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 ”渗透,“两性 ”统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2013-08-15 00:52:47翟长红张万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学知识英美人文

翟长红,张万防

(武汉轻工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1.文化素养的渗透

1.1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形式,教师与学生很少关注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导入的观点,但却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只单向地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之一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诞生。即,很多英语学习者只是单向地、被动地学习到些许的英美文化知识,而做不到对等地、主动地“输出”本族的文化知识。基于此,研究者纷纷献谋献策,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测试、问卷等多种方法,提出了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所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如,在讲授 《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些象征性事物。为此,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象征。大部分学生兴趣高昂,但面对他们所司空见惯的诸如剪纸、旗袍、唐三彩、对联、兵马俑、四大名著等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时却面面相觑,尴尬之情与遗憾之义无以言表,原因在于他们无法从自己学了十年左右时间的英语里找到对应的表达。因此,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双文化”意识。

1.2 中国文化导入的具体举措

1.2.1 课程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可给非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 “大学语文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历史概要 ”或 “中国文化概览”等汉语选修课程;给高年级学生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文化概况”或“英美文化概况 ”等英语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既继承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又学习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促进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2.2 教材编写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材料几乎皆出自英美出版物。其中,中国文化含量微乎其微。尽管学生能学到最真实的英美文化知识,却不知怎么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播只能靠师生们随意性的自我传播。所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势在必行。教材编写者应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加教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具有中国文化色彩词汇的英文表达。[1]至于教材资料,可选取中国通晓英文的作家所写的英文著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的中国经典作品以及精通中国文化的外籍作家的作品等。

1.2.3 教师引导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与国情教育基本局限于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少。[2]因此,教师要力所能及地、有目的地训练中国学生们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当讲授西方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学习两个节日文化的习俗差别;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中国人的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本族语作家写的有关中国的作品等;[3]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除了国外英语电台电视节目(VOA,BBC,CNN等)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收看或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和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节目。实践证明,把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鉴赏能力、强化他们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学知识的渗透

2.1 文学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英美文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把英美文学知识恰当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既可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其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素养势在必行。

2.2 文学知识渗透的举措

2.2.1 英文影视赏析的合理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篇章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 Unit 2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欣赏 《淘金记 》(The Gold Rush)、《城市之光 》(City Lights)与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等电影作品;在讲到“工作和事业”此类的口语话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欣赏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如遇到环境话题,教师可让学生欣赏 《冰河世纪 》(Ice Age)等电影。

2.2.2 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完成文学教学这一庞大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首先,英语文学作品集文学知识、历史、哲学、音乐、宗教和美学等知识于一体,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并通过口头复述、朗诵、缩写故事、写心得体会、评论、翻译等途径及时地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圣经》、古罗马希腊神话,知名度较高的英美作家,如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戏剧等,让学生多渠道地接触英美文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定期举行与文学相关的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摄取的文学知识。另外,由于英语教师素养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选修课的开设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1 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双重使命。

然而,社会经济效益的驱使、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重理轻文现象的影响,使得师生们都一味地重视高等工科教育的社会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学生人文创造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设就成为空谈。作为高校公共课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此当然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必须意识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的必要性,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来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3.2.1 拓展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很多大学生从课本中学到了一技之长,却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拓展教材中的人文资源,适时、适量地导入文化知识。针对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些有人文价值的篇章,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并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如,让他们思考名篇佳作中主人公的价值观,从而思考他们自己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他们的人生责任,找到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人文背景资料,用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形象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达到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3.2.2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英语教师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4]教师作为跨文化的推动者,要丰富自己的中西文化知识,以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授课,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此外,作为本土文化的传授者,教师更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5]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本土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3.2.3 丰富第二课堂

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一环。除了积极开发和利用第一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动态、开放的外语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课后以及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如,鼓励学生组织或参加英语角、口语比赛、歌唱比赛、英语辨论、话剧小品表演、英语晚会、读书竞赛以及文化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接触最原始的英语及英语文化,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言知识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语言中包含的深层的文化意义以及感受英语的人文魅力。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外语教学理应包括文化教学,培养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存在,呼吁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双向”交际意识的目的。

[1]宋晓红.大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 ”的原因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李倩.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2).

[3]万琼.从课堂观察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芦雪瑾.对英语师资培训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

[5]刘嘉菊.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济南两所高校为例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文学知识英美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渗透
音乐教学中在文学知识融合
魅力中国(2009年10期)2009-05-22 11:31:08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军事历史(1993年2期)1993-08-21 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