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年价值观教育

2013-08-15 00:48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价值观价值

张 晨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将青年价值观教育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研究,其理论逻辑在于:第一,价值观是反映人们想要什么、判定事物好坏、抉择取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中国共产党只有积极、广泛、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从思想上掌握青年,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第三,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青年在生活中同样会影响到父辈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青年价值观教育也是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转化的重要环节。

一、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1.青年的生理、心理以及价值观的特点。青年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青年生理急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使得青年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青年正处于完成个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青年对自己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渴望实现自我的理想并获得父辈、同辈的认同,但是他们的心理并没有真正的成熟,难以越过成长道路中的坎坷曲折,摆脱失败、挫折带来的影响。这一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不同步是导致青年价值观教育迥异于少年、中年、老年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使之具备自己的特点。

一是盲目的自主性。青年期是青年个体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渡时期。青年渴望自立并获得与父辈平等的权利,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使得青年价值观具有自主性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使得自主性充满盲目的倾向。

二是复杂的多变性。青年价值观的多变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同辈群体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很大。青年往往喜欢和同伴们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其次,青年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乐于追求时髦的事物,有时甚至标新立异,借此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再次,价值倾向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出于赢得他人认同而违背自身发展利益形成的价值取向必然不会持久。

三是可控的未定性。首先,青年价值观不够稳定,会随着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这种未定性也就是我们能够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使之转向正确方向的可能性。其次,未定性还警示我们青年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消除价值观念多元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坚持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各界就必须共同营造有利于科学的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环境。

2.青年价值观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世界观给予我们对所处世界的一般性看法,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态度。青年价值观是青年人生观的体现,是在具体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形成、发展的。在我国,青年人生观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无产阶级人生观和非无产阶级人生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被毛泽东凝练成“为人民服务”,这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也是无产阶级人生观概念的升华。

价值的含义从哲学的角度讲,一般认为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青年价值观就是青年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时所持的基本观点。”[2]青年价值观的内容由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构成。

青年价值目标,是指青年通过实践活动,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想要达到的结果,是其行为产生的出发点。价值目标影响青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决定着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是青年价值观的核心部分。

青年价值评价,是指青年对事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效益关系的判断。判断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基于价值性的认识也就是评价。

青年价值取向,是指青年基于正确的认识、评价,对其追求的价值目标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与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相比,价值取向是动态的,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与价值观产生矛盾。

3.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青年价值观教育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和青年的身心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青年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研究方法,明确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对我们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始终贯穿在青年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规定了青年价值观教育内容,而青年价值观教育内容则是教育目标的反映,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人类一切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青年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体现了社会对青年在德育方面的发展要求,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旗帜的作用。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有两种体现: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的思想观念,培养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使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二是“以人为本”,尊重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以青年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树立社会主导意识来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青年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于国情,现阶段价值观教育内容是围绕着培养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开展的。其内容必然包括: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作为人生理想中最重要的内容,它起到制约、影响青年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第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更是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第三,坚持真理的科学观。只有自觉遵循真理的标准进行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制约实践获得成功的客观世界的科学规律。第四,集体主义道德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多元化价值观念使得青年更强调自我,但是当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要服从社会集体利益,这也是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五,科学健康的审美观。审美观是构成青年价值评价的重要部分,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制约着青年的价值取向。

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是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理,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则是价值观教育时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手段。原则和方法制约着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

原则反映规律,青年价值观教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一元主导原则。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目前我国客观存在着多元化价值观念,也使得青年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所以需要以一元主导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第二,动态发展原则。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价值观教育也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要结合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第三,实事求是原则。开展价值观教育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青年的发展状况、思想实际,也要讲究教育实效,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

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直接影响着价值观教育的效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实现教育目标至关重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青年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价值观教育方法要贴合青年的心理和行为实际。教育方法主要有:第一,自我教育法。就是通过引导,使得青年对自己进行教育。即主体之自我按照教育者要求对客体之自我自觉地实施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是能够改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对立关系,提高教育对象的自觉能动性。第二,实践参与法。志愿者活动正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育方法。志愿者通过自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其智力、体力,为他人提供帮助。通过实践活动,青年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加深了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体验,有助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第三,隐性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采取间接、含蓄的教育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在无意识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其价值观念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法的优点是能够消除青年的抵触情绪,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第四,网络教育法。计算机网络已在我国广泛普及,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大量西方价值观念、封建落后思想在网络上泛滥,严重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所以运用网络手段和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点。

