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思想中“和”的研究

2013-08-15 00:53石朝辉
关键词:岳麓书社船山全书

石朝辉

(嘉应学院师能部,广东 梅州 514015)

王夫之是中国17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船山先生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我国传统的诗学中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对他做了深刻的概括:王夫之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以下试图探讨在船山思想中的情之和、辩证之和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情之“和”

船山诗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是“情”,情无论在诗文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必不可少,但是情感的抒发应有所节制,而不是一味地宣泄,船山诗学中对于情的表述则正体现了船山诗学中“和”的思想,是感性化和理性化的和谐,正如船山所说:“天地之妙,合而成化者,亦可分而成用;合不忌分,分不碍合也。”[1](P733)感性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同一,这正是船山诗学整合性的表现。

1.要文以函情,所有理性精神的表达都不会脱离情。

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函情。琴瑟之友,钟鼓之乐,情之至也。百两之御,御,迎也;将亦迎也。文之备也。善学《关雎》者,唯《鹊巢》乎!学以其文而不以情也。故情为至,文次之,法为下[2](P307)。

这段话表明文与情相关联,文包含情。圣人为了表达情意而创造了法令条文,君子通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来更好地容纳情感。

故以微函显,不若以显而函微也;以理函事,不若以事而函理也。用俄顷之性情,而古今宙合、四时百物,赅而存焉,非拟诸天,其何以俟之哉![3](P481)

用显现的、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这种方式比“以微函显”、“以理函事”更为合理。一霎间的情感可以展示宇宙古今、天地万物,情感要体现深刻、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船山通过这样的情感表达有效地融入了理性的元素,把两者统一在一起。

2.正情、节情、治情。船山认为情要成为健康的、符合需要的情感。文中函情并不是船山的最终目的,饱含情感的文还是有缺陷,因为情可为善,可为恶。船山要求使情贞,也就是使情正。

情,非圣人弗能调以中和者也。唯勉于文而情得所正,奚患乎猊丰中啬之不足以联天下乎?[2](P308)

感情的中和之道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的努力以期达到正的要求。

夫诗以言情也,胥天下之情于怨怒之中,而流不可反矣,奚其情哉……故周以情王,以情亡,情之不可恃久矣。是以君子莫慎乎治情[4](P341)。

情可以兴国,可以亡国,那么,治情显得尤为重要。

故圣人尽心,而君子尽情。心统性情,而性为情节。自非圣人,不求尽于性,且或忧其荡,而况其尽情乎?虽然,君子之以节情者,文焉而已。文不足而后有法。《易》曰:“家人嗃嗃,悔厉吉”,悔厉而吉,贤于嘻嘻之吝无几也。故善学《关雎》者,唯《鹊巢》乎!文以节情,而终不倚于法也[2](P308)。

“文以节情”船山用来调节性情,因为性是善的,但情可善、可不善,如果没有节制、缺少调节,会导致“情至则淫,情尽则变”的结果。

温柔敦厚、节情、治情、“贞一之情”都是和谐统一的体现。贞自始自终都保持对情的作用,否则情就会成为一种漫无边际、无法掌控的泛滥,成为情绪的宣泄,完全脱离了题中应有之义。

二、“一”、“两”辩证思想中的“和”

船山的思想中包含辩证法的思想,正如列宁所说的:“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 (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5](P410)但是船山的辩证思想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在意义的辩证法,更多侧重融合、统一,用船山自己提出的“一”、“两”的关系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

1.船山思想中的“一”和“两”。“自其合同而化者言之,则浑沦于太极之中而为一;自其清浊、虚实、大小之殊异,则固为二”[6](P660)。“一”是指“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在这一和谐的整体中,不仅同一事物内部,而且不同事物之间,均彼此相互联系在一起”[7](P225)。

絪缊浑合,太极之本体,中函阴阳自然必有之实,则于太极之中,不昧阴阳之象,而阴阳未判,固即太极之象,合而言之则一……故太极有两仪,两仪合而为太极,而分阴分阳,生万物之形,皆秉此以为性[8](P45-46)。

絪缊太和,合于一气,而阴阳之体具于中矣。[8](P46)

太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阴阳未分,絪缊合一。

“两”则表示事物都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事物之间存在对立。

故夫天下之赜,天下之动,事业之广,物宜之繁,典礼之别,分为阴,分为阳,表里相待而二,二异致而一存乎其人,存乎德行[9](P1027)。

“两”者,自各为一物……为气为质,为神为精,体异矣。为清为浊,为明为暗,为生为杀,用异矣。为盈为虚,为奇为偶,数异矣[10](P561-562)。

天地万物之间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有着差别,不能等同,如阴阳、刚柔、清浊、轻重等等。就“体”而言,有“气”和“质”、 “神”和“精”之间的差异;就“用”而言,有“清”和“浊”、“明”和“暗”之间的差异;就“数”而言,有“盈”和“虚”、 “奇”和“偶”之间的差异。“判然各为一物,其性情才质功效,皆不可强之而同”[10](P524)。“两”即是“两端”,是“相峙以并立”、“相为对”的存在。

