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胜
(江西省万安县中医院 万安 343800)
手术修补术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疝气60例临床体会
刘小胜
(江西省万安县中医院 万安 343800)
疝气;中老年;修补术;中药治疗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有较大张力,机体损伤大,手术后疼痛比较明显,容易复发,特别是老年人复发率比较高,平均达到15%[1]。中医认为,中老年疝气病是由于中老年人中气不足、机体功能退化、体质虚弱,邪气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腹腔内气压增大,根本原因为气血不畅。本文采用现代无张力修补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提升脏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50~78岁,平均64岁;单侧55例,双侧5例;初发55例,复发5例;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腹股沟疝分型标准,Ⅱ型18例,Ⅲ型39例,Ⅳ型3例[1]。
1.2 治疗方法 补片选择:选用一个充填式网塞和一个成型平片的巴德补片。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手术方法:患者采用无张力手术治疗。切点选择腹股沟区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中点上1.5 cm,斜切长约6 cm,由外向内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在切开时保护好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游离疝囊等,注意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寻找疝囊,横断疝囊,缝合残端形成一个小疝囊,把网塞与疝囊缝合后,经内环口推入腹腔,注意动作要轻柔,首先缝5针左右将充填式网塞外瓣与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平行缝合固定,然后将成型平片置于精索后方,精索从成型的圆孔内穿过,裂口缝合2~3针。补片平整、结合紧密覆盖在腹横筋膜表面,由里到外依次缝合切口。术后外科预防感染治疗。中医内服中药: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目的是从整体上调理腹腔内的游离脏器。采用补肾固本、清热去湿、化气利水、行气活血、温经行气的中药煎服。组方:向日葵根30 g、小茴香10 g、荔枝核10 g、桔核6 g、吴茱萸6 g、木香 3 g,水煎服,1剂/d,早晚各一次 300 mL,口服 7 d。
1.3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平均术后10 h可下床活动;本组患者3例切口轻度异物感,仅个别患者感轻微疼痛但能耐受,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尿潴留1例,经导尿后治愈,术后发热1例(<38℃),2 d内均自行退热。全组治疗效果满意,出院后回访12个月,均未复发。
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使腹股沟疝成为基层医院外科的多发病,发病比例较高。传统疝修补技术未注意机体不同组织间的结构、生理特征,强行进行缝合,既改变了解剖结构,也破坏了组织结构功能,组织之间相互牵扯产生较大张力,容易使缝合线断裂,组织撕裂。且由于传统技术未进行疝囊内环的修补,疝囊结扎后很有可能向外突出,导致疝的复发。美国医生Lichtenstein首先于1986年提出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克服了传统手术缺点,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几乎无张力,所以又称为平片无张力修补。此后该术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Ⅱ、Ⅲ、Ⅳ型疝首选术式。充填式网塞能分散腹腔内压力,避免出现修补后疝口的高压。选用组织相容性较好的巴德补片,置入后与组织相容生长,同时中性白细胞能自由通过,确保了补片的抗感染能力。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标,解决症状;中医治本,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导致中气不足、体质虚弱,邪气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者,气机失于疏泄,筋脉不利,或气胀流窜,结于少腹,注于阴囊;中气下陷者,筋脉弛缓,无力摄纳,则肿块突出,劳则气耗,故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本文辅以益气升提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口服,效果满意。临床治疗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 d,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术中彻底止血。(2)补片选择大小适当,补片裂口在缝合结扎时不宜太紧,保证网片与耻骨结节部位的固定平整,但要避免缝扎到耻骨结节和耻骨骨膜上,而要固定在该处的腱膜组织上,因为此处神经分布丰富、敏感[2]。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4
[2]马颂章.无张力修补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7-78
R656.2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8.058
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