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柯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大力推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必然是需要走出去的核心部分。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中国典籍英译的数量确实已大大增加,但是不少译本的翻译质量比较差,中国典籍英译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实践没能有效地予以指导。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化,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当今时代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走出去的中华文化要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认可甚至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方面,需要译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典籍英译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才有可能译出受西方读者欢迎的高质量译本。因此,研究者们应该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理论,同时还要从其他学科汲取养料来发展和深化自身理论。现在已有研究者从阐释学、接受美学和文化传播学等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进行研究,但是通过中国知网查新,作者发现从模因论视角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研究的相当少,结合《孙子兵法》来研究此问题的论文更是没有检索到。本文将探讨在模因论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英译及传播(以《孙子兵法》为例),其余相关问题将另文专述。
模因这个概念最先是由新达尔文主义学者牛津大学教授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出版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来的[1]。Dawkins的定义是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的单位,从一个人的大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大脑。Francis Heylighen将模因定义为一种信息模式,存在于个体的记忆之中,并能够自我复制到另一个个体的记忆之中,其中包括所有可以学习到或记忆的东西:思想、知识、习惯、信仰、记忆和形象等等[2]。Susan Blackmore认为模仿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方式[3]66,即模仿是模因传播的唯一方式。
Chesterman认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能将一个文化的状态描述为一类模因——一个模因库(meme pool)。”[4]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实质上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模因传播到英语世界的模因跨文化传播活动。模因论视阈下《孙子兵法》的英译是按照下述流程进行的:译者作为特殊的宿主面对原著《孙子兵法》并受到其感染,对处于“遗传阶段”(未经阅读的原著)的《孙子兵法》模因进行解码,解码成功后译者便成为宿主,译者用英语对原著《孙子兵法》模因库里的模因和模因复合体进行重新编码,为其更换新载体,进而构建一个新的“遗传阶段”,英语世界的读者接触到英译本《孙子兵法》后被其感染,《孙子兵法》模因便复制到他们脑中,通过这些读者与其他人的交流与交际,《孙子兵法》模因得以在英语世界传播。
Francis Heylighen指出模因复制须经过四个阶段,即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5-6]。《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通过这四个阶段被译成英文后,英语世界读者亦即是新的宿主受到译本的感染,理解并接受英译《孙子兵法》模因(即同化阶段);英语世界读者通过解码《孙子兵法》英译本模因库里的模因和模因复合体,《孙子兵法》模因和模因复合体在英语为母语读者头脑中留存(即记忆阶段);新的宿主即英语为母语读者通过一定的可感知形式将储存于头脑中的《孙子兵法》模因表现出来,如话语、动作、文学作品等形式(即表达阶段);表达呈现为可感知的有形载体或媒体,新的宿主通过解读还原或许已“变形”的模因而实现传播(即传播阶段)。以上分析便是原著《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通过英译进行传播的机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孙子兵法》原著到其英文译本的成型过程是其模因传播的第一次循环,本小节论述的模因传播机制其实是第二次循环,模因的传播机制包含连续不断的此循环过程。
依据模因论,模因也与生物进化规律相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本在英语世界顺利传播,需要译者考虑是否有能让其模因复制传播的有利因素,如果没有就需要创造条件,如果有就需要充分利用。Kate Distin指出主要有五大因素影响模因的适应和选择:模因自身的内容,人的心理因素,人的生理环境,模因库的总体环境,客观物理环境[7]。耶鲁大学教授J.M.Balkin提出对模因起选择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模因自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类大脑的认知结构和对不同模因敏感性的差异),社会生态因素(主要指整个模因库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制度、信息储存方式、沟通技术等)[8]。综合来看,要想让模因得以顺利复制与传播,必须满足其影响因素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模因自身内容,外因包含人的主体因素以及外在客体因素。人的主体因素包含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外在客体因素包括模因库的生态环境以及客观世界的物理因素。Dawkins提出高质量模因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复制信度、复制速度和复制长度[1]。虽然先后出版的《孙子兵法》版本不一,学者们的阐释也不尽相同,但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其统一性保持得很高。比如《孙子兵法》中的慎战、全胜、上兵伐谋、知彼知己、巧妙用间、兵不厌诈等思想在当今时代也没有发生变异,这就说明其模因复制信度高。《孙子兵法》已在中国流传2500多年,不同时期都有不少译著和大量相关研究书籍和论文问世,因此,其模因的复制速度和长寿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孙子兵法》思想自成体系,蕴含了普世价值,其模因自身质量很高,属强势模因,这为《孙子兵法》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上面分析的是其内因,那外因是否也能满足呢?《孙子兵法》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已经在西方世界建立了一定的读者基础。英国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价称《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9]。美国著名高校中,几乎所有教授军事学和战略学课程的都将《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如美国西点陆军学院、国际指挥参谋学院等著名军事院校都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尼克松、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美国著名战略家在其著作和言论中经常引用孙子的名言,并在制定国家战略时借鉴孙子的思想。后来《孙子兵法》被引入到商界,其中不少企业在《孙子兵法》思想的指引下获得了成功,这为《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非军事领域的传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西方个体的接受性就是人的心理因素,西方国家在军事和商业领域已有的社会基础便是《孙子兵法》模因传播的良好生态环境。客观物理世界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因此讨论价值不大;人的生理因素主要指译者在翻译原著时的身体状况以及译文读者在接受译文时的身体状况,由于此因素难以考量,在此将不予论述。综上,不管从内因还是外因来看,《孙子兵法》英译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都具备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像基因一样,模因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只有竞争成功的强势模因才能传播出去,而且目的语文化的生态环境等外因,如其意识形态、大众价值观和风俗等都会影响原著模因在目的语文化的生存和传播。Blackmore指出,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样。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与不同的语境结合,出现新的集合,亦即模因复合体[3]58。她认为构成模因复合体的各模因在作为模因复合体的整体组成部分时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单个模因更大的影响[3]20。