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萍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 辉县453600
外科术后严重疼痛对患者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会造成很大影响。2008-01—2012-01,我科对268例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减轻术后疼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本组536例患者,男284例,女252例;平均年龄46.2岁。阑尾炎切除术92例,胆囊切除术76例,甲状腺切除术64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36例,腹部损伤探查术88例,胃大部切除术24例,肠切除吻合术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程及严重程度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疼痛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个性差异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干预 患者在手术前有意识的接触同类患者而获取疼痛程度问题。这一过程对术后疼痛反应影响很大,常有强化作用。因此术前给患者讲解病情以及主刀医生情况、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手术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让患者知悉相关信息,建立良好刺激。这种“先入为主”的心里感化要不失时机的运用,使刻意的宣教淡化在无形中。
1.2.2 认知干预 细致、耐心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让患者明白有许多方法可以预防和减轻疼痛,除镇痛剂外,改变体位,听音乐、新闻、戏曲,阅读小说、报纸,小孩可以通过抚慰、拥抱、玩玩具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若咳嗽应将手撑开按压切口以减轻振动造成的疼痛。
1.2.3 穴位按摩 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循环放松,闭目养神,排除杂念,保持心情平和安静。疼痛时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穴位,如胃肠道手术取合谷、足三里、天枢、脾俞等穴位。胆囊取胆俞、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疼痛时对穴位进行推、揉、按、压等方法,以出现温热舒适感为度,按摩15~20 min/次,每次按摩2~3个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从而减轻疼痛。
1.2.4 镇痛药物干预 细心告之患者镇痛药物成瘾性很低且不良反应小,解除其焦虑心理。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1~3 d,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吸收状态和代谢速度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在第一次用药完成后,认真观察药物反应,以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护理操作动作熟练、轻柔,静脉穿刺娴熟、一针见血。移动患者动作尽可能缓慢,以免引起疼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主诉疼痛的分级法,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1级(疼痛可忍受,能够正常睡眠、生活);中度疼痛为2级(疼痛较明显,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影响);重度疼痛为3级(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严重影响睡眠,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者出现被动体位)[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19.8%,对照组46.3%。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性反应。患者术后疼痛可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平衡、机体正常代谢和切口愈合。剧烈疼痛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引起精神障碍。护理人员应了解术后疼痛护理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术后疼痛多因经络受损、气机逆乱、气滞血瘀、血虚气弱、运行无力所致。术后给予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之功效。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术后疼痛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疼痛护理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能主动参与术后疼痛管理,自觉掌握减轻术后疼痛方法,对术后身体恢复、心理、生理状态调整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效果肯定。
[1]钱小亚.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踪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