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式道德之维,“守夜人”与“看不见的手”搏弈的解: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路径

2013-08-15 00:53:20张家源
重庆行政 2013年2期
关键词:国富论斯密利己

□ 张家源

我国最先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的道德观念的学者有朱绍文、晏智杰等,朱绍文在《〈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中认为,斯密学说中的经纪人是前后连贯的,并明确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所讨论的人性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属性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而绝不是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人物”。[1]其后,我国的学者对斯密学说的研究开始不断加深,如晏智杰先后出版的《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讲亚当·斯密》等都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其道德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阐述道德与市场联系方面,大多数有所探究的经济学家都偏向于用道德哲学的方式研究“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如胡怀国的《亚当.斯密的思想渊源:一种被忽略的学术传统——兼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文借鉴前人对斯密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斯密身前主要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力图从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抽离出其道德要旨,并藉此探究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守夜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基本界定

(一)“道德”的分层与界定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道德本质的学说进行了分类,他认为高尚的道德既不能绝对利他,也不能绝对利己。“道德”的行为是应该让社会上的其他人感受到“同感”的,它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这种结合斯密称之为“合宜性”,并认为“利己可以说是实体,后者可以说是影子”[2]。道德的起点是同情。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道德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同情,并能为社会的发展所接受的。另一种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分为两类,一类是斯密式的道德,即“合宜”或“适宜”的道德,斯密认为这种道德合乎分工和市场经济的需求,是应该成为社会道德观的主流的;另一类则是对特定事物的特殊感情,以“爱党”为例,党是一个特定的利益集团,对它的爱很难归结为同情,而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也是不应该牵涉到特定的利益集团的,所以,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并没有提到诸如“爱国”,“爱党”,“爱教”这样的品质。本文重点论述的道德,也是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斯密式道德”。

(二)“守夜人”及“看不见的手”的领域界定

要真正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就必须联系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背景。事实上,当时的英国重商主义盛行,但由于社会的发展,重商主义的理论指导意义已是强弩之末。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一直在抨击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他指出,在一切听任私人利益自我制导的情况下,“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3]他认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应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而且是僭取了一种权力,“是再危险也没有了”[3]。翻阅《国富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亚当·斯密所指的私人实际上即我们常说的经济人,是客观上存在着各自利益,并受之指导而独立从事具体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利益主体。这也和重商主义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国家干涉形成对比,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的批判的体现。所以在《国富论》中,守夜人的职能被限定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负或压迫,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当然,为了维持政府的尊严,还需要有一些其他的花费”[3],它的作用领域主要界定在宏观领域。虽然斯密没有对“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做解释,但事实上,在《国富论》中,斯密对自由市场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从其原文“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差不多同假设土地在其所有居民中分割成相等的部分时所能有的分配一样;这样,没有打算去作,没有真正去作,却促进了社会的利益,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生活资料”[2]中也可发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领域主要界定在微观领域。

二、“看不见的手”与“守夜人”的博弈困局

(一)“看不见的手”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有法律及道德约束

虽然整本 《国富论》只提到了一次 “看不见的手”,但其实斯密早已在《道德情操论》中间接论证了“看不见的手”的社会法律等制度基础。“看不见的手”作为一种自由经济发挥作用的准则,有其天然的制度性约束,而这种约束,侧面反映出了“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缺陷。在一些诸如社会安全、经济秩序、公共事业等领域,它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和局限。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人们会在具体经验基础上形成道德的一般规则,这些规则成为了人们在各种环境下的行为的判断标准。而这种标准,也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得到遵守与维持。这种标准的最低要求可以看作为法律制度,当然,它也包括正义规则和某些行政制度的管理。由此可见,自利的作用是严格限定在正义与法律的许可范围中的。正如斯密所说,“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具备正规的司法行政制度,以致人民对于人们遵守契约的信任心,没有法律予以支持,以致人民设想政府未必经常地行使其权力,强制一切有支付能力者偿还债务,那么,那里的商业制造业很少能够长久发达”。[3]由此可见,“看不见的手”并非万能钥匙,制度的约束使得其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受到一定限制。

