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180例的穿刺方法和护理体会

2013-08-15 00:43:24张彦娜王晓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封管液进针静脉炎

张彦娜 王晓健

河南平顶山市结核病防治所 平顶山467000

静脉留置针导管柔韧且对血管壁损伤小,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在临床各科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2010-10—2012-10间,我们对180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患者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5~84岁,平均(52±5.78)岁。住院天数5~28 d,平均(13±3.5)d。

1.2 操作方法

1.2.1 准备用物 根据病情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严格检查留置针包装及有效时间,准备好止血带,消毒液,无菌透明敷贴,棉签,胶布等。

1.2.2 血管的选择 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充盈、远离关节、无静脉瓣、易固定的血管。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静脉的3倍,常规应用上肢静脉[1]。如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称,留置针局部液体渗漏可引起穿刺处皮肤过敏或炎症

1.2.3 穿刺要点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面积大于无菌透明敷贴。待消毒液自然风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以15°~30°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0.2 cm,边退针芯边将外套管注入血管。松开止血带,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调节滴速,并记录时间。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一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更换留置针,重新穿刺,严禁重复使用。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进针力度及角度应适中。肥胖、水肿、末梢循环欠佳患者,静脉走向不易辨别,局部温水热敷或拍打穿刺处皮肤,仔细探明,静脉充盈满意后缓缓进针。进针后修正角度进度时操作轻柔。输液期间应做到勤巡视、勤询问,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针,并及时对症处理。

1.2.4 封管操作 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合理选择对保持留置导管(针)的通畅,减少感染几率意义重大。封管液主要为25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 250 U。肝素具有强抗凝作用,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代谢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有出血性疾病及肝素过敏者,选用生理盐水封管,为减少留置针堵塞几率,可增加封管频率,1次/8~12 h。在输液完毕后,因正压封管优于其他封管方法[2],故使用较多。通常以注射器抽取3~5 mL封管液,从肝素帽处缓慢推入2 mL,边推边退针头,确保正压封管,使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确保12~24 h再通管使用。用夹子夹闭套管,为防止血液倒流至套管内凝结堵管,夹子应靠近起始部。

2 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172例(95.6%),留置时间2~7 d,发生堵管2例,静脉炎2例。无药物外渗及留置管道(针)脱出病例。

3 体会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护士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3]。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各操作环节护士都要严格无菌技术,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密切观察。连续输液超过24 h,应更换输液器,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更换无菌敷贴2~3次/周,局部常规消毒,动作轻柔,避免粗暴机械牵拉,损伤皮肤。

3.2 加强健康教育 操作前、操作中,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意义,取得配合。置针留置期间应交待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固定,避免液体浸湿留置针处,以防感染。一旦敷贴被浸湿,应及时更换,重新固定。有留置针的肢体就避免提取重物,适当抬高,减少下垂姿势。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约束肢体处置,防止自行拔管。对于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负担重、不愿配合治疗患者,护理人员科学制订教育内容,应积极展开言语、心里等干预措施,搭建沟通渠道,消除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5,18(2):55.

[2]陈咏梅.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48.

[3]张友华.静脉套管针引起的静脉血栓1例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41.

猜你喜欢
封管液进针静脉炎
肝素封管液与4%枸橼酸钠封管液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指标 导管功能的影响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三种封管液对血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留置针不同封管方法与封管液剂量的实验研究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