2.“一”和“两”的关系:“分一为二”与“合二为一”。一和两同时存在而无先后之分。 “一”是由“两”构成,两又不能离开一。一和两彼此依存。

自太和一气而推之,阴阳之化自此而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原本于太极之一,非阴阳判离,各自孳生其类。故独阴不成,孤阳不生,既生既成,而阴阳又各殊体。其在于人,刚柔相济,义利相裁,道器相需,以成酬酢万变之理,而皆协于一[8](P47)。

阴阳之间不是互相孤立,而是互为存在,由此推广而言,万事万物不能只是“两”的存在,必然离不开“一”的统一,存在相互转化。矛盾的双方不是互相分离,而是彼此结合。“非有一,则无二”,“分言之,则乾阳坤阴;合言之,则乾以阴为体而起用,阴以乾为用而成体。知能并行,而不离一阴一阳之道”[10](P530)。对立的双方相辅相成,不能分离。“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两相倚而不离也”[10](P525)。

一和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合二为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矣”[9](P1027)。事物一分为二,但又能够统一。彼此之间既不截然区分,也不能合为一体没有差别,两者之间辩证统一。

惟两端迭用,遂成对立之象,于是可知所动所静,所聚所散,为虚为实,为清为浊,皆取给于太和絪缊之实体。一之体立,故两之用行;如水唯一体,则寒可为冰,热可为汤,于冰汤之异,足知水之常体[11](P36)。

船山用体用的关系来分析一和两,由于本体的差异,一和两之间存在差别,但是“体用不二”的思想又说明了一和两还是不能截然分开,应该相互统一。

昼夜分两端,而天之运行一;生死分两端,而神之恒存一;气有屈伸,神无生灭,通乎其道,两立而一见,存顺没宁之道在矣[11](P39)。

昼夜、生死虽然为两,但实际上就是“一”,从两中见一,“存顺没宁”的生死观蕴含在其中。

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张子。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聚于此者散于彼,散于此者聚于彼,浊入清而体清,清入浊而妙浊,而后知其一也,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也[12](P411)。

明为虚实、动静、聚散、清浊,其实质就是一,相互交融在一起。由两而见一, “一之体立,故两之用行”[11](P36)。

在社会现象中,劳逸、难易、博约、险阻与易简之间相互对立,彼此不相同,但是又能合二为一,“惟其一,故能合;惟其异,故必相须以成而有合”[11](P365),相反相成,才能最终达到统一。不存在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事物,无论是天地万物,还是人心之中都不存在,不能过分夸大事物的对立面。

规于一致而昧于两行者,庸人也。乘乎两行而执为一致者,妄人也[9](P1113)。

船山认为:一味规循一致而违背事物具有两面性的人,则是庸人;逾越于两面性之上固执于单一的人,则是妄人。这两种行为都被船山反对并批判。

“道之流行于人也,始于合,中于分,终于合,以始终为同时同撰具者也”[9](P1041)。 “合者,阴阳之始本一也。而因动静分为两,迨其成又合阴阳于一也”[11](P37)。阴阳开始的时候是统一在一起,后来因动静而分为两,最终又会合二于一,合、分、再合的发展形势,是辩证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船山的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这里主要用“一”、 “两”的关系来说明和谐统一的关系。 “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两端生于一致”[13](P18)。而且这种对比是“彼必涵此,而此必涵彼”,两端只是事物存在的分立、差异,两端还是要统一于一致。两端是一致的两端,一致是两端的一致。这种思维方式,既具体表现为两端的展开,又统一为一致,最终的一致把许多存在的矛盾都综合在一起。辩证的思维方式使得在场、不在场,抽象、具体,个别、一般之间都整合在一起,不再处于彼此分立的状态。

三、船山思想中“和”的原因

1.船山思想中天人关系的反映。天人思想是船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又有所发挥,内容十分丰富。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则既有着万物的共通性,也有差异性。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都是船山天人思想考虑的内容。

(1)船山认为天人不同,但又相通,天化人心。

有识之心而推诸物者焉,有不谋之物相值而生其心者焉。知斯二者,可与言情矣。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落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以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一俯一仰之际,几与为通,而浡然兴矣。“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俯仰之闲,几必通也,天化人心之所为绍也[14](P383-384)。

从这段论述中我们看出:外在之物可以与人内在情感相互关联,彼此相通,霎时间的触动,这些微妙的联系使外在的天与内在的人统一起来,这是天化人心的结果。“天地之德,亦待圣人而终显其功”[9](P1035)。说明天人之间相互联系,可以相通。

(2)船山认为人可造天,应该通天尽人。诗人追求“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1](P681),充分调动诗人的积极性。诗文创作时诗人主动地、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包含更为广阔的容量,使诗歌作品达到“以审美的笔调,撰写具有社会功能意义”的效果。因为:

