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认同感教育 提高全民凝聚力

2013-08-15 00:53:20陈伯凯
重庆行政 2013年2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认同感民族

□ 陈伯凯

作 者:中共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党委书记

认同感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自我和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主要是由于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

一、开展认同感教育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也受到了西方国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腐蚀,盲目崇洋媚外,追名逐利,心理表现十分浮躁,相当部分群体信仰缺失,认同感危机凸显。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认同感教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二、开展认同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认同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

纵观中华文明史,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民族或族群,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互动整合,从多元走向一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全球化使地球越来越小,使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便捷。无论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还是国际社会,都应该认同中华民族。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真正实现对中华民族的全面认同,不仅仅是文化和学术上的认同,不仅仅是空喊几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口号,而是真正意识到中国各民族要和平、要生存、要发展、要繁荣,必须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必须把对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必须把对56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提升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二)认同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诸多道德理念,包括尊老爱幼、上慈下孝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的民族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我们的民族品德和精神,成为维系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培养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可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可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振兴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选择。

(五)认同我国改革开放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力的强盛也使得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形象展示于国际舞台。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当前的第2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11年提高到7.3%,中国已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更是全球政治经济稳定的“稳压器”。因此,我们根本没有理由不认同中国人创造的巨大经济社会成果。

三、开展认同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举办居民讲习所,提高广大群众的认同感。以互动的方式,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居民讲习所,邀请县属部门相关领导或业务骨干、农村致富能手、先进典型、社会贤达等进行“互动式”授课,将党建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下去,开拓群众了解国情、市情、县情、政策、法律、法规的渠道,让人民群众近距离领会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切实增强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二)通过党风廉政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实践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认同感。通过党风廉政责任书的签订、党风廉政教育宣传、党务政务公开、警示教育片播放和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塑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镇、村(社区)纪检干部廉洁从政思想,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做党的忠诚卫士,做人民的满意公仆,为打造“干净巫溪”作贡献。

(三)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广大群众认同感。通过端午、中秋、重阳、大年、清明等传统节日对广大群众有针对性进行尊老爱幼教育和重视亲情教育,强化老一辈教化年轻人的力量,塑造年轻人既要洋为中用,更要传承我国传统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心热爱祖国文化,在根源上培养爱国主义思想,让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心、根植于行,从而带动一家人,影响一批人,让美好的认同感愉悦于心,努力实现全民认同。

(四)通过“学雷锋,见行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认同感。在镇、村(社区)特别是辖区内中小学校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见行为”等系列活动,加强广大教师群体爱党爱国教育,努力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认真学习深度发掘身边的“活雷锋”,并通过国旗下讲话、思品课、宣传栏和表彰等形式,教育广大青少年学习雷锋群体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同革命前辈的代表性。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认同感民族
图说审计(6)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