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河南平舆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平舆463400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对于肾囊肿体积较小、症状不明显、不影响肾功能者,可定期观察,暂不需进一步治疗。如囊肿体积≥5 cm,并导致出血、感染、尿血等压迫症状及损害血压、肾功等,应积极进行干预。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成为首选[1]。2009-02—2012-10,对20例单纯性肾囊肿实施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55岁。囊肿位置:左侧15例,右侧5例;上极6例,中极4例,下极10例。囊肿直径5~12 cm,平均(8±1.2)cm。因腰痛就诊者5例,体检发现者15例。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心、肺、肾功能。并行超声、CT、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确定囊肿位置、大小、数目及其与肾盂及相邻器官间关系,排除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术前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卧位,腰桥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以腋中线髂嵴上方1.5 cm处为第一穿刺点,作一长约1.5 cm直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腰背筋膜,进入腹膜后间隙,用手指适当力度游离腹膜后间隙,防止蛮力导致腹膜撕破。放入气囊,注入气体600~700 mL,3~4 min后取出气囊,置入10 mm Trocar作为观察通道。第二穿刺点选择腋后线十二肋缘下置入10 mm Trocar。第三穿刺点以腋前线肋缘下为准,置入5 mm Trocar。观察镜于第一穿刺点置入,参照术前影像学定位,向腹膜后腔内注入CO2建立气腹,保持维持压力1.5~2.0 kPa。直视下正确辨别腰大肌、膈肌角、腹膜反折、肾周脂肪囊等解剖标志。先清除腹膜外脂肪,在腰大肌前缘打开Gerota筋膜,游离肾周脂肪直达肾脏表面。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提示囊肿位置,找到囊肿,囊肿多呈紫蓝色。充分暴露囊肿壁边缘,用电钩距肾实质边缘0.2~0.5 cm处,切除囊肿壁,切口边缘电凝止血。逐渐降低腹内气腹压力,详细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排尽腹内气体,确认彻底止血后,腹膜后肾周从穿刺口放置引流管引流,关闭缝合切口。将切除囊肿壁做病理检查。
本组2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2~76 min,平均(54±5.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0 mL,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无尿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随访4~24个月,恢复良好。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伴发或继发恶性肿瘤的机会较少,在体检中检出率较高。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经济负担重等。Hulbert[2]报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后,经大量临床应用证实,对于肾实质或肾盂肾盏明显受压,或下极囊肿压迫输尿管导致梗阻,症状明显等患者,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2]。
通过20例经后腹腔途径肾囊肿去顶术,我们体会到,为保证手术效果,术中操作时要注意:(1)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时直接用手指在腹膜后间隙稍作分离,直到肾脏,有助于术者了解肾脏及周围的解剖关系。(2)选择Trocar置入位点应在手指引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腹膜和腰大肌。(3)寻找囊肿时,要根据彩超、CT检查结果向相应部位游离,不必游离整个肾脏。(4)在游离肾囊肿表面时,操作轻柔,以免囊肿破裂。(5)分离肾囊肿时切缘离肾实质最近范围要超过囊肿与正常肾实质分界处。正常肾实质为红色,囊壁为紫蓝色。(6)切除囊肿壁时,其边界不要过于靠近肾实质,防止肾实质损伤发生出血。以距肾实质边缘0.2~0.5 cm处为宜,切口边缘电凝止血。必要时可缝合囊壁周边数针,降低损伤肾实质几率。
后腹腔镜治疗单纯肾囊肿安全、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已经临床实践证实。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防止盲目将使手术范围扩大化,避免发生出血,胰瘘或肝、脾等相邻器官的机械性损伤。
[1]那彦群,李双利.腹腔镜切除肾囊肿[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15(5):342-344.
[2]Hulbert JC.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renal cystic disease[J].Se min Urol,1992,10(4):239-241.
[3]VrublevskiǐSG,KovarskiǐSL,Menovshchikova LB,et al.Simple renal cysts in children: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J].Urologiia,2008,7(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