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竟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新环境[1]。学校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都应该起到育人的作用,当然学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工作更需要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不仅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可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形成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共同作用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如何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实现育人功能是每个教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活动,必须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本,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面[2]。高校是一个综合的育人场所,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服务都应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务管理工作也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务管理人员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人性化地执行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既不失权威性,又具有人性关怀,既体现制度的规范监督育人功能,又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协调,营造出和谐的教务管理氛围;同时提高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智能的便捷服务。
在高校教务管理育人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成效的大小,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笔者认为,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因为教务管理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运行管理和常规管理工作,如果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对教育事业、对本职工作执著的信念和追求,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各类教学事故,进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混乱。又由于教务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者,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在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时能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地照章办事。因此,高校的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推进管理育人的持续正向发展。
2.服务道德素质。教务管理人员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地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力量,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务管理不仅仅起到管理育人的作用,更是最能体现高校服务育人质量的环节,作为一名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为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3.科学文化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3]。大学生是接受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的人才,是掌握着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只有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更准确地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所以科学文化素质也是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4.业务理论素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在不断的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中进行应用、融合,总结出一套更完善、更先进的教务管理方法,更好地提升教务管理水平,增强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作为教务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是将教务管理工作流程、业务内容、规章制度熟谙于心,做到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办事流程,解决学生当前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指导。
5.实践能力素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是教师与教学单位之间、各个教学单位之间、教学单位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领导之间、学生与教学单位之间相互沟通的枢纽,需要处理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与判断应变能力,而且,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还包括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经常性地向上级汇报教学运行情况与教学偶发、突发事件,进行教学管理文件的起草、修订等等,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除此以外,运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还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备程度不同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更直接地体现育人效果。
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这是搞好教务管理育人工作、实现教务管理目标的关键内容。专业化的教务管理人员能融入现代教育管理科学先进理念、能准确把握教学管理政策、能实现精细规范化教学管理。所以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开展业务知识竞赛的方式,使管理者熟悉工作流程与教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应急处理能力。其次,增加管理者外出学习交流与培训的机会,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交流活动,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务管理理念,再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先进的教务管理模式。另外,举办教务管理工作研讨会、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对于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教务管理人员的选聘及考核管理办法的落实对于管理者素质提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务管理人员的选聘方面,热爱教务管理工作、关爱学生、责任心强、学历层次较高,最好具有教育学、管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人员应该作为首选对象。在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方面,制定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由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笔者认为,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最关键的还在于提高管理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管理者的科学研究水平。无论是工作业务内容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乃至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刻苦钻研。管理者可以通过参与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科学研究项目,促使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并将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用更科学化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工作,提升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同时也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素养与理论学习能力。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高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着管理约束的作用,固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往往因为其强制性,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主体地位受到侵犯与忽视,从而导致学校在执行时遇到学生的抵触情绪。如果在教务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人性化而非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建立让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引导学生接受、认同并积极主动遵守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能改善教务管理人员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好地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比如,学校在制定学生考试违规相关规章制度时,应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征求意见,采取听证会制度,通过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学生会学习部、学生学习社团等多种途径将广大同学的意见统一反馈回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部门,既体现出学校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的特点,又能广纳多方意见,使得学校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应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这样,在文件的执行过程中就不会存在过多的抵触情绪。在之后处理学生违规事实时,如果能给予学生申诉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能起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营造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气氛的作用。教务管理人员应主动把人性关怀渗透到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以关爱、理解与尊重的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使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并最终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务管理方式不仅仅要增强人性化管理,还需要提高办事效率,改变过去经验型管理方式,通过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式,为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来开展工作,组织配置教学资源,使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从过去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管理观念的转变。
但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还处在不断建设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创新服务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思路,教务管理人员就能从中挖掘出自身的潜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更多地放在教学、教务等各项业务中,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念的革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现有师生与管理者的需求,不仅仅需要在做好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相关需求分析之上进一步开发增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需要增添新的管理方式使信息化建设更具人性化、便捷化,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安装移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或者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机,通过各类智能终端接收教务信息与数据,将服务集成化、规范化地延伸到学生所在的任何区域。既是为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同时也为需要了解高校学生的相关人士与单位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在校外了解到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过程、成绩、奖惩、学籍异动、所获证书的真伪情况。未来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一个全面的大系统,所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业务都能在智能终端上进行,比如成绩单的办理、考试准考证的打印、教室的使用查询、借用教室的申请、离校手续的办理等等。大力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进教务管理方式,全面实现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教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缘起于教务管理的实践经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方向与教育管理水平,它是教学秩序正常运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务管理科学规范的必要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可见,制度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所以,高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慎之又慎,须经过科学论证的制定过程,应具备完善的制定程序。
第一步,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从教务管理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它的制定应满足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继而召集由教务管理部门、法律学科专家、学生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参与的讨论会,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学校规章制度的上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具体情况并且与现行法律法规精神相符的规章制度草案。
第二步,将规章制度草案下发到相关部门人员与学生手中,在全校范围内广泛进行意见征求。再由教务管理部门牵头,召集相关利益群体代表参加的意见征集会,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反复斟酌,并做出合理性地整理修改。
第三步,将修改后的规章制度草案提交到制度委员会进行审议、审批。在这里可借鉴日本高校的做法,在日本大学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立案与审议机关,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其中一些高校就会组成常设的“制度委员会”,分别由文部省、评议会、教授会、学长等组织共同参与到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5]。笔者认为,在第三步中审议并通过规章制度需要多方权威代表共同决定。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由校长办公会、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督导专家委员会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共同组成制度委员会,由制度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通过上述合理、完善的制定程序来实现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其制定过程体现了协作、理解、包容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服从与被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样的过程才能保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同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存。
规章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不仅仅要考虑制定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还需要有恰当的管理手段作为保障。增加其执行力。第一,在规章制度制定出来的同时加强宣传,告知学生其制定的目的、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理解、掌握规章制度,使学生理解教务管理人员所肩负的重任,理解制定规章制度的意图是为了他们更全面健康地发展,明白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务管理人员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实现学生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同,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得到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在“施行”规章制度之前增加“公布”这一程序,以通过网络在教务管理部门的首页挂出规章制度的内容,或发放给学生编制有相关规章制度内容的《学生手册》等方式进行公布,旨在求得被执行者的广泛了解。以减轻后面执行过程的阻力,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施行。第二,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协作处理方式。遇到需要教务管理部门同其他管理部门共同处理的事件时,提前进行工作沟通,相互协调配合,避免出现执行规章制度时产生冲突或者脱节,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的教务管理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育,但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脱离了教务管理也是难以出色完成的。虽然当前高校教务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仍需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找到解决之道,但是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和高校教务管理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相信,高校教务管理的育人功能必然朝着良性发挥的方向发展。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翟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教育研究,2011(1)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张宝泉.日本大学的规章制度管理[J].外国教育研究,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