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2例体会

2013-08-15 00:44施振华黄炜褚荣涛
当代医学 2013年33期
关键词:主动脉弓椎动脉痉挛

施振华 黄炜 褚荣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1]。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随着医生操作技术的提高和导管质量的改善,血管造影导致的并发症越来越少(0.1%~0.3%)[2]。但对于高龄患者(60岁以上)由于大多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故风险及操作难度相对较高。2008年2月-2012年12月神经外科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龄患者行DSA检查。现将手术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均≥60岁,其中男14例,女18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60岁。其中26例有高血压史,16例有明确的心脏病史(以高心病为主),14例有糖尿病史。入院时临床Hunt-Hess分级均为1~2级,患者均经头颅CT表现为鞍上池,侧裂池,纵裂,环池等处高密度影。Fisher分级:Ⅰ~Ⅱ级24例,Ⅲ级8例。

1.2 方法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详细询问既往史,完善相关检查,术前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水,术前苯巴比妥钠针肌内注射。常规取仰卧位,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以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在透视下置入中长鞘(25cm),在导丝协助下先应用灌洗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再更换单弯导管或复杂弯曲导管(Simon)在大动脉分叉处行分级造影,以排除有无血管开口处狭窄,最后行相应颈内外动脉,椎动脉造影。对于进入动脉开口困难者,可在路径图引导下进行。

2 结果

32例均完成造影,24例有阳性发现,8例阴性。6例发现椎动脉开口或颈内动脉有狭窄,3例术中出现不同程度血管痉挛,1例造影术后病情加重考虑有再出血。患者均接受治疗(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愈后均良好。

3 讨论

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病的惟一“金标准”。然而,全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特别是对高龄患者,也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并发症。笔者体会,术前沟通、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和并发症防治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1 术前准备及医患沟通 急诊患者入院后,予常规止血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对症处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镇静及大便通畅。行全方面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全胸X线片及腹部B超等。同时须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高龄患者相关高风险因素:如血管粥样硬化,容易造成斑块脱落致脑梗死。血管狭窄迂曲多见,操作难度大,耗时长,甚至无法完成操作。

3.2 造影操作 (1)动脉鞘的置入:考虑高龄患者常有髂动脉迂曲,故大于60岁患者常规使用中长鞘。在局部麻醉并穿刺成功后,在透视下置入导丝,并观察导丝走向,前端进入腹主动脉后再置入中长鞘,将鞘的末端尽量置入腹主动脉。接好滴注,滴注不可过快,保持通畅即可。(2)主动脉弓造影:高龄患者常规行主动脉弓造影,其可以及时了解弓上血管变异情况,为下一步导管进入提供帮助;同时又可以初步观察到弓上血管开口情况,如开口处有狭窄或斑块,以便做到提前预防;左前斜位是显示主动脉弓的常用体位,它能较好地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大血管的起始处;另外主动脉弓造影必须使用猪尾导管,且导管在进入或退出时均应充分使用超滑导丝,以避免出现血管损伤及血管壁小栓子的脱落。(3)分级造影:高龄患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狭窄,特别是在血管分叉处,分级造影可以明确有无血管狭窄,以使导丝或导管安全通过。(4)目标血管造影:高龄患者主动脉弓常较宽,头臂干开口位置较深且角度锐,常规单弯椎动脉导管往往不能完成造影,本组有4例患者经单弯导管失败后采用Simon复合弯曲导管完成右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2例完成左颈动脉造影。在行右椎动脉造影时,复合弯曲导管往往不能超选入椎动脉(难度及风险都较大),可在锁骨下动脉(即椎动脉开口近心端)结合扎臂或加大造影剂量等,均能达到满意效果。有学者建议行上肢动脉穿刺行右椎动脉造影。但石建成等[3]研究表明,上肢入路脑血管造影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均长于经股动脉入路,穿刺难度操作难度亦大于经股动脉入路。在颈动脉造影时,复合弯曲导管不能直接超选入颈内动脉,可尝试侧位并路径图下将导丝先超选入颈内动脉,再进导管。如实在困难,亦可在颈总动脉直接行目标血管造影。本组有4例经颈总动脉造影,均取得满意结果。同时应注意高压枪注射压力,常以当时收缩压值加10%~20%的压力即可,不宜过高,以防动脉瘤破裂。

3.3 术中并发症的处理 (1)血管痉挛及处理:脑血管造影过程中脑血管痉挛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急性脑血管痉挛是由于某种因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所致[4]。本研究体会到要避免或减少血管应注意以下几点:导管在血管内滞留时间不宜过长,操作不能过分重复;椎动脉造影时发生痉挛的概率最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导管插入不宜过深,特别是椎动脉,导管进入开口即可,若遇单椎动脉或非优势侧椎动脉,切忌进入,而应改在锁骨下动脉造影;一旦出现血管痉挛,应立即将导管撤回母血管,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后,再造影观察,必要时应用适量罂粟碱及尼莫地平等缓解痉挛。本组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经相应处理后均未有重大后遗症。(2)气栓的处理:少量气体进入脑动脉可使患者抽搐意识不清,大量可致立即死亡。本组未发现气栓。操作中认真检查每一个注射环节是否已排空气泡是预防的关键。

3.4 术后拔鞘及压鞘 造影结束后拔鞘及压鞘相当重要。我们采取三指压迫止血法,三指法是指以中指为着力点,食指及无名指辅助,食指压迫股动脉近端,中指压迫动脉穿刺点,无名指压迫皮肤穿刺点。需要注意的是:压迫止血的着力点应准确,高龄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然后无菌纱布覆盖并绷带加压包扎,嘱平卧,患肢制动24h,术前术中应用较大量肝素钠的患者,应先停用肝素钠,并延缓4h拔鞘。本组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及下肢血栓等并发症。

目前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5]。但是颅脑CTA是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无创检查,由于其无创和灵敏度高,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考虑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操作难度等因素,我们建议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龄患者(Hunt-Hess分级3~4级)可先行颅脑CTA筛查,但对于无明显造影禁忌证的(Hunt-Hess分级1~2级)患者还是首选脑血管造影。赵燕民等[6]研究认为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并发症较低。总之,对于高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必需做到术前熟悉既往病史,术中操作仔细轻柔,并予心电监护。全脑血管造影对于多数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是直接、安全、可靠的[7]。

[1]蔡涛,朱纯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8,14(16):90-91.

[2]冷冰.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DSA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9.

[3]石建成,赵林.经上肢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720-722,739.

[4]康孝理.全脑血管造影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14-16.

[5]马廉亭,潘力.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13-415.

[6]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17-20.

[7]于春泳,梁国标,薛洪利.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临床体会[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2):145.

猜你喜欢
主动脉弓椎动脉痉挛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一体单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
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动脉弓解剖分析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应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