何自然在进一步研究后得出结论: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10]58。Blackmore在分析模因进化时指出,基因型模因是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3]61。基因型模因主要有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异形传递两种传播方式[10]59。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是从古代汉语向现代英语方向转换,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基因型传播方式主要是以“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进行的,有个别译者(如林戊荪)的翻译中直接将拼音和汉字补充出来,可以认为是“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的基因型传播方式,但这种情况不是主流。翻译者都希望自己的译著能够按照基因型方式进行传递,但是由于译者的教育背景、理解能力、语言文化水平等以及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完全以基因型方式传播极其困难。随着译者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主要以基因型方式进行传播变得可行,现在有些译本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如Lionel Giles译本(Sun Tzu:On The Oldest Military Treatise In The World,1910)、Samuel B.Griffith译本(Sun Tzu The Art of War,1963)和1999年的林戊荪译本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表现型主要有“内容部分变异型”和“内容完全变异型”两种方式。变异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译者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译者为了让原著模因在英语世界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作的主动调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表现型会存在。下面以《孙子兵法》为例予以说明,需补充的是,为了保持统一性,下文的例子均来自《孙子兵法》模因传播的第一次循环。
(1)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林戊荪:The first is the way(dao道);the second,heaven(tian 天);the third,earth(di地);the fourth,command(jiang将);and the fifth,rules and regulations(fa 法).
林戊荪运用汉字、汉语拼音加语言翻译的方式进行翻译,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文的信息内容,甚至在形式上也尽力保留,因此林戊荪译本的模因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基因型。
(2)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以“挂”为例,“挂”是指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关于这一军语的翻译有很多版本,如entrapping(Griffith译)、(get)hung up(Cleary译)、entangling terrain(Minford译)、barbed(Huang译)等。上述四种对“挂”的翻译基本传达了原文内涵,但是与原文的内涵和所表现意象的程度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因而“挂”的模因便属于内容部分变异的表现型传播方式,造成这一传播方式的原因在此例中主要是由于不同译者对原文理解的正确性程度不一所致,而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中是较为常见的,特别是译者的母语为非汉语的尤为突出。
(3)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Griffith:By weather I mea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the effects of winter's cold and summer's heat and the conduct ofmilitary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asons.
从Griffith译法可以看出,作为中国文化专有项的“阴阳”一词,译者采用了归化方式将原词的形式完全改变,内涵的丰富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减少;含有中国独特意象的“寒暑”和“时制”二词也是如此。不仅这些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形式的独特意蕴也被完全抹杀了,这属于变异程度很大的“内容部分变异”表现型。只不过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因为译者理解有误,而是译者故意为之,其目的是让英语世界的读者在缺乏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前提下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基本意思。
(4)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Griffith:Sun Tzu said:War is amatter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state;the province of life or death;the road to survival or to ruin.It ismandatory that it be thoroughly studied.
以前的翻译者是将“兵者”译成“art of war”,而非Griffith修正后的“war”,Griffith是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尽管如此,“art of war”的译法却流传了一段时期,而且不少英语国家的读者也接受了这种译法。此译法是译者对原文理解错误所致,内容已经完全变异,因此,Griffith译法之前的“兵者”模因传播方式之一便是“art of war”的“内容完全变异”表现型。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会以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进行传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传播方式的研究,能够对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起到指导作用,这将更有利于优秀中华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并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跨文化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英语世界已经具备较为有利的传播的先天条件,但毕竟是跨语种跨文化传播,比起在同语种同文化中的模因传播来说难度要大很多。为了能在激烈的模因竞争中生存下来,有些模因不得不以模因复合体的形式传播,不得不进行选择,甚至通过变异来适应英语文化土壤。尽管翻译者都希望自己翻译的译本能够将原著模因以基因型方式传播,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会以表现型的方式存在并进行传播。模因论让研究者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并从中获得重要启示,对翻译实践能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1]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Whatmakes a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EB/OL].http://pespmcl.vub.ac.be/Papers/MemeticsNamur.html.
[3]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Memes of translation[EB/OL].[2013 - 02 - 15].http://www.helsinki fi/~ chesterman/2000i/Memetics.html.
[5]Heylighen F.Selfish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Journal of Ideas,1992,2(4):77 -84.
[6]Heylighen F.Selection criteria for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C]//Congress on Cy2 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étique,Na2mur,1993:524 -528.
[7]Distin Kate.The Selfish Meme:A Critical Re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57-66.
[8]Balkin JM.Culture Software:A Theory of Ideology[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74 -87.
[9]王志华.《孙子兵法》的世界性传播和重大现实意义[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16 -18.
[10]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