制度最终使学生养成习惯.

(2)寝室活动.宿舍文化活动可以改善寝室风貌,美化居住环境,创建文明、舒适、友爱、和谐的生活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如“温馨之家”宿舍评选,或针对宿舍生活的舍标、摄影、绘画比赛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可以在同宿舍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宿舍、不同楼栋之间进行.

(3)人际关系.宿舍是学生思想交流、娱乐的场所,但也是容易发生碰撞的场所,处理好寝室关系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一个宿舍内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可以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心理疾病减少.好的寝室文化可以改变人的性格缺陷,使性格懦弱、孤僻、鲁莽的人变得坚强、开朗、稳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也同样受益.除了课堂和深入宿舍中教育学生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真诚、宽容,学会与人沟通和懂得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外,还要经常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实施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问题咨询.

3.4 以活动促自我教育

大学生活动可以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立自理、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树立全局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健全的个性,培养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重要作用.

但是大学生很多活动也存在问题,如社团活动局限性强,缺乏影响力;社团活动没有持久性,形式主义严重;主题表现肤浅,内容缺乏创意.很多同学因为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如果社团活动能够真正起作用,可以很好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对养成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要重视社团工作在培养学生自我完善方面的作用;在场地和物质上均给予帮助;社团组织要具有计划性,明确活动的主题,并创新形式将主题很好的表现出来;要有老师对活动的主题,形式等方面加以指导;选择责任心强,并且有激情的学生做负责人,社团的负责人是社团成功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对负责人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创新内容和形式,要密切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要求,及时反馈、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支持时代气息强的新兴社团,如如创业者协会等,调整社团的组织和结构模式,让大学生社团焕发出生机.

[1]何克钧.试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3(1):117-120.

[2]华玉婷.新形势下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02-103.

[3]简福平.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87-89.

[4]梁超群.论群团组织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1,(3):149-150.

[5]乔 多.大学生养成教育应注重做好几个结合[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8):115-117.

[6]赵群慧.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12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