故君子之知天,知人之天也;君子之应天,应天之于人者也[15](P134)。

圣人与人为徒,与天通理。与人为徒,仁不遗遐;与天通理,知不昧初。将延天以佑人于既生之余,而《易》由此而兴焉[9](P993)。

天人关系在诗学中可以直接体现为“贞”和“情”之间的关系。

欲虽乘之,而天理自不容昧也;情虽感之,而吾性自不容欺也。特恐理不足以治欲,而性不足以正情[16](P106-107)。

情是人特有的特点,喜怒哀乐的总和,丰富且复杂,在诗文中应该表现什么情感,怎样表现情感,不能随心所欲,应有所限制,而贞正好充当着对情进行规范、把握的重要角色。由于天人的关系,所以诗歌要反映人与天、自然、自身的关系,所以在诗歌中可以描写正情、“贞情”,可以具有宏大关怀的情感,可以把自然的真与人文的善相统一的情感,还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的情感。贞和情成为天人关系思想体系观照中诗学思想的核心,把两者有机统一地结合在一起。

2.船山思想中感性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同一性。情是生命的活力。别林斯基曾说过,感情越强烈的作品,它的思想性也就越强。“感性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17](P406)。

船山诗学中肯定情,认为个人的生命体验、情感经历、优美的景物描写、动人的情感抒发都不能缺少。船山在论诗、评诗时都本着这样的原则,优秀的诗文作品不能仅仅是枯燥的说教、以传递知识为目的,需要情感的投入、带来审美的愉悦。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欣赏都由感性开始,作品一开始给读者带来的感染力无法忽视,而且也感人至深。同样,船山个人在进行创作诗文的时候,饱含强烈的爱国热情。对于真理、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都来自于他对于人生的感悟。每一个时期的变化,每一次人生的经历,都成为船山创作的重要来源。丰富经历使得船山的诗文情感异常强烈。“门外黄鹂啼碧草,他生杜宇唤春归”,“故国人今尽,先君道已亡;蒙头降吏走,报哭老兵狂”[18](P400)。 “几许兴亡,凭谁料理,血痕一缕留青史。从来白刃杀英雄,恹恹儿女丛中死。霜气飞空,星光堕水,间宵半吐伤心字。他年莫问草堂荒,萧萧落叶随风起”[19](P742)。他在许多诗文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对“情”的重视。但我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不能忽略价值诉求、理性精神的作用。每首诗都蕴含了船山的理想、信念。因为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不仅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还让人觉得是缺少价值的个人的表达,不可能带来更大范围审美效果。如果情感中没有了理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掌控,那纯粹只是个人欲望、冲动的满足而已。船山受到儒家精神的影响,自然在“情”的选择上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情本身就存在价值取向的问题,不是任何情感都为船山所认可、赞同,两者应该统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些完全脱离了理性精神的情感,有可能成为泛滥的“淫情”,背离船山思想的实质。

感性精神和理想精神是借用西方的术语进行分析,而在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区分。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理论术语的含混性,另一方面也看出船山思想的矛盾、复杂性。

除了以上的两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些促成情贞一体的原因。比如:

幽明、隐显作为范畴,表现为一种视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曾昭旭在《王船山哲学》中就说:“所谓显隐者,盖就一时一地一物而言,天地原不能全体呈现在目前,而必有显有隐。”[20](P60)隐显也可以表现为幽明,隐显和幽明不同于有无,各自属于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有生于无,无生于有”,但“不得谓幽生于明,明生于幽”[21](P410)。隐、幽表现为不在场,显、明则表现为在场。我们可以通过“在场”的显现存在,清楚感受到背后的“不在场”的存在。隐显、幽明的这种关系则必然要求和谐统一,把可见与不可见、在场与不在场相统一。不能因为不可见、不在场的隐、幽而违背它们,因为那样无法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无法实现“和”的意境,为船山所批判和否定。

[1]古诗评选[M]//船山全书:第十四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2]诗广传·论鹊巢[M]//船山全书: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3]诗广传·论清庙[M]//船山全书: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4]诗广传·论扬之水[M]//船山全书: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5]列宁.哲学笔记[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周易内传·发例[M]//船山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7]汪学群.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张子正蒙注·参两[M]//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9]周易外传[M]//船山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0]周易内传[M]//船山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1]张子正蒙注[M]//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2]思问录·内篇[M]//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3]老子衍[M]//船山全书:第十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4]诗广传·论东山二[M]//船山全书: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5]春秋家说[M]//船山全书:第五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6]四书训义(上)[M]//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郭小平,翟灿,熊曹,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18]为家兄作传略已示从子敞[M]//船山全书:第十五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9]踏莎行(与李治尹夜话致身录事有感而作)[M]//船山全书:第十五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20]曾昭旭.王船山哲学[M].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3.

[21]思问录[M]//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猜你喜欢
岳麓书社船山全书
岳麓书社:以传承为使命
图片资料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咬定青山不放松 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典就是每个时代的时尚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易言者:新媒体时代再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