二、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发生重大的变迁,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伴随对外开放涌入的西方思潮,社会主流的文化影响逐渐削弱,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价值观点相互激荡,社会中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1.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总是与政治经济的变化相呼应。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的多元化趋势体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一元化的,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强调整齐划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制度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开放、自由,与青年思想活跃,重视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心理特点一致,所以市场经济客观促进了青年追求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倾向。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关系,但存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并不意味着其具有合理性,“超女热”“相亲热”“考证热”“出国热”等现象需要引起重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所以不能简单地再以重集体轻个人为标准来评价青年的道德水平,而是以青年的价值观念是否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一致以及青年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为衡量标准。

教育者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去引导青年选择真正能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青年经验少阅历浅,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极易迷失自我,所以正确引导青年,帮助他们完成好个人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而不是看似民主、看似尊重青年自主权利地放任他们去自由地选择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不利于青年自身发展,对社会和国家也有害。同时鉴于青年的情绪化,叛逆性的心理特点,引导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还要注意教育合力问题,社会、学校、家庭都要肩负起引导的重责。

2.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价值观最突出的变化是:第一,在价值取向上,青年从注重理想向强调现实变化;从注重义务向强调利益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大部分青年都希望在个人需要和社会发展中寻得平衡点,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第二,在择业心理上,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在目标上更注重开发自身的潜质,借助职业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职业流动的方向,青年主动变换工作的意识在增强,更换工作较频繁。职业风险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出于稳定、官本位的思想,许多青年在择业时不再青睐大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和高薪的外企,盲目崇拜公务员等的岗位。第三,在金钱观念上,青年对于金钱的作用有应有的认识,大部分人认同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观念,但也有部分青年对金钱的作用加以无限夸大化、偏颇化,认为有钱就能有一切。第四,在婚恋观上,青年较之父辈更加开放,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普遍存在,对待伴侣更加宽容、理性。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五,在网络观念上,青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受到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长时间的游戏网络之中,使得青年的道德责任感缺失,情感淡泊。

三、青年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1.坚持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导向。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经验阅历的浅薄,大部分青年都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不能很好适应现实社会的行为准绳,致使青年困惑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青年价值观应该在坚持集体价值的基础上,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使价值观教育内容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坚持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时代特点,做到青年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要教育青年正确认识精神目标和物质实在的矛盾,使青年明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确立合理的目标后就一蹴而就的,需要青年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付出努力,挥洒汗水。也告诉青年,崇高理想、自我价值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更需要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于吃苦的精神。引导青年掌握价值性的认识,使其理解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要建筑在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的,客观评价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事物现象,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抵御落后的封建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自由化倾向对青年的侵蚀。

2.营造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有利环境。青年的价值观总是在现实的具体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青年价值观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的影响,既有物质层次的也有精神层次的。社会政治因素可以明显地引起价值观的变化,文化因素则是潜移默化地感染青年的思想观念。比如,“钓鱼岛事件”会使青年特意关注政治问题,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这个时机给予青年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往往事半功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以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形式积淀在社会成员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发挥着作用。

在家庭中,家长的日常言行、对待事物的观念和态度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和氛围都会长久的、持续的影响青年的价值观。从总体上说,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父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言行一致的生活作风,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反之,可能会导致青年价值观病态的发展。学校是专门从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成员的机构,学校的价值观导向性更加鲜明,目的性更加明确。同家庭环境一样,学校的校风学风、师风师德也直接影响着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在地域的界限,在网络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不同民族、国家、群体间的文化习俗、道德观念、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大量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渗透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极易将青年价值观导向错误的深渊。由此可见,优化价值观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教育者要努力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去塑造良性的环境,借此来感染、促进、约束青年,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树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先进榜样。榜样是指人们值得学习的人或者事物。在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说一千道一万,讲破大道理,也并不比其严守道德规范,给青年带个好头更为直接有效。因此,教育者要摒弃过去强调理论灌输的不科学方法,以身示教,通过其自身日常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来表现青年应该选择、坚持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取向。在社会大环境中,要大力发掘、树立贴近青年生活的榜样模范。价值观教育要不偏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中心,也要注意树立的榜样不能过于政治化、标杆化,不能过分强调集体价值,忽略个人的合理需要。以生命等重大代价获得的社会认同,固然伟大,值得青年学习,但这种榜样普通青年难以学习,也并不能使青年产生共鸣,导致大部分青年只能对这样的榜样敬而远之。因此,价值观教育树立的榜样要符合青年的特性,贴近青年的生活,以能够获得青年的高度认同为标准。此外,包括政府官员、影视演员、体育明星等在内的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社会关注度高,有的还成为青年效仿的目标,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对青年的影响极大,所以还应加强对于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约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7]赵士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和问题域[J].理论视野,2011(4).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给”的价值
混血家庭的悲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