(二)人为设计制度的固有缺陷

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中,斯密用货币的例子说明了良好的经济制度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事实上,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都论证了制度的形成一般意义上是人长期的行为活动自发形成的,制度的产生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为了调节人类交往中的利益关系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无意识的制度形成方式决定了大部分制度设计都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正因为此,“看不见的手”很难与人为的制度设计相契合,这种制度性的摩擦决定了“看不见的手”的缺陷。

(三)国家收入的必要性影响“守夜人”作用的发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守夜人”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他论证了军备对于发达社会国家的必要性。君主的意义,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而这种义务的完成,又只有借助于兵力[4]。越是文明程度高的社会,其军备的要求也越好。斯密还认为,一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直接依赖于“正义的法律”的保护和鼓励。虽然如此,斯密也同样承认,国家如同个人,也有其自身的利益,即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土和财政收入。在《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家的收入来源于国家资源与人民的收入[4]。很明显,增加国家收入必然会引起一系列围绕着国家资源和人民收入的经济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经济联系的普遍性往往不仅仅包括此二者。斯密同时指出,包括防御社会,维持国家尊严,司法行政,维持交通,教育及宗教等有利于整体社会的公共设施在内的费用,均应由国家支付。这些费用支出的多少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基础,而且,国家需要在经济领域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社会宏观环境稳定,参与协调一国经济运行的某些经济活动并维持市场经济运行必备的经济秩序。而这些活动也是需要以国家收入作为后盾的,整体而言,国家收益与经济干预是相互依存的。国家的收入会极大的影响“守夜人”作用的发挥。

三、道德是破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困局的钥匙

(一)道德是“看不见的手”的题中之义

在十八世纪,道德哲学是包括了经济学的,而亚当·斯密早年也是一个哲学家,受大卫·休谟的影响,早在写《国富论》之前,亚当·斯密就在《道德情操论》当中提出了“同情”这个概念,即关心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牵挂,而同情这个概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由市场中的道德。斯密认为,在本源和本质上,基于同情的合宜感才是道德赞同的首要原因。“合宜感”是建立在赞同的情感,亦即当事人的情感和旁观者情感的一致基础上来判断的,这构成了道德判断中最必需、最普遍的要素。品质或行动的有用性和愉悦性中,“心灵的每一种对自己或他人有用的或令自己或他人愉快的品质都传达给旁观者一种快乐,引起他的敬重,并被他冠以德性或价值的美名”。[5]斯密认为这种道德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即利己与利他的本性,同时,这种道德也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是唯一正确的道德。正是基于这种道德观,斯密分析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人类利他与利己本性的合宜性,构成了斯密自由市场经济学说的基础。可以说,对斯密式道德的论述,也是对自由经济的基础的论述。道德,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本就是“看不见的手”的题中之义。

(二)道德是制度设计的天然准则

斯密在探讨制度时指出,“事实就是如此: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天性使人适应他由以生长的那种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2]这种互相帮助与互相伤害的状态源于人利己与利他的本性,为了避免互相伤害,斯密认为社会需要一种正义制度,这种正义制度是由人的利己与利他的本性决定的。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会选择那些符合“斯密式道德”的制度,即符合利己与利他本性相结合的合宜性。以此为基础,斯密在其后对制度方面的探讨都和这种道德相联系。他认为制度设计应该满足天然的道德准则,使其接近自发形成的制度,这种制度设计始于防止利己性导致的人类互相伤害,包括效率、公平、正义,对弱者的同情在内的斯密式道德则是其天然的准则。

