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周 玉
(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成都 61008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被特别强调,这为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灵魂地位。
素质教育,即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其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大学教育应培养什么人、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规划纲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强调:一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在这些表述中,涉及到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词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等。
综合《规划纲要》中涉及到的关于学生素质的关键词,《决定》对素质教育的界定,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表述,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的“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中的“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以及《决定》中“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等表述,都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主要体现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政治素质,即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较强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感性;三是道德素质,主要表现为具有正确的荣辱观、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等。尤其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的一个素质要求。《决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两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两个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并将其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前。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时代要求。
2.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的“德智体美”中的“智”、“知识丰富”、“本领过硬”,以及《决定》中“四有”的“有文化”等词语,都是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在《决定》《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的要求,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的目的[2]。
3.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确立的教育价值。“创新精神”在《决定》《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得到始终如一的重视。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也对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学生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5]。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创新素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属于尖端的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在高水平上的反映”[6]。因此,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因而是素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规划纲要》强调,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2],这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明确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处于灵魂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作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作为精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兴国之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且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规划纲要》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的“战略主题”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纳入素质教育之中,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强调。该部分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四个方面分别予以了强调[2]。
大学生素质教育即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教育、创新精神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引领旗帜[7],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因而必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要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四个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8]。
从上述四点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灵魂地位。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主题,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个任务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含于第二个任务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个任务中。第四个任务进一步体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10]。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引领旗帜,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具有社会上层建筑的属性。“一定的教育,都要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培养合乎要求的社会成员,通过培养人来维护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利益。”[11]我国大学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其“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3]35的政治功能,规定着其培养的大学生应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3]56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中的佼佼者。高校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接续奋斗”[12]。“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35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定性词,强调的是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的规定性,是对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理想信仰、政治取向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树立的核心价值观体系[13]。该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兴国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蕴含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不仅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且在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根本方向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方向和基本内容,即大学生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三是“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四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2]。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德”,即思想政治和道德伦理素质,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决定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方向,对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具有根本的价值导向作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最终会对其本人、对社会发挥什么性质的作用,产生何种性质的影响,是由其思想政治和道德伦理素质中的价值取向决定的[14]。大学生所掌握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其对社会构成的潜在威胁比起无知来说将会更加难以估量。爱因斯坦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也就是取决于人自己的价值观、取决于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表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应当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是高校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灵魂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灵魂。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灵魂地位。国家之所以矢志不渝地推进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15]。在“德”与“才”中,“德”是灵魂,是统帅,它为“才”的作用的发挥提供方向和目标。没有“德”的正确价值导向,“才”的作用的发挥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对社会、对人类带来灾难。然而,在我国部分大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才轻德的现象: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漠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的教育,忽视对大学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反思;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管学生的学习,不抓学生的思想,甚至还存在着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象;不少学生的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世俗化,把追求金钱、权力、爱情、个人美好生活作为人生的理想,缺乏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国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现状,既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也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正是在这种境遇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 -06 -13].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 396032197360029150 -0.htm.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 -07 -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 - 04 - 24].http://www.gov.cn/ldhd/2011 -04/24/content_1851436.htm.
[6] 展利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路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1).
[7] 马建军,周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引领旗帜[J].扬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1).
[9] 马建军,周玉.四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8).
[10]魏钢,周卫红,代金平.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
[11]杨兆山,轩颖,王守纪.再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兼对“教育非上层建筑说”的质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2]王震.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思路的辩证关系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5):146-147.
[13]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7-70.
[14]谈娅.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0-126.
[15]张晓洪,袁国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