(三)道德为“守夜人”的行为立法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更多的时候。制度的设计与政府相联系。事实上,市场经济的缺陷也要求政府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但政府一旦产生,就因其强制性和人为性天然具有侵犯性,所以政府行为也必须进行规范。斯密在《国富论》中把政府的职能限定在是保护社会安全,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和维持政府的尊严之内,且“防御社会的费用,维持一国元首的费用,都是为社会的一般利益而支出的。因此,照正当道理,这两者应当来自全社会一般的贡献,而社会各个人的资助,又须尽可能与他们各自能力相称。”[3]其“为社会的一般利益”算是一种斯密式道德的写照;“照正当道理”一句与斯密的思想相契合,表明了斯密一贯的限制政府行为的思想,也表明了斯密对政府身份的一般原则界定,它首先表现为把政府当作一个利益主体,把政府的行为限定在符合一般道德原则之内;其次,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了各种行为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自私自利行为,给人类本性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基础,同时顺应人类的利己与利他本性。

(四)道德能有效完善制度设计里的不足与缺陷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正义的制度和道德是自由市场的基础,但制度作为一种生产关系,需要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契合,事实上,很多制度也正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形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度的路径依赖同样也会使落后的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约束作用,国内外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一味依靠政府设立的制度和政府行为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绝对不可行的。人类行为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使得制度在很多时候是有缺陷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密所说的道德,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否认有“公平的观察者”,他转而认为神会根据人类的经验累积,命令人世间创造出一种大家都应遵守的“一般规则”。这里的“一般规则”,实际上就是后面斯密所说的道德,包括约束利己心的谨慎慎重和约束利他心的正义仁慈。斯密也承认对道德的界定是难以有客观的或自然的原则的,但道德中的一些基本内涵却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是可以长期适宜的。基于此,“斯密式道德”是可以完善制度设计里的诸多桎梏的。

四、对市场经济转轨的启发、思考与借鉴

(一)政府需要成为“道德”的守夜人

正如前文所说,制度这种生产关系是不能天然地跟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在大多数时候,它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补充。然而事实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另一方面,政府又往往会按其主体利益特意引导道德观念,这时候,道德就很难避免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按照斯密的观点,现代政府更应扮演好“守夜人”这个角色,就道德问题而言,一般的道德问题政府可以不加干预,但对于斯密所论述的道德,即斯密式的道德而言,则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引导的,政府有必要对包括诚信、正义在内的“斯密式道德”进行提倡,引导。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向“契约化”,“法制化”转型

“斯密式道德”是由人的本性促使的,它的含义包括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合宜性。这种 “合宜性”实际上成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人们之间的行为能够被预期是经济良好运行的一大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斯密式道德要求会越来越高,违反这种道德的社会损失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固化“斯密式道德”,契约化、法制化的市场经济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政府应该为“斯密式道德”设立惩罚机制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社会运行的手段是需要外部的惩罚机制的。在斯密看来,道德是需要得到报偿的,这种报偿也最能鼓励和促进道德的发扬光大,“因而道德与报偿的情感及社会机制,不仅涉及个体德性与幸福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公正与良序社会的重要实现方式。”[6]斯密式道德”的惩罚机制一方面由人们在长期博弈中自发形成,但政府也需要在某些时候采取行动,就市场经济的某些道德问题设立惩罚机制。

(四)政府应该让“斯密式道德”在部分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如前文所述,生产力水平与人的本质是经济机制选择的基础,道德约束则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前提条件,人们在市场经济的长期博弈中,会慢慢产生一种基于“斯密式道德”的一般规则,这种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亦应该顺应这种一般规则,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而政府的干预又会造成难以避免的无谓损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转轨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让 “斯密式道德”成为某些市场经济问题的解。

[1]朱绍文.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J].经济研究,1987,(4).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282.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292.

[4](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254.

[5]曾晓平译.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9.

[6]费尚军.同情、美德与秩序——亚当·斯密同情概念析论[J].南昌大学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国富论斯密利己
“利己”二面
杂文选刊(2023年7期)2023-08-21 09:43:47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新传奇(2022年26期)2022-07-22 09:05:18
“利己”二面
中外文摘(2021年17期)2021-11-05 06:28:14
“斯密问题”的由来、争论及再解释
品读穿越百年时空的经典
——评新译本格拉斯哥版《国富论》
中国出版(2017年3期)2017-01-26 13:31:18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商场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4-14 19:04:45
